青海云杉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2-02刘亨银
刘亨银
青海云杉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刘亨银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夏玛自然保护站甘肃武威733299)
文章以青海云杉病虫害防治为例,分析了青海云杉常见病虫害症状、病原及防治技术,希望有效控制和减少各类病虫害对青海云杉造林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为推动青海云杉造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青海云杉;病虫害;防治技术
青海云杉作为一种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是在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病虫害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青海云杉健康生长,更甚者导致大片林木出现死亡现象。青海云杉生长周期较长,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然而频繁发生的病虫害问题,在短时间内便会使得造林工作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而且林地也会遭到严重破坏,给正在逐步改善的生态环境带来沉重打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必须要加强青海云杉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最大程度地控制和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危害,保证青海云杉造林绿化事业的稳步发展。基于此,下文结合实践对青海云杉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与总结[1]。
1 病害
1.1 苗木立枯病
1.1.1 症状
苗木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多发于4月—6月。由于苗木立枯病发病时间具有差异性,导致病害症状也不相同,如在种子遭受侵害之后,会引发种芽腐烂难以继续生长,同时侵害茎叶导致腐烂,部分幼苗感染此类病害后出现猝倒,这是由于苗木自身比较幼嫩,茎部尚未木质化,角质层与木栓层尚未形成,根茎部位受到病菌入侵,会有褐色的斑点出现,随着病斑不断扩展,逐渐呈水渍状,蔓延到茎部,使得苗茎组织被严重破坏,并有缢痕产生,从而引发幼苗猝倒。最后,苗木出现立枯型症状,苗木木质化之后,病菌无法通过根茎侵入,如果病菌在土壤当中的数量较多,再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病菌侵入苗木根部,引发腐烂,最终将导致幼苗枯死,且苗木不倒伏,因此被称之为立枯病[2]。
1.1.2 病原
青海云杉苗木立枯病,在病原方面有侵染和非侵染之分,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由于感染丝核菌、镰刀菌等病菌之后,引发苗木糜烂、猝死或直立枯死。非侵染病原大多都是由于在育苗过程当中,覆盖的土层较厚,再加上降雨因素影响,引发积水或者土壤板结,遭遇高温高湿条件,灼伤苗木根系,进而导致苗木生长受限,出现糜烂、猝死。
1.1.3 防治
精细整地后需要加强土壤消毒再运用药物进行防治。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科学做畦,设置20 cm高、1 m宽的高床,避免积水。运用硫酸铜或者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按照225 kg/hm2~300 kg/hm2控制用量,药剂需使用热水充分融化之后,在床面、步道及覆盖土上均匀喷施,消毒之后2 d~4 d才可播种。并运用3%的硫酸亚铁对种子进行消毒,浸泡3 h~6 h,捞出之后用清水冲洗、晾干之后播种。当发现立枯病后,可运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水溶液进行床面喷洒,确保床面被适度淋湿,之后在40 min~90 min内运用清水进行苗木冲洗[3]。
1.2 顶芽锈病
1.2.1 症状
通常情况下10 d~40 d苗龄的人工苗,感染顶芽锈病概率较大,该病在6月—8月比较多发,常在青海云杉苗木顶芽部位布满锈粉,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这种病害常造成青海云杉苗木顶芽出现变形枯死,表面呈现黑褐色,严重影响青海云杉苗木的健康生长,所以必须要加强防治,避免此类病害大面积扩散和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
1.2.2 病原
目前在研究青海云杉顶芽锈病主要病原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因此尚不确定引发该病的具体锈菌。
1.2.3 防治
为了控制和减少顶芽锈病给青海云杉苗木造成的危害,防治过程当中可以对铵基苯硝酸钠(敌锈钠)进行喷施防治,若发病数量不是很多,则可运用人工手段将发病顶芽摘除,然后进行焚烧或者深埋,避免病害蔓延扩散。
1.3 苗木针叶锈病
1.3.1 症状
在春夏生长季节,芽苞与针叶容易感染锈病,锈粉多呈现紫色或红色,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还会误认为是由于某种养分不足表现出来的病态。芽苞与针叶遭受病害之后不断变黄并干枯,针叶也会不断干枯掉落,给青海云杉苗木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发死亡,该病传播速度快,如不及时控制,那么30 d左右便可导致苗圃地全部染病[4]。
1.3.2 病原
目前该病病原具体属于哪种锈菌尚不明确。
1.3.3 防治
病情发生初期利用400~600倍液的代森锌进行喷施防治,同时还可应用800~1 500倍液的退菌特进行喷施,为了保证防治效果,需要运用上述药剂持续喷施3次,每7天1次。另外,在防治青海云杉顶芽锈病过程中,需认真进行观察,避免误将苗木针叶锈病作为生理性病害进行防治。
1.4 丛枝病
1.4.1 症状
该病害影响青海云杉主干顶端顶芽生长优势,侧枝在周围纷乱生长,并形成很多丛枝,发生枯死现象,影响植株健康生长,增加害虫发生概率,从而引发植株死亡。
1.4.2 病原
该病病原为有害寄生植物,具体树种为油杉寄生,油杉种子飞落到青海云杉树杈部位,在寄主皮层进行生根,成为皮层根,根系不断向内生长成为楔形,纵横延伸,并通过木质部位生长至心材,新植株向外侧抽发,并反复生长,有很多新的寄生植物持续长出,雌株每年都会结果,并造成新的传播,油杉寄生对寄主养分进行汲取保证其生长,寄主遭受危害之后,也会相应地出现病变。
1.4.3 防治
通过人工手段将根上的部分全面清除,皮层根较难清除,可以将大树上染病的树枝砍去,针对一些小树,由于其感染病害之后无法正常生长,必须要将其伐除[5]。伐除的小树以及砍下的树枝都应当做焚烧处理。
2 虫害
2.1 短喙象甲
2.1.1 症状
主要在5—7月份青海云杉快速生长季节出现,病症主要表现为当年生嫩枝残缺半条,另半条掉落,呈黄色,或者在嫩枝中间部位有被咀嚼式口器咬伤的凹槽,嫩针残存但颜色碧绿,受伤部位干缩枯黄,从远处看植株呈现为黄色,且针叶逐渐稀疏,更甚者会导致苗木枯萎死亡。
2.1.2 害虫
早晨在植株具有露水之前进行观察,嫩枝枝头部位能够观察到短喙象甲取食现象,成虫约为3 mm~5 mm长,2 mm~3 mm宽,颜色呈现深灰色,具有假死性的特征。短喙象甲头胸较为狭窄,具有肥大的腹部,遇到惊吓之后会假死或者躲避,但不飞走。
2.1.3 防治
主要通过化学农药进行防控,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运用40%的乐果进行喷施防治,一般用药2 h之后,害虫就会掉落,反复利用药剂喷施,便能有效控制害虫。虽然利用药剂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害虫杀灭,但在防治过程当中应及时进行,避免造成更大危害。
2.2 小蠹虫
2.2.1 症状
该种害虫会引发树木长势不良,甚至出现衰弱死亡,树皮中有大量孔洞,将树皮剥开之后,能够观察到很多弯曲且长短不一的如同树杈状的虫道,分布在树皮内面与木质部位表皮,成虫与幼虫都有,密集区域害虫可达7~10头/cm3。有的树木长势较好,颜色碧绿,但有虫洞出现在其主干中下部,虫洞当中还不断掉落新鲜的木质粉末,将树皮剥开之后,能够观察到树木的韧皮部、形成层及木质部表层都有害虫取食的现象,幼虫蠕动较慢,时常静卧,虫害严重时,会导致树皮和木质部位发生脱离,更甚者引发大量树木死亡。
2.2.2 危害特征
对林区青海云杉进行观察,小蠹虫有很多种类,除云杉八齿小蠹外,其他的都未命名,害虫成虫一般长约2 mm,宽为1.5 mm。
2.2.3 防治
20世纪60年代,某林场青海云杉曾遭受过小蠹虫的严重危害,当时林业部门运用621烟雾剂进行防治工作,并进行采伐作业,将病虫害木以及霸王木全部砍伐,控制了害虫的蔓延扩散。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期,再次出现小蠹虫危害,在上级部门批准下开展采伐作业,对保留木情况进行调查,树木生长较好。21世纪初,林场很多林区小蠹虫危害频繁发生,在上级部门批准下,伐除了很多病害木,并对木材认真进行杀虫,在定点区域存放受危害的木材,伐根后将树皮剥下,之后喷洒杀虫剂,同时认真清理树皮枝丫进行焚烧,从而使得该虫害得以控制。
有研究认为此类害虫在森林当中还发挥清道夫的作用,主要危害一些生长不良的林木,但是近些年来经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这种害虫也会侵害长势较好的林木,不过相对而言,数量发生相对较少,造成的危害性也不是非常的严重。将虫害木伐除,虽然能够控制和减少害虫传播蔓延,但是从保护森林资源的角度出发,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防治却不是最佳的方法,今后还应当扩大小蠹虫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探寻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小蠹虫带来的危害,为青海云杉健康生长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保证青海云杉的健康生长。
3 结语
近年来,青海云杉造林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青海云杉造林工作过程中,还时常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尤其是频繁发生的各种病虫害问题,严重降低了青海云杉造林成效。为了更好地防治青海云杉各种病虫害,对几种青海云山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青海云杉造林绿化事业作出一点贡献。
[1]李福.云杉育苗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热带农业工程,2019,43(2):165-167.
[2]杨惠秀.五台山林区云杉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山西林业,2019(1):44-45.
[3]杜明,郑鑫,于春洺,等.红皮云杉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10):171.
[4]姜世全.绿化树种青云杉种子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黑龙江科学,2016,7(12):234-698.
[5]张玉梅.云杉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青海农林科技,2018(4):121.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1.43
S763.7
A
2095-1205(2021)1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