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传统文学的评价标准①

2021-12-02韩春燕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全景式战俘文学性

韩春燕

《硝烟散尽》虽然是网络文学作家创作的,但署名董俊杰,所以我一开始认为这是一个由网络作家写的传统小说。虽然你是一个网络作家,但你是以董俊杰的身份而不是网名的身份写了一部传统的长篇小说,我是这样理解的。经过他们一讲我才知道,它也是网络文学。那么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要怎么区分?你是在网上已经发过的?(作者答:“没发”)那不就是传统文学吗!

我读这个小说很激动,因为我没有经历过抗美援朝,但是它用了大量的史料把抗美援朝全景式的展现了出来,让人猜想作者是多大年纪。我想能写网络文学年纪应该不会太大,但是这个孩子可能对军事文学有强烈的兴趣。这得查多少资料?你这里描写的战争场景是真的吗?(作者答:“这里没有杜撰的。前些年,2014年左右,我采访了100个团到连一级的军官”)你有扎实的第一手资料,这里密度特别大,一场战争接一场战争,把朝鲜战争基本写差不多了,即使是杜撰也要非常有能力,如果不是杜撰得做多少工作,可见前期做的工作非常令人钦佩。一个是你的“三观”非常正,里边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人道主义,这些都特别正,这个小说写得正义凛然。我们战争的正义性,和我们对战俘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已经做得仁至义尽了。

第二,我觉得你是对战争的全景式的呈现,容量特别大,还没有人写这么多场战争。可能容量大也造成怎么处理文学和虚构之间的关系,因为文学毕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换句话说,你在史料的基础上,要怎么去处理加工,形成文学性的文本?我觉得你的史料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好多人会在对它的阅读过程中对抗美援朝知识性的东西有所了解。这也是刚才有老师说的角度新。就是你选择战俘的这个角度特别新,好像之前也没人写过吧。你在写战俘的过程中,尤其抓到了战俘“奥运会”的高潮,它本身就具有传奇性。这个运动会本来就有吧?(作者答:“有”)战争本身的传奇性赋予了你这个小说以传奇的性质。

然后我就想一个问题,网络文学作家写这种长篇小说——我一直没把它看成网络文学——会给我们的传统文学写作带来什么新质的东西?而且,这种写作也给评论提出了一个挑战。我们这些搞评论的人,可能长期使用一套标准评价文学作品。以过去的传统文学的评价标准面对新的文本的时候,可能会用这个标准去套。结果,你不符合它的标准就有问题,还是我们调整传统文学评论的标准?你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不断调整我们标准的机会。比如说,传统文学中长篇小说可能要写人的成长,人物不能一出场就这样,最后还这样,你要不断地成长。还有命运,它是以人为主的,以人带事,而《硝烟散尽》很明显的是以事带人,这和传统的文学不一样。高尚这个人物是贯穿始终的,但我觉得写得最好的可能是那些外国大兵,反而是我们这边志愿军的形象面孔上不是特别丰富、丰满。包括罗伯特——老在里边挑事的人;那个记者约翰逊,写得特别好,特别生动。在传统文学中,得有一个正面的血肉丰满的形象,一个不断成长的典型人物,但是在这里面就完全不一样。这就给我们这些搞评论的人造成了一个挑战。是不是应该调整我们的标准了?那个标准已经跟不上文学文本出现的形势了。我是读网络文学挺少的一个人,不像栾老师、马老师,他们可能对网络文学比较了解。我看过那么一两个,也是好奇,故事性比较抓人,要把它叙事上的一些特点移到传统文学里边来,使传统文学产生一种革命,一种更新换代,可能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一个新的写作形式对传统文学可能是滋养的东西,它们可能互相影响,这对我们这些搞评论的人来说是要面对一个挑战性的东西。

还有,我有一点建议。写小说要张弛有度,可能我们写得有点紧,战争、战争……文学还是需要闲笔的,闲笔能增加它的文学性。你看流行歌曲不是先说说说……然后一个高音陡然地唱起来,就是它应该有一个节奏。《硝烟散尽》的节奏可能有点紧,鼓点有点密集,阅读的时候会有一种疲劳感。最好是张弛有度,你可以让他们谈一点恋爱,加一点文学性的东西。战争有友谊、爱情、血和火,得有点美好的闲情逸致的东西,毕竟都是年轻人。可能你那里写了一些有点那个意思,一个战士跟一位女军医有了一点暧昧的情感……这些东西可以增加。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个作品非常难得,写抗美援朝,而且是全景式的展现,资料这么详实,美国大兵这么生动,然后具有了传奇性。战争的正义性在你的小说里都得到了实现。可能文学性还需要增加一些,也就是柔软的那部分。战争也有柔软的那部分,写小说更需要柔软那部分,有骨头有肉有灵魂。你现在灵魂有了,就是我们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我们的人道主义、我们的人性的光辉就都有了。有灵魂,有骨头,还要有肉,化点妆,更美好一些。这个是我的不成熟的一点建议,可是我觉得你在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写作,可能确实会给传统文学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全景式战俘文学性
峨眉武术全景式教学模型及智能实施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彼得·威德森“文学性”理论的思考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卡勒与伊格尔顿的“文学性”理论对比研究
On the Application of Full Spectrum Teaching Method in Office Oral Englis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全媒体时代对“全能记者”的塑造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全景式”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