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成就高效数学课堂
2021-12-02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万中杰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 万中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在“做中教”,学生要在“做中学”,整个课堂应该“动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基于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尝试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下面我将从“教”“学”“做”三方面具体阐述这一理念的运用。
一、趣教——打破传统,激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与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在认知、探究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问题,由此激发挑战欲与好奇心。抓住这一点,教师就可展开趣味引导,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其充分感知到数学的魅力,以此爱上数学,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一课时,教师可联系生活,运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正方体的包装盒、长方体的纸箱等,提前布置搜集任务,让学生将其带到课堂上,亲手将这些立体图形拆开,之后将拆解的平面图形展开,用虚线标注在三维空间中无法看到的线条。借助这一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平台,促进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知,而且借助操作由三维图形转化为二维图形,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想象难度,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种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传统单一听讲的模式,借助实践加强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深刻体会到数学操作的乐趣。
有效的教学要打破传统,充分抓住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带领其展开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其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在关键处给学生提供引导,确保其思路顺畅,在学习中不断习得,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能力提升。
二、乐学——学以致用,培养能力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停留在“读死书”的阶段,在考试练习中能将公式倒背如流,但在实际运用时无从下手,无法充分发挥学科知识作用,使得数学能力的发展停滞不前。
例如,在教学“统计调查”一节时,教师可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统计后,联系生活思考:哪些情况需要统计调查?随后,在课堂教学时,就可承接学生预习,先讲解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入下一个环节: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太多时候需要统计调查了,假如你是某个服装公司的市场调查员,上级要求你以班级上的同学为调查样本,就同学们喜欢的服装颜色进行调查,之后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由此分析市场需求,为下一阶段的产品研发做准备。对于这一活动,学生十分感兴趣,随即展开调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数据,之后整理分析,按照要求制作统计图。经过这一调查活动,学生一致发现,喜欢“黑色”服装的人数最多,喜欢“绿色”服装的人数最少,可见,市场服装颜色的潮流走向需要调查统计才能下结论。
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尝试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应用能力,借助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调动学生思维,使其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由此主动参与课堂探究,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与飞跃。
三、勤做——合作探究,提升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喜欢知识讲解与习题训练结合,在关注学习结果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此,就要借助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拓宽学生成长之路。
以“概率”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展开教学,先将学生分为6人小组,随后进行转盘实验。具体操作时,首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有红、黄、蓝、绿、橙五个色块的转盘。其次,每个小组要选出一个记录员,其他五人轮流转转盘,记录员要记录下每次转到的颜色。最后,等所有数据收集完毕后,全组成员就要分别算出转到不同颜色的概率。在整个活动中,有些小组会出现小状况,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先不要干预,尝试让学生自主解决,内部达成一致,充分发挥组长作用,促使整个活动顺利进行。借助这样的方式,能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共同目标的趋势下一起努力,收获成功的喜悦。再如,在讲到“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探究活动时,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也可开展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无限循环小数,让其在小组中思考,尝试采取不同方法化为分数,之后在班级汇报总结,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为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可借助合作活动,一方面借助团体的力量解决难题,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另一方面锻炼学生集体合作意识,让其在合作中收获成长的乐趣。
总之,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学”“做”合一理念,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求,更是教师提升的需求。作为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放在活动的核心位置,不断优化,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