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全纳环境 接纳“与众不同”
——幼儿园全纳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1-12-02张新云

好家长 2021年6期
关键词:全纳涵涵差异

文 张新云

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应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全纳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一、什么是全纳环境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本文中的“创设全纳环境”是指在幼儿园创设能够容纳每个人,没有歧视和排斥的环境,从而帮助幼儿认识“与众不同”,接纳“与众不同”,同时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促使全体幼儿的发展。

二、创设全纳环境的意义

据相关统计,我国有8 500万残障人士,但是我们很少注意到他们。中国的盲道长度高居世界第一,但使用率并不高;有些场所的无障碍电梯不开放,随处可见落差台……而这些只是残障人士遇到的外部困难。作为所谓的“边缘群体”,残障人士有时还要面对别人对他们的歧视。因此,教育机构应承担社会责任,让幼儿从小学会相互尊重,让所有人享受公平而适宜的教育。

三、认识“与众不同”,正确看待差异性

这里所说的“与众不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差异表现在性别、社会家庭背景、外貌和口音、体能等。因此,我们需要让幼儿认同这样的“与众不同”,帮助幼儿正确看待差异。

幼儿园大(三)班曾有一名叫笑笑的幼儿,他有“马蹄脚”,面对幼儿们的好奇与议论,教师做了以下几件事:

不忽略幼儿问题。看到笑笑的“与众不同”,有的幼儿提出“他的脚跟我们不一样”,或几个幼儿出于好奇心进行讨论时,教师要相信幼儿此时只是因为好奇,而不是存在偏见。教师可以向幼儿解释:“因为出生时他的脚没有发育好,需要矫正。”

帮助幼儿学会顾及他人感受。大家午后休息坐在一起,有一些幼儿盯着笑笑的脚看,还问笑笑:“你的脚上固定了东西,走路会疼吗?”笑笑也会回应他们。这时,教师在一旁默默关注。后来,有的幼儿出于好奇动手摆弄笑笑的鞋子,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要礼貌待人,并且要征求他人同意,同时可以友好询问和关心。

不窘迫,不尴尬。当幼儿问“他走路为什么一拐一拐的?”“他穿的鞋子为什么和我们不一样?”等问题时,教师要避免尴尬,告诉幼儿真实的原因。

关注幼儿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幼儿安慰。这里的“幼儿”既指“笑笑”本人,也指看待差异的其他幼儿。在笑笑刚入园时,教师能够及时关注笑笑的心理状态,从刚开始的假装无视,到笑笑需要帮助时及时关注和安慰,到最后全体幼儿面对差异性能保持一颗正常心。

引导幼儿积极看待差异,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教师围绕差异性,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异同,帮助幼儿记住共通之处,认识差异,接纳差异。例如,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多多的鲸鱼》这本书,讨论每个人的特殊爱好及需求,解释个别化差异。

四、接纳幼儿的“与众不同”,营造全纳环境

全纳环境的重点在于全体幼儿是否能够感受到自己受到欢迎,并认同自己属于这里,其核心是教师能够乐于为不同需求的幼儿改变环境布置,接纳特殊幼儿。

(一)视觉感受,彰显全纳理念

教师通过视觉载体(图书、玩具、角色扮演服装等)让幼儿学会相互尊重与宽容,在幼儿园的环境中体现全纳环境。

例如,幼儿园在进门处投放了绘本故事《天生一对》,故事讲述了鳄鱼和长颈鹿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朋友,在经历相识、相知、相爱之后,如何获得周围朋友认同的故事。目的在于告知幼儿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相亲相爱。幼儿园还在室外、室内公共区域摆放有关全纳教育的图书,让幼儿学会接纳“与众不同”。如《与众不同的朋友》系列图书,分别讲述唐氏综合征、唇裂患者、自闭症、盲人、聋哑、样貌缺陷六种特殊儿童的故事。幼儿通过阅读这套绘本,可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理解、接纳他人。

(二)凸显个性,提供多元化服务

各班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设置不同的服务。例如,成立“班级爱心天使”,让幼儿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设置“爱心加油站”,教师主动关心有特殊需求的幼儿,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习惯等,利用便签及时观察记录;周计划中设置专属的“个性化材料”,让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提供个性化材料,方便及时跟踪服务。

五、接纳家长及家庭,建立信任感

面对“与众不同”的幼儿家长,教师要采取不同办法,学会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重视他们传递的信息,最终建立信任感。

乐观派家庭能够接受“与众不同”的幼儿,愿意积极配合,促使幼儿发展。因此,教师应学会倾听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相关信息和家长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帮助。

消极派家庭虽然知道幼儿的“与众不同”,但拒绝告诉教师,刻意隐瞒幼儿的“与众不同”,任幼儿自由发展。面对这样的家庭,首先,教师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和生活方式,不强烈要求家长配合;其次,教师要关爱幼儿,注意观察幼儿,用大量的记录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最后,教师要尽可能地在班级提供个性化服务。

六、有效支持,创造学习环境

(一)资源教室的有效运用

资源教室主要用于开发潜力、补偿缺陷,让有特殊需求的幼儿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普通班级、普通学校和社会。

涵涵是一名语言发育迟缓的幼儿,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注意力涣散等。园所经过医学诊断和融合教育团队对她的教育评估,为她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本学期的康复训练目标,涵涵每周进入资源教室三次,教师主要运用资源教室的蒙氏材料(数字触觉板、大小立方块等)和认知图书(视觉卡)对涵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发展涵涵对色彩、数字等的认知。班级教师根据融合课程的进度定期更换涵涵在班级里的专属材料,将可以在班级进行的活动材料借到班级使用,让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融合更加深入。

(二)班级个别化学习环境支持

教师针对个体,创设其当下需要的环境,为现有“与众不同”的幼儿提供个别化的游戏材料。例如,针对发育迟缓的幼儿设置“我的专属领地”,这些幼儿可以有专属座椅和特殊标记,各区域有他们的专属“个性化材料”;针对情绪化障碍的幼儿设置“情绪驿站”,放置玩偶、压力球或幼儿喜欢的物品,让幼儿可以在这里释放自己的情绪。同时,我们将个别化服务列入班级周计划表中,以便教师提前准备。

(三)加强互动,鼓励幼儿做出正面行为

针对一些特殊幼儿,教师虽然不能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但他们也需要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而且他们有能力学习积极的行为模式。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引导这些幼儿做出正面行为。

4岁的壮壮(男),3周岁后在入园体检时,通过医生的提醒,家长才发现异常,经过上海儿童医院的诊断被确诊患有“黏多糖贮积症”。壮壮的面容异于常人,头大、眼睛突出,舌头微微突出口外。他的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手关节显示出“爪形手”的特征。入园后,由于壮壮的关节僵硬,很多精细动作都难以达成,需要在成人的辅助下才能顺利穿脱衣裤鞋袜等。其中最为困扰的是:四肢的不灵活让他很排斥上厕所,因此壮壮每日会多次尿裤子。结合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每当幼儿集体如厕时,保育教师会引导壮壮跟着一起去,如果壮壮拒绝,我们会请幼儿牵他一起去。每当同伴叫他“壮壮,我们去小便”,他都会积极响应。

由于壮壮的外形异常,一些幼儿会排斥与其交往,想要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就需要教师先从自身做事,对幼儿进行肯定和赞赏。例如,每日午餐的餐点盘一放到桌上,壮壮都会拿在手上不停地敲击。于是,教师引导壮壮来分发餐点盘,一是让壮壮有事可做,产生荣誉感、使命感,二来可以让其他幼儿发现壮壮的优点。随着我们在班级不断肯定壮壮的正面行为,班级的幼儿都在慢慢地接受他。

支持全纳,不仅是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更是一种共融社会价值的体现。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更应实施好全纳教育,让差异可以被理解、被接纳。

猜你喜欢

全纳涵涵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全纳教育视角下提高教学秘书管理水平的研究
审核评估背景下提升聋生全纳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阳光与花朵
找句子差异
小小管理员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