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角落玩出大乐趣
——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大班种植活动

2021-12-02

好家长 2021年6期
关键词:种植园植物幼儿

文 张 金

一、活动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明确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大班幼儿好观察、好提问、好探究,自然角、种植园作为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发现自然、探秘自然的最佳“窗口”。

二、活动目标

●巧用每一寸空间,完善种子发芽区、生态养殖区、自由种植区等多个区域设置,丰富自然角和种植园。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制定自然角公约、认领蔬菜、制作标识牌、绘制种植日记等活动,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培养幼儿关爱生命、自主管理、热爱大自然等优秀品质。

●通过环境创设,重塑教师“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儿童观、教育观。

三、实践探究

依据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以“小小设计师”“好奇小问号”“快乐小园丁”为线索,共同走进种植区域,探索自然角和种植园的奥秘。

(一)小小设计师

整个设计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规划种植空间;第二步,确定种植种类;第三步,完善种植管理。首先,我们研读著名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幼稚园教材研究 幼稚教育新论》一书,了解种植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其次,借助农村资源优势,发放调查表,了解本区域当季种植情况。最后,遵循“我的地盘我做主”原则,支持幼儿参与自然角、种植园的管理,并及时分享创新经验。

1.第一步:规划种植空间

(1)对话幼儿,发现问题

师:自然角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

坡坡:可以放在有太阳的地方,植物喜欢晒太阳。

涛涛:可以靠近木工区,里面有一些种植工具。

瑶瑶:小鱼和小乌龟需要经常换水,我认为应该放在离水池近的地方。

…………

(2)动手实验,印证猜想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幼儿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取两盆同样的植物,一盆套上黑色塑料袋放在阴凉处,一盆直接放在太阳下。连续观察几天后,他们从植物叶子的变化、泥土的变化中得出“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的结论。

(3)自主设计,合理布局

基于自身经验,幼儿自主完成设计自然角区域位置、投票选择最佳方案、巧妙摆放植物位置,形成最终的自然角区域布局。

(4)巧设围栏,突显区域

在种植园,巧妙利用奶粉罐、砖块、废旧轮胎、竹子、瓦片等自制篱笆墙,划分出班级种植区域。就连通往菜地的小路,也有别出心裁的设计,如砖头路的颜色排序等。

2.第二步:确定种植种类

区域既定后,通过家园合作进行“秋季适合种什么”调查活动,征集家长们的种植建议,梳理出可以种植的植物。在幼儿们的建议下,我们在种植园开辟了幼儿、教师、家长专属的三块土地,进行对比种植。

3.第三步:完善种植管理

(1)制定公约,共同维护

制定自然角公约,如定期摘黄叶、按时浇水、工具要放到筐子里、记录植物的变化、每天给小鱼换水、扶起倒了的植物等。

(2)每日签到,强化责任

每种植物都有不同的护理方式。为此,我们启动了值日制度,通过每日轮流值日唤醒幼儿的责任意识,科学管理自然角、种植园。

(3)种植工具,有序摆放

为了方便日常管理和种植植物,幼儿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工具。随着工具数量和使用频率的增多,工具摆放区杂乱无章。我们发现问题后,通过视频记录的方式,将工具摆放区情景再现,随后绘制图示,使幼儿学会按照规则摆放种植工具。

【阶段反思】第一阶段的探索主要围绕规划空间展开。在此过程中,幼儿自主参与性强,参与率高,且想法独特、新颖。教师作为背后的支持者,没有过多干预,并适时在环境、材料上提供支持。

(二)好奇小问号

1.我的问题

星星:大蒜剪掉了还会长吗?

涵涵:植物身上的颜色可以画画吗?

乐乐:植物怕冷吗?冬天它们会怎样过冬呢?

天天:青菜上为什么会有小洞洞?

…………

2.植物的秘密

幼儿的任何探索活动,从来都不是“牵着走”的,“从问题到行动”是幼儿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融合五大领域的知识内容,共同走进“植物的秘密”。

为了让自己的植物长得又快又大,幼儿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了很多好办法。例如,一名幼儿每天都对着自己种植的大蒜唱歌,希望大蒜听到美妙的歌声后越长越高。为了验证自己的歌声能够帮助大蒜快快长高,她用直尺进行测量,并每天记录。经过半个多月的观察,她发现大蒜增长了2厘米左右,她兴奋地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同伴。

幼儿还尝试从植物中提炼出天然颜料,并用天然颜料进行指纹添画、彩绘、对墙面进行涂鸦,既美化了环境,也丰富了幼儿的创造力。

【阶段反思】第二阶段的探索主要围绕“植物的秘密”展开,活动内容有预设,也有生成。幼儿通过观察活动、采摘活动、生活活动、创想活动等,直观地感受和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体验大千世界的奇妙。

(三)快乐小园丁

1.认领植物

种植园里的萝卜、大蒜、青菜从播种到生长,每一天都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一棵,两棵,三棵……菜多到数不胜数,更别说一眼识别“自己的植物”了。怎么办呢?苗苗提议:“我们每人领一棵植物,每天照顾它吧!”好的提议得到了同伴们的一致响应,大家开始了“认领行动”。第一步,选择植物;第二步,给植物制作个性标识牌;第三步,给植物做围栏;第四步,保护植物。

2.保护植物

发现问题。在秋冬季节,植物的叶子出现了变黄、掉落的现象,对此,我们进行了大调查,发现芋头、青椒、大蒜、萝卜、山芋、菠萝等植物的叶子都变黄了。

答疑解惑。我们邀请熟知植物知识的家长帮忙解惑,得知叶子的枯黄与季节和温度有关,冬天植物是需要保暖的。

对比实验。前期,我们采纳家长的建议,用报纸、稻草、碎布、毛线、棉花等材料为所有植物保暖。但是一段时间后,有些植物还是枯萎了。因此,我们又开始第二轮调查与研究,用稻草、报纸、碎布这三种材料对植物进行保暖,并用温度计进行跟踪测量。实验证明,稻草是最适宜的保暖材料。

保护小树。随着“植物的秘密”系列探索活动的推进,幼儿们已经逐步形成保护植物的意识。随着深冬的到来,幼儿们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资料,发现为植物绕上麻绳、涂上生石灰就能帮助小树过冬,“保护小树”行动就此展开。

3.形成日记

幼儿与植物的故事生动又有趣。他们将快乐种植产生的每个片段逐一记录,形成“我的种植日记”。慢慢地,种植真正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方式。

【阶段反思】第三阶段的探索,围绕“保护植物”展开。回顾整个实践过程,从发现问题——合作实践——找到答案,幼儿们亲近自然、生态环保等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五、思考感悟

著名植物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材”的教育理念,倡导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让幼儿亲近自然,成为课程的生成者、建构者。创建自然角、种植园的过程,实际就是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成长的过程。实践中,幼儿们尝试自己设想、规划、布局,学会了思考、发现与创造;教师们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变“安排任务”为“共同协商”,师幼之间的对话、互动明显增多;家长们积极参与,献计献策,贡献资源,丰富了学习经验,增进了亲子关系。

今后,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结合《指南》精神,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探究。

实施“室外进室内”策略。在班级开辟一个角落,将室内外资源相互打通,让幼儿在室内也能看到室外自然角、种植园植物的生长状态。

延续家庭种植。依托农村特有的资源优势,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在附近寻找适宜的菜地,播种幼儿认领的植物,通过照料、观察、记录等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幼儿对种植的探究兴趣。

开发种植活动课程。从制定目标、预设计划、选择内容等层面出发,尝试开发种植活动课程。

猜你喜欢

种植园植物幼儿
某花卉种植园区天然气管道在建工程造价争议的司法鉴定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浅析16—18世纪巴西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