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创作和演奏分析

2021-12-02刘君

艺术品鉴 2021年3期
关键词:呈示部连音引子

刘君

一、钢琴曲《彩云追月》概述

改编曲是中国钢琴作品的代表性样式。“从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史来看,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改编的灵感和依据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民间乐曲和乐器。”[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钢琴西方传入中国,在原创能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诸多创作者选择将丰富的民歌和民乐改编为钢琴曲,钢琴改编曲应运而生。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不仅拉近了钢琴这门外来乐器和中国观众之间的距离,而且也使民族民间音乐获得了新的传承,可谓是一举多得。《彩云追月》正是一首代表性曲目。该曲最初是流传于广东地区一首民乐。1935 年,作曲家任光将其改编成了民乐合奏曲,并灌制成唱片,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1960 年,作曲家彭修文则对其进行了二次改编,并重点在配器上下功夫,使扬琴、阮、琵琶等多类民族乐器的音乐表现力均得到了充分的发挥。1975 年,作曲家王建中在以往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为了钢琴曲,不仅保留了原作品基本的音乐形态,还加入了诸多西方音乐创作和表现技法,实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也是一首中西合璧的佳作。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奏响于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舞台上,集中展示着中国钢琴作品特有的风貌、品质和价值。

二、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创作分析

(一)结构分析

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结构简练清晰,采用了带有引子和尾声组成的三段式结构,整首曲子的篇幅不长,共有71 小节,分为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五个部分。1-7 小节是引子部分。通过对民族弹拨乐器的模仿,奏出了轻柔而灵动的音色。特别是五声音阶的运用,更是使作品的民族化风格得到了直接的展示。8-29 小节是呈示部。作者使用了五连音来模仿古筝的琶音,并呈现出了主题。同时,为了避免旋律过于单调,作者还在四拍长音后加入了衬腔,充分展示出了岭南音乐特有的温婉与细腻。30-37 小节是展开部。该段对主题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刻画。旋律从左手开始,右手模仿了民间器乐中的弦乐,与主旋律形成了衬托和对比。而且整个展开部分与主题的衔接十分自然,丝毫没有生硬和牵强的痕迹,可谓自由和谐,浑然天成。38-57 是再现部。作为对呈示部的再现和变化,该段采用了复调的手法。通过这一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运用,使和弦、节奏型等都要比呈示部更加立体和饱满。伴奏部分采用了五连音的形式,左手是八度音,右手是五声音阶,不同声部之间相互呼应,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使钢琴在声部表现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58-71 小节是尾声部分。虽然与引子部分是相互呼应的关系,但是尾声部分的音乐情绪却更加丰富,表现出了一种空灵飞动和依依不舍的情绪。最后,伴随着属和弦向主和弦的变化,全曲结束。可以看出,该曲采用了中西合璧的结构形式,先使用了西方音乐常见的A-B-A形式,使乐曲内容的完整性、条理性得到了充分保证,然后又在基础上加入了引子部分。另一方面,作者又特意加入了引子和结尾,意在让作品从一种“散”的状态中开始和收尾,从而获得气韵生动的效果。这种无序和有序的巧妙融合,也正是该曲结构的妙处所在。

(二)旋律分析

《彩云追月》的旋律无疑是优美和动听的,这既源于原作,同时也得益于王建中先生的匠心独运。在该曲中,王建中主要在旋律的歌唱性和描绘性特点上下功夫。在聆听每一句旋律的同时,观众的眼前都会浮现出一幅隽美的画卷。比如引子部分中,作者通过对民间器乐的模仿,形象模仿出了彩云和月亮互相追逐的画面。而在尾声部分中,则又分明看到了彩云和月亮的依依不舍和渐行渐远,这就使原本单一的听觉体验变为了视听结合,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

(三)节奏分析

中西合璧是该曲的一大特色,这一点也在节奏方面有着鲜明的体现。在该曲中,作者多次对西方音乐的节奏形式予以了巧妙和灵活的运用。比如在第8 小节中,连续出现的附点节奏,就是西方民间舞曲中最常见的节奏形式,让人们禁不住有一种翩翩起舞的冲动。

(四)和声分析

和声是钢琴改编曲创作的一个难点,却也是作曲家尽情发挥的新天地。在该曲中,作者创造性地将西方和声手法运用其中,而且是恰到好处。以三度叠加和弦为例,这是西方音乐中最常见的和弦之一。在该曲的38 和39 小节处,为了避免五声调式所产生的单调与乏味,作者采用了四级原位和弦与一级四六转位和弦进行衬托,由此使音乐的层次感更加鲜明,音乐效果更加饱满。

三、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演奏分析

(一)整体演奏

《彩云追月》的整体演奏难度不大,但是若想获得声情并茂的演奏效果也绝非易事,需要演奏者从头至尾对作品进行全面地分析,并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引子部分中,包含了跳音、五连音、颤音等多种音型,由此来表现出彩云和月亮竞逐的唯美夜色。其中的演奏要点在于力度,对此作品中标注了p 的力度记号。在整体减弱力度的同时,五连音的地方则要逐渐增大音量,呈现出一种向上推进的感觉。跳音部分一定要轻巧,体现出一种灵动的感觉。5-7 小节左手的单音和右手的八度轮番演奏,要求要注意声部之间的平衡。对此可以先进行分手慢速练习,把握演奏要点,才能为后续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呈示部的演奏整体来说是比较淡雅柔和的,一开始的附点节奏使音乐的动感色彩得到了强化,为了表现出这种色彩,此处的触键一定要慢且深,要多用大臂,让力量经过小臂和手掌后倾注于指间。间奏虽然只有两个小节,但是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使这种承接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可以适当加大一些力度。同时,由于演奏时左右手的跨度较大,所以手指间的力量转移一定要平稳和精准,对此可以采用手指贴键,增加触键面积的技法,获得饱满的演奏效果。

展开部作为对呈示部的深化,采用了五声调式,并将偏音巧妙设置为了和弦外音。第一个乐句由左右手交替演奏,要注意双手连接的自然、顺畅和紧密。30-33 小节应以弱奏为主,右手的十六分音符要事先理顺指法,从慢速练习开始,确保均匀、连贯的演奏效果,而不是左手和右手各自为战,互不联系。同时为了保证旋律的颗粒性和流动感,触键的面积要小,触键的动作要快。

再现部的八度演奏较多,伴奏音型也更加密集和丰富,难度要明显高于之前的部分。“弹奏时要求准确、连贯,大拇指与小指触键要有抓东西的感觉,手腕略低于手掌。”[2]左手的五连音要从慢速练习开始,先从每一个小节、每一个乐句开始,最终组成一个完整的大乐句。右手的八度要适当增加一些力量,特别是上行部分,要演奏出坚强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踏板运用,基本原则是一次和声换一次踏板,但是在有连音线的地方则不用完全放开,以免影响音乐的连贯性。

尾声部分作为引子部分的变化,演奏技巧基本与引子部分相同,要点在于要将跳音演奏得轻巧而灵动,同时要加入渐弱的处理,给人一种渐行渐远而又意犹未尽之感。

(二)演奏要点

该曲虽然整体演奏难度不大,但是却有着鲜明的音乐风格,所以需要对以下几个要点进行有机把握。首先是装饰音的演奏。在利用钢琴模仿民族器乐时,装饰音是必不可少的。该曲也不例外,先后采用了多种虚实相生的装饰音,形象描绘出了不同民间器乐的音色。演奏这些装饰音时,一定要做到精准和灵巧,集颗粒感和流畅感于一身,节奏清晰,音色明亮,使之呈现出鲜明的声韵美感。

其次是触键。《彩云追月》原是一首民族管弦乐,也自然没有触键之说。在改编为钢琴作品后,为了演奏出气韵生动、清淡高远的音色效果,可以多采用贴键的方式演奏,找一种古琴演奏的感觉。比如引子部分中,就要手指紧贴着键盘,奏出流畅的旋律。而再现部分音符较多,速度较快,还要注意贴键演奏一定要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

再次是力度。该曲在力度要求方面是较为细致的,在变化比较丰富的同时,还给了演奏者充分的个人发挥空间。在引子和呈示部部分,演奏音量不宜过大,否则就会破坏作品所营造的意境美感。进入展开部后,则开始了强弱变化。以37-47 小节为例,整体音量就是由强到弱的。而到了高潮部分后,力度又是由弱到强的。而到了尾声部分,则要求用极弱来演奏,在与引子部分相呼应的同时,获得声断意不断的理想效果。

最后是踏板。整首曲目的踏板运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使用延音踏板。比如在乐曲的高潮部分,不仅要多次使用延音踏板,而且还要及时更换,既要展示出饱满的音响效果,又不能产生浑浊感,并与力度的强弱变化形成良好的配合。第二种是不用踏板。比如在乐曲的22 小节处,为了营造出纯净、唯美的效果,就要尽量少用踏板,而是靠手指保持声音的连贯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钢琴传入中国后,广大中国音乐工作者纷纷认识到,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将是这门外来乐器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关键所在。所以从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始,先后有大量的民间器乐、声乐等被改编为钢琴曲,有力地推动了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王建中先生正是钢琴改编创作中的佼佼者,而《彩云追月》正是其代表作之一,集中展示着中国钢琴改编曲特有的审美风貌和文化内涵。因此在今天的钢琴创作、演奏和教学中,应该对以《彩云追月》为代表的中国钢琴改编曲有充分重视,并主动学习和推广这些作品,这不仅是钢琴学习的需要,更是一种文化责任和使命所在。

猜你喜欢

呈示部连音引子
爵士鼓演奏技巧六连音的应用
圆号演奏中连音的吹奏技巧研究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连音社济南最火的乐队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传承与引领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