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线条的魅力研究

2021-12-02高蓓蓓

艺术品鉴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笔美感技法

高蓓蓓

中国画作为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讲究生动的气韵和含蓄的美感,是东方传统艺术的集中体现。从整体上看,中国画可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型,借助于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塑造了一幅幅独特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线条为笔墨绘画之根本,能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气韵,在传神写照的精神中心上,展示出绘画的新气象。工笔人物绘画中,线条的婉转、流畅、曲折、迂回包含着很多的创新和内容形式的变化,这种绘画形式借助不同的绘画技巧,呈现出独特的哲学思想观念,使中国画工笔人物的艺术表现更加独特,继而呈现出独特的哲学思想。

一、中国画工笔人物的艺术特点

工笔画在中国画的发展范畴中因题材类别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道释、风俗、仕女和写真几个方面,又因画法和样式的不同区分为工笔人物、简笔人物、泼墨人物、白描人物等几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画的工笔人物中,既包括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的人物画作,也包含绘就仙佛僧道的道释、描写妇女者的仕女,又因画法样式的不同区分出简笔和写意人物,画风或奔放淋漓、或细腻温婉、或行运流水、或雅致清丽,成为中国画中最直接反映现实的传统画科,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最早发现的中国工笔人物画为周代壁画,发展至秦汉时期,工笔人物的绘画特点更加鲜明。盛唐时期,吴道子将工笔人物推向新的境地,以富有表现力的流畅线条展示了工笔人物创造的巧妙构思,以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为例,大量的白描画作广泛吸收外来技巧,展现出新的绘画特色。

在继承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的绘画特点上,当代工笔人物的造型中融合了西方写生的艺术特点。强调通过流畅的线条和形体的写实,达到对人物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盈。尤其是借助于在绘画技法上多种融合,进一步延伸了水彩干湿画法、油画厚画法的表现形态,使工笔人物中的写意精神和传统绘画相互融合,以线描为骨干,细致入微的表现人物形象和气质韵味。

二、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线条的基本规律

中国画工笔人物的线描造型决定着画面的最终效果,因此从整体上看,工笔线描的造型要求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

(一)特征刻画

线描对于绘画者造型能力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画面形体的呈现上,精准的线条描画能够帮助对象准确掌握形体的组织结构,以线条的不同形态使画面的透视结构得到准确的呈现。例如在工笔仕女的画面中,通过不同的线条,加速形体的转折、变化,能够准确表现出仕女的体态、形象,凸显出空间和质量的变化。因此,线条的形象描画无须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对象的某些特征,在描绘中提炼概括,通过深化线条和画面形态之间的丰富联想,以此对画面的信息产生完整的认识,进一步突出工笔人物中的绘画细节,例如脸部的神态、衣服的褶皱、背景的处理等等。借助对透视物体下不同角度的形态关系,使线描造型加深形象塑造。

(二)骨法用笔

和西方绘画不同,中国绘画根据物体的固有结构,在点、线、面的组合之上,通常由概括的线条笔墨来造型,也就是俗称的“以线造型”。这种造型方法作为中国绘画笔墨语言的基本法则,是中国工笔绘画中最为主要的表现手法,画家通过提炼自然形态,将客观形态转移为主观形态,创造更加丰富的艺术美感,使中国绘画的表现力更强,突出“骨法用笔”的艺术形态,使线条中所展示出来的力度、质感、空间更加突出。

(三)形神兼具

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绘画技巧,是笔墨技巧中对笔法的最高要求,通过线条去展示人物的外形特点,能够更好地描绘出画面对象的轮廓。借助于笔墨技法,适当地展示画面的形状和质感。例如,对于线条中呈现出来的“气”我们可以理解为“神”,通过用笔气韵的融入,能够对物体的结构造型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通过不同的线条,从“以线造型”延伸为“以线造气”,使工笔人物的线条更好地展示出来。

三、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线条的魅力

中国画的运笔方法十分讲究,因此在“平、圆、留、重、变”的“五笔”之中,呈现出运笔平均、如锥画沙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借助于圆而有力的用笔转折,能够使运笔更加含蓄和内敛,展现出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工笔人物线条的线条消解魅力

随着中国画工笔人物作品的发展,在当前的发展历程中,工笔作品的线条呈现为消解的艺术美感。无论是在运笔还是在用线上,画面中不同的线条重新组合、全面重构,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现代中国工笔画中,张见的“失焦”系列、杭春晖的“先知”都以线条勾勒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笔法绘画中前虚后实的绘画场景,继而弱化人物的边线,以一种或深邃、或朦胧的力量,呈现出虚幻的主题感受。以徐华翎的工笔画为例,作为现代工笔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创作者在画面的用线上,以线条晕染的方式,运用没骨的绘画手法,使画面整体呈现出一种厚度和体积。借助细微变化的线条,表现出画面独特的艺术美感。

例如徐华翎的作品《冬天》中,线条作为一种“实化”的存在,通过独特的存在方式,以最大程度的线条淡化,达到了线条和形体的相互融合。通过确立线条消解的绘画语言,使传统工笔画能够以延伸的线条体现丰富的画面感受,进一步限制画面的独特美感。从而充分表达画家所体现出来的朦胧、缥缈的艺术美感,继而尝试以多变晕染的方法,呈现画面独特的艺术感受。

(二)工笔人物的绘画技法魅力

不同的绘画技法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感受,以绘画技法中的“十八描”为例,“十八描”之中展示了对于人物形态、褶皱的各种妙法,其笔迹形状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感受。例如在“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蚂蟥描”等多种笔式和手法,以不同的服饰质地和人物性格衬托出工笔人物的独特质感,在或粗或细的线条勾勒下,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材质。在“铁线描”之中,画面中锋圆劲的描绘技法,以富有韵律和节奏,体现出工笔人物佛陀的庄严肃穆之情。在“混描”的绘画笔法之中,以流畅的线条和轻云舒卷的纹饰,达到对画面独特的塑造。在“战笔水纹描”的绘画技法中,通过微微颤动的用线模式,达到留而不滑、切忌浮滑轻薄的用笔方法,确保画面效果更加独特。在“竹叶描”的绘画中,通过芦叶为短的方式,使画面之间能够呈现出自然灵动、潇洒的艺术美感。因此在绘画的过程,借助于对情感的灵活融合,使线条的渗透更加鲜明。

(三)工笔人物的艺术情趣魅力

在中国工笔人物的绘画过程中,“骨法用笔”是笔墨绘画表现技法中最为独特的发展原则,而“笔法墨法”则是工笔人物绘画的具体表现方法。“骨法”作为中国绘画中的一项基本艺术特征,它以更加独特的笔墨表现技法,通过一系列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出工笔人物作品独特的艺术气韵和情趣魅力。结合线条的不同呈现方法,中国工笔人物的布局更加均衡,在节奏的韵律上,体现出气势相通的笔力。

正所谓“书画同源”,工笔绘画的创作者需要结合自己作画的经验体会,在笔法“平、留、重、圆、变”的五种笔力形态,体现出画面中线条不同的经验体会,呈现出一种力度的扩充和发展。例如,在绘画笔法的核心上,线条的落笔应该结合“沉而不浮”“回环顾盼”的用笔控制,使画面的线条形态变得慢而有力、外柔内刚,通过对中国绘画的不同笔法,使不同的线条之间呈现出不同笔墨技巧的综合。例如,线条的曲转蜿蜒展示出一种柔和之美,而在线条的转折之初融入较粗的线条转折,能够展现出“外柔内刚”的艺术感受,这种线条能够赋予人“打太极拳”一样的力度和节奏,通过“慢而有力”“外柔内刚”的艺术气韵,使线条中的气息和力量成为一种美感的延伸。通过塑造独具特色的艺术情趣,使笔墨带有充沛的情感,用感情去征服观众,达到超越独特情感的笔墨魅力。除此之外,在线条的刚柔、粗细、净重、厚薄上,通过不同的思想情感,使传统中国工笔画的线条具备独特的艺术美感,使线条中的曲直、刚柔转化成不同的艺术魅力,更加凸显工笔绘画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四)工笔人物的线条创新魅力

在现代工笔人物的绘画创作中,线条创新指的是借助艺术家本身的绘画语言和创作需求所体现出的一种深度的绘画语言。工笔人物的线条创作魅力在渲染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新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方法。无论是工笔人物的脸庞还是体态,传统的工笔技法已经满足不了画家本身的创作需求,使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执笔法、笔锋的运用和各种用笔的技法,使画面中笔、墨、水达到相互融合,实现对画面艺术线条的有效辅助。以毛笔绘画技法为例,借助于中锋的线条创作,能够使画面的线条更加流畅挺拔。虽然中锋线条创作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但是无论是在提笔、压笔的过程中,都能够凭借行笔的稳定,以均匀的用力和线条粗细的变化,来表现工笔人物的不同艺术形态。而在侧锋的绘画上,创作者在行笔时笔管所指的方向和所画线条的方向具有一定的角度,这种创作手法使笔尖的一边光滑圆润、另外一边较为粗糙毛躁,因此具有飞白的艺术效果,侧锋线条能够呈现出一种力度感和削弱感。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画工笔人物中线条的魅力体现在不同的艺术层面上,无论是笔法的转折、虚实、提按,都使线条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尤其是借助于对工笔画线条的创作和调整,能够使工笔人物创作者践行“以形写神”的艺术准则,使线条之中浸润的艺术之美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来。

猜你喜欢

工笔美感技法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手绘技法表现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