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与心绞痛
2021-12-02徐正法
◎徐正法
提起冠状动脉,人们并不陌生,但说到冠状动脉的功能与特点,一般人却不甚了解。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动脉供血给全身各处,专门供血给心脏的动脉就叫作冠状动脉,因其形似帽子罩在心脏之上而得名。冠状动脉因为“近水楼台”,向来是优先得到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一共有2 支,左冠状动脉发出后又立即分成2 大分支,再加上右冠状动脉1 大支,一共有3 支。它们再逐渐分支散布于心脏各处。在各条冠状动脉之间都有交通枝互相吻合,以沟通彼此之间的血液供应。
一般人在安静时,每分钟心脏搏出约3000 毫升血液,供给全身各处之需,流经冠状动脉供给心脏本身的血液约为140 毫升。在剧烈运动时,由于全身需血量增加,心脏每分钟可供给全身30000 毫升血液,同时由于心脏本身的工作量增大,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也要相应增加到1400毫升才能满足心脏的需要。冠状动脉的这种增大10 倍血流量的能力,称之为心脏的储备力。心脏的这种储备力给人们提供了应付额外的体力和精神负荷的能力。
正常冠状动脉起始部的外径是0.3~0.6 厘米,右侧比左侧还要细些,越往远端,分支口径越细,有的甚至比头发丝还细。像这样细的血管如果发生了硬化,管腔变得狭窄,血管的舒张能力就要变小,于是流经血管的最大血流量便被固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而不能按心脏的需要随时供应足够的血液。一旦遇到需血量增多超过冠状动脉的供应能力时,也就是出现“供不应求”时,心肌细胞就要在缺氧的情况下为心脏的劳动提供能量,于是只能进行“无氧代谢”,产生大量乳酸等物质,刺激心脏感觉神经产生疼痛,这便是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表现。
既然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时血流量减少是持续存在的,为什么心绞痛的症状却只是发作性地出现呢?这是因为冠状动脉管腔虽然狭窄,但也还有一部分血液通过,所能通过的最大血流量便是冠心病人的心脏储备力。病人的活动量便被限制在这个储备力之下,也就是保持着低水平的“供需平衡”的状态。当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冠状动脉所能提供的限度时,才会发生给血不足现象。而一经休息或服药,供需又趋于“平衡”,供血不足也就相应缓解。许多病人都能根据自己心绞痛的发作情况来估摸自己冠状动脉的储备力,从而把自己的活动量控制在冠状动脉的储备力之下,以避免心绞痛发作。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能诱发心绞痛呢?一般来说,凡是能使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的情况,均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有人提出,在生气、恐惧和兴奋时的心肌耗氧量相当于中速跑步的运动量,而暴怒时则相当于百米赛跑。冠心病人在暴怒之下突然死亡者屡见不鲜。有的病人在卧位时发生心绞痛,这是由于病人心功能较差,躺下时回心血量增多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的结果。一些病人在夜间睡眠时发生心绞痛,除上述原因外,还和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促使冠状动脉收缩有关。吸烟时也增加心肌耗氧,可使心绞痛病人的活动能力减低。
冠心病人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而使活动量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这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都是越来越重的。如果根据病情和体力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体育锻炼,以能耐受为度,量力而为。久之,则可使没生病的冠状动脉之间的细小吻合枝变得粗大起来,从而改变对病变区的供血,这将大大提高心脏的储备力,有的甚至能达到治愈程度。这正是心绞痛病人寄希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