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新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分析及策略探讨

2021-12-02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实验幼儿园陈琴丝

家长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课例课题组研讨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实验幼儿园 陈琴丝

笔者认为,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新教师专业成长上迈出的第一步。一方面,教学活动与三大游戏、区域活动相比,更加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现有学习水平,为幼儿学习发展提供更多有效支持,凸显了分享、梳理和高效的特点,强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映射了教师教育教学方面上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可以弥补个别化活动的一些不足。一个多月来,笔者课题组《基于课例研讨的幼儿园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策略研究》,通过问卷、访谈、观察测评等手段,对我园近4年内新入职的22位年轻教师开展前期调查并得出结论,目前我园新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不容乐观,主要现状及分析如下。

一、对各领域核心目标理解模糊,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大多数新教师在院校学习理论时基本是以书面文字理解为主,脱离教学实践,没有真正理解理论。同样的,在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各领域核心目标解读时,大多数新教师缺乏具体的教学操作经验,缺少自主分析和思考。这就导致有的教师在音乐活动中拟订幼儿语言发展目标,或者是将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混淆。笔者还发现,新教师在拟订教学目标时,往往照搬教材或别人的活动目标,忽视本班幼儿学习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忽视幼儿园实际条件和本班实际条件。当教学目标一旦偏离幼儿实际,新教师便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不会评估幼儿的最近发展水平,忽视与幼儿原有经验的链接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原有经验代表的是儿童学习的起点,是他们已有的学习水平,教师只有认识和把握幼儿基本的发展水平,才有可能提供促进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材料。笔者发现新教师主观上认同“把儿童当作学习的主人”,然而却不懂得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实际教学行为中,在为幼儿提供学习内容时不会从幼儿原有经验水平出发,忽视二者之间的关联。比如一位教师组织幼儿探索“有趣的水”,幼儿在平时的玩水游戏中已经感知了水的基本特性,教师却依然选择“感知水的基本特性”这一经验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而忽视了与幼儿原有经验,这就导致课程一方面不能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不能推动和促进幼儿认知经验的发展和提升。

三、缺少对教学材料准备与投放的考量,忽视活动环节的关联与递进

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喜欢以游戏的形式,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科学合理的材料投放能够帮助幼儿达成目标,然而很多新教师在活动中缺少对教学材料准备与投放的考量。比如在自然状态下的推门课活动观察中,我们发现新教师在为幼儿准备学具材料时缺少理性的思考和分析,过分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和方法的新颖性,让材料在活动环节中匆匆过场。幼儿与材料没有进行充分有效的互动,这就无法发挥材料给幼儿学习逐层铺垫的支架作用,同时还导致活动过程中各环节之间失去关联。最终幼儿获得的经验是零散的、片面的,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知识链。

四、不懂得科学合理的演示操作,忽略给幼儿提供足够的表达时间和空间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中“顺应”和“同化”观点告诉我们,只有根据儿童的视觉逻辑特点和心理接收过程来有序地呈现材料或内容,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接收信息。研究观察中发现,新教师在展示学具、幼儿操作材料时不懂得按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有序演示,而是随意摆放,这严重干扰幼儿思维;或者在演示课件、图谱时,没有充分顾及全体幼儿的视线,这会造成幼儿注意力分散。此外,一部分新教师在呈现内容或提问时平铺直叙,忽视为幼儿提供开放性思考的机会,未给幼儿提供足够的表达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跟着看、跟着说,或者回答“是”或“不是”“喜欢”或“不喜欢”,这些没挑战性的呈现只会让幼儿逐渐失去继续探究的兴趣。种种现象说明新教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并未真正理解。基于对新教师教学技能现状的分析,课题组教师进一步加强研讨,共同寻求有效的改进策略,最终大家形成共识:应根据本园园本教研实际、教师队伍结构实际、教师专业特点及特长,采用适宜本园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途径和措施,运用任务驱动策略,鼓励教师带着问题、带着任务、有目的地开展自主学习和互动研讨。在本阶段研究实践中,我们通过以下策略大大改善新教师教学现状,创新课例研讨模式,有效提升了新教师教学技能。

五、聚焦困惑,对接专家,明晰五大领域核心目标

需要理论认为,人类对知识的学习是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高级需要的行为。当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对五大领域核心目标认识较为模糊时,为了满足认知,明晰目标并且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完善,他们就会产生自觉主动学习的原动力,也就是所谓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它能激发新教师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课题开始阶段,我们组织全体新教师充实理论,开展学习交流。具体如下:

(一)重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线上知识抢答活动

新教师只有对各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才能在设计活动和实施活动时得心应手,而《指南》就是我们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最有用的航标。在教师一致认识到《指南》对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时,我们鼓励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摘抄关键句段。为提高阅读趣味性,我们分年段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抢答,营造愉悦宽松的阅读氛围,同时也有效地保证阅读质量。

(二)对接专家,组织线上培训学习

在线上培训学习中,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展二次学习,引领并带动新教师聆听专家讲座,围绕议题开展读书交流。其中冯晓霞教授主讲的《实践运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与指导》,为我们课题提供了引领性作用。讲座中所提到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结合了其本人、课题组全体教师以及新教师研究中得到的理论基础。让大家明晰了教学方向,解决了主要的教学问题。

六、老新帮带,同伴互助,构建学习共同体

幼儿园教师在与同伴的对话碰撞、探讨协商,在和环境的互动中所产生的认知冲突,能够激起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从而理性地做出改变,进行有效的调整,打破教师学习与实践分离的藩篱。我园教师队伍师资层次比较丰富,有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的能手型教师;有具备十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熟手型教师;有刚毕业上岗的新手型教师。有的教师擅长某领域的教学,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善于沟通指导,具有丰富的传帮带经验。如何把各种类型、各种资历的教师资源聚集起来,互动分享,以此促进新教师教学现状的改善,促进新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在研究实践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同伴互助,共同提升”是课题组根据我园原本的教研实际、教师团队特点摸索出来的一条策略。

(一)中青新齐聚,构建愉悦的学习共同体

在实践中,我们鼓励中青新教师针对共性难题出谋献策,进行集体攻坚;我们鼓励新教师在观摩研讨中、在备课中大胆与同伴、与老教师发声质疑,明晰认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做出理性调整,真正做到观而有用,学以致用。“共话、共鸣、共享、共情”,在研讨中教师不知不觉形成一个富有激情富有活力的学习共同体,在共话中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享受愉悦,在共享中升华情感。

(二)传帮带共抓,收获明显的研究成效

在研究中我们借引外力,利用省学科带头人研修培训平台近距离对接专家名家;携手县进修学校幼研室聚焦瓶颈;发挥“老带新”优良传统,开展师徒结对。一系列举措让我们的研究实践获得更立体丰厚的帮带体系。新教师在这样的有利环境中研课磨课,一次次实践反思,能够使得自身教学技能快速提升。

七、观摩研讨听学合一,创新课例研讨模式

课例研讨是借助教学活动案例,组织教师在观摩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剖分析,研究探讨的方式;是使教师具备反思能力,进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在前期调查中我们发现新教师观课时不知看什么,研讨时停留在表面点评、泛泛而谈,没有点出实质。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创新研讨模式,采用“观摩、研讨、听学”三者合一的方法,从新教师教学现状出发,课题组教师聚焦“新教师必须修炼的10项教学技能”,以“示范课”课例研讨形式,让新教师在观摩中领悟“如何从本班幼儿实际出发,巧妙了解儿童学习经验,精准选材,科学合理设计环节,为幼儿搭建有效学习支架。”随后在观摩基础上,骨干教师借助课例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培训讲座,进一步向新教师解读活动设计以及活动实施背后的思考,帮助新教师树立思路,提升经验,真正让新教师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联系实践学习,同伴引领互助,观摩研讨听学是我园课题组基于本园教师实际探索出来的,针对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一个培养策略。它既是我园教师间最最喜爱的课例研究新模式,也是课题组在本阶段研究工作中的一个创新点。我们将以此形成一个长效的课例研讨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课例课题组研讨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全国第十九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征稿通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课例
四川省非重点贫困县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以夹江县“插花式”精准扶贫为例
以“绿色+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以乐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