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激励策略对留守儿童阳光性格养成的实践研究
2021-12-02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桥南小学袁芳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桥南小学 袁芳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存在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缺失了部分的亲情教育,在心理人格的成长上存在着较大问题。农村教育质量相对城市较低,在心理教育上存在缺口。对此,教师应致力于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积极性。
一、留守儿童能力弱于非留守儿童的现状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主要区别在于生活环境是否有父母的直接参与。非留守儿童作为父母的“掌中宝”“手心肉”,能够直接向父母倾诉欲望和情绪,父母在能力范围内能够满足孩子的预期,非留守儿童在家庭方面的负担和压力较小。父母能够对孩子形成保护,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舒适,还能引导孩子进行沟通,充分发挥孩童天性,对儿童的思维想象和人格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留守儿童通常与老一辈生活在一起,日常沟通交流存在代沟,生活关系也远不如非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近感。环境的任何一点改变都能引起留守儿童的不安,任何不稳定的因素对于年龄尚小的他们来说,都会激发他们内心压抑、孤单的情绪。无地倾诉带来的沉闷感和家庭内部的经济困窘都给留守儿童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此外,留守儿童还要兼顾家庭与学习,对他们来说,二者很难达到平衡。因此,留守儿童在学习、判断、专注力方面都将弱于非留守儿童。
二、奖励激励策略的优点
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迫于生计,出外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儿童通常年龄尚小,还未对世界形成完整认知,这时候,身边亲人对他们的正向引导便极为重要。而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大部分留守儿童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性格孤僻的一面,时常开启自我保护机制。在日常学习中,留守儿童或因为缺失陪伴而感到自卑和自我怀疑,或受到周围的无意伤害和故意嘲笑等而被严重打击自信心。留守儿童在同龄人中或显得格格不入,或过分表现、或性格易怒易燥、或沉闷不语,他们看似毫不在意,内心却非常需要来自外部的肯定。精神奖励对留守儿童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促使留守儿童颠覆以往对自己的错误判断,满足儿童被看到、被欣赏的愿望,促进儿童形成强大的学习助推力,因此,完整的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情境更能够培养留守儿童较好的学习判断力。
三、有效利用奖励激励策略的教学措施
(一)立足于文献资料,实施精神奖励
教师可通过阅读分析,相关文献并根据研究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网站浏览,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学习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文献阅读范围涵盖了著作、期刊、报刊等内容,收集总结了当前留守儿童受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影响,并对国外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我国留守儿童超过6800 万。留守儿童的庞大数量一直是各界关心的重要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情况通常都偏向于贫困,物资的匮乏使得劳动力出走,同时也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缺憾。物质奖励能够满足留守儿童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和经济需要,能够解决一时的实际生活困难,但长久的馈赠并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还容易滋生挥霍无度的坏习惯。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重要,因为精神奖励能让留守儿童的心理创伤逐渐愈合,树立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培养他们更加自信优秀的品格。
以天水市麦积区桥南小学为例,学校周边有大量留守儿童家庭。“以人为本,追求卓越”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覆盖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因而在管理中更需要体现人性化和合理化。在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中,最后成绩表现可以看出非留守儿童较留守儿童学习力更强。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科学对于留守儿童过于陌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加上他们性格更加偏向孤僻独立,很少愿意主动询问,因此学习基础不扎实。教师可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进行疏导,课堂上可以主动询问留守儿童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对主动提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用口头表扬、身体拥抱、手势点赞等形式树立留守儿童学习的信心。课堂外,教师还可设计多样的学习模式。
(二)立足于比较分析法,实施针对性教学
比较分析法则进一步对比了精神和物质奖励对留守儿童学习和判断的影响,根据大量数据显示,精神奖励能够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能力和判断力,相比之下,物质奖励的效果不如精神奖励。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性格孤僻、偏激、冲动、自卑化情绪等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也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展现自我个性,表现欲强烈,对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留守儿童则在课堂表现上偏于保守,在学习上显得后续力不足,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还需提高。对此,教师更要注重鼓励式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释放天性,融入课堂,集中注意力听课。留守儿童的课外教育属于“隔代教育”,复习效果较差,因此教师要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困境,在课外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使得他们在感受到关怀的同时,也能及时对学习的知识形成复盘记忆,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这也是精神奖励的作用体现。可以看出,精神奖励相比物质奖励更适用于留守儿童。
以天水市麦积区桥南小学为例,在学习科学相关课程时,学校内留守儿童家庭文化水平较低,很少有人有科学知识的基础,这就导致留守儿童课外学习效果不佳。课堂上,留守儿童积极主动性不强,学习较为沉默,在教师提问互动时,举手的基本是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课堂专注力也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对此,教师可针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帮扶教学,如在假期期间,留守儿童无父母陪伴看管,存在安全隐患,教师可采用“假期课堂”,包括课堂学习、课外活动拓展、读书分享等多种形式,让留守儿童在一个和谐的氛围里体会到“家庭”的乐趣和关爱。教师可以对成绩表现优秀的留守儿童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他们阳光开朗的性格。大环境下,只有留守儿童不再是“单独”的存在,变成一个整体中的个体,才能帮助他们弥补心灵缺憾,更加阳光快乐地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群众关注,学校通过有限的教育手段来帮助学生强大其心理素质是义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多种事例说明奖励激励策略对留守儿童阳光性格的养成会有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