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个性化指导的实践策略

2021-12-02

江苏教育 2021年67期
关键词:小S笔者儿童

王 静

201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其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在家庭教育指导上下功夫。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时常会遇到一些气质类型非常典型的学生,他们的一些行为常常会给同学、老师和父母造成困扰。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行为纠偏时,笔者发现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对他们性格和行为的形成影响非常大,而在家校沟通中,父母也表达了家庭教育中的种种困惑,家庭教育个性化指导的需求突出。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育案例,详细谈一谈对三种典型气质类型学生进行家庭教育个性化指导的策略。

一、典型多血质儿童:分享感受,共商对策

小S,活泼好动。一次课上的游戏环节中,他异常兴奋,一度无法自控地在座位上上蹿下跳,嘴里还不停发出小猫、小狗的叫声,老师多次制止无效。课后,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后将此事电话告知了小S的父亲,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进行教育引导。第二天,小S回校后告诉老师:他的爸爸罚他在家大声学狗叫和猫叫,持续了大约一个多小时,直到小S的喉咙发不出声音来,爸爸才让他停下来。班主任无奈向我求助,于是我主动找到小S询问。他一脸委屈地告诉我:自己激动时会无法控制,不由自主地发出声音,总是想大声喊叫一下,可是爸爸根本不听解释,觉得自己就是故意捣乱。

了解情况后,我跟小S的爸爸预约了一次面谈。看得出来,小S爸爸的工作很繁忙,谈话期间也是电话不断。通过交谈,我知道了小S是家中的二宝(有一个大他8岁的姐姐),因为爷爷奶奶的宠溺和放纵,养成了小S极度自我和任性的性格,稍有不如意他就会大吵大闹,家人都束手无策,现在家中唯一能管得住他的只有爸爸,但爸爸工作忙,所以在孩子教育上会简单些、随意些、粗暴些。可是每次暴力惩罚后,小S转身就忘,为此,小S的爸爸也十分无奈。

小S身上有着典型多血质儿童的个性特征,好动、活泼、灵敏,喜欢与人交往,性格热情似火,情绪变化比较明显,学习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求甚解,容易被外部刺激的环境吸引,性格外向。正因为此类典型气质的儿童活泼好动,时常会在行为表征上出现成人眼中的出格行为。而“不当行为”发生后,有些家长会依据孩子外显的行为特征,用自己的设想来判断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由于判断的偏离,随之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往往与孩子气质相违背,这样的家庭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可想而知。对于此类气质的儿童,家庭教育的一般策略应该是:首先,分享感受,让家长知晓此类儿童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家长在行为纠偏前一定要平心静气地与孩子聊一聊事件发生的缘由;其次,共商对策,家长在具体实施教育过程中,需要获得孩子的认同,最好能与孩子共同约定、协商,并在过程中不断更新和调整。

为了改变小S的家庭教育状况,笔者与小S的爸爸围绕“惩罚还是不惩罚”展开了讨论,最终达成一致,用“五步法”引导小S: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亲子协商并寻找方法→亲子双方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选择双方都认可的建议→预设行动方案。通过讨论,我们基本形成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请孩子帮忙,说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期望,提供方法选择,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采取行动,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同时,笔者对小S的爸爸也提出一些建议。

多一次询问:当孩子犯错时,先用问题去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多一点倾听:当孩子在叙述发生的事件时,请仔细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讲述,更不要没有听完就下结论。

多一份共情: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无须刻意使用说话技巧,要认真体会孩子的感受。当你与孩子产生共情时,教育方式必定也会随之而改变。

二、典型抑郁质儿童:转换角色,培养能力

小J,害羞腼腆,行动稍迟缓,学习理解能力很弱,课间不愿意与其他同学玩耍交流;课堂上时常会回避老师的目光,不自信。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知:小J的妈妈是位全职太太,她在小J房间安装了摄像头,监督小J学习;小J发现摄像头存在后,除了好奇,还有不安,时常要关注摄像头有没有在看自己,甚至晚上醒来也要看很久;当小J不能按指定时间完成作业时,妈妈每次都是先惩罚,然后直接代替他完成作业。

了解情况后,笔者约见了小J的妈妈。妈妈在谈到孩子的教育时十分无奈,甚至有点委屈,她说自己虽然休息在家,但家中事务也很多,没空一直陪着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她盯得很紧,但是小J动作实在太慢了,有时实在看不过去就直接帮他做了;她也向其他优秀孩子的妈妈讨教经验,但发现那些方法用在小J身上根本行不通。

小J身上有着典型抑郁质儿童的个性特征,胆怯、敏感、谨慎、优柔寡断,他们考虑问题过多、善于观察细节,不善与人交往,有明显的孤独感,具有内向的性格特征。此类气质儿童因为个性内敛敏感,不善表达,很会隐忍,强势的家长很容易产生控制欲望,总是会包办代替很多事情,以至孩子在相应年龄阶段没有能够形成相对应的能力,在同龄孩子中显得比较弱势,再加上自身的个性气质,就更容易被群体所忽略。面对此类气质的儿童,父母和教师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尊重、鼓励与期许,持之以恒、时时关注,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转换角色,家长应多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多倾听、多沟通、多鼓励,让他们做自己的主人,学会释放自己、展现自己;二是培养能力,家长要多多放手,创设条件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笔者建议小J的妈妈转变观念,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注重培养孩子基本的能力。例如: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先认可孩子的努力,多鼓励、多给予方法上的指导,绝不包办代替;要让孩子知道不能凡事依赖家长,遇到问题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鼓励孩子多去尝试和体验。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做到:

多一点观察:用心观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能仅仅装个监视器而已。

少一些代劳: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之前可以听取孩子的建议,双方达成共识,在过程中给予帮助,一定不能半途而废。

多一点鼓励:多一些鼓励,尽量放大孩子微不足道的进步,并大加赞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三、典型胆汁质儿童:以柔克刚,规范行为

小X,身强力壮,十分强势。课间,他精力旺盛,时常会去招惹他人,与同学发生肢体冲突。班主任多次找小X家长进行沟通,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加强教育。家长有时会将小X暴打一顿并发图为证,向老师表明已经教育过;有时则对老师的提示不予理睬、消极回应。

笔者与小X的父母进行了面谈。小X的爸爸高大威猛,一副大将风范,他表示小X上小学之前,自己常年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时间很少,为了补偿孩子,他对小X百依百顺,有求必应。随着小X年龄的增长,爸爸开始意识到在教育孩子上有点力不从心。现在小X一犯错,他就会火冒三丈,用武力解决,可事后又很是心疼。问题是武力解决后没过几天,小X又重蹈覆辙,爸爸非常苦恼,甚至表达了弃之不管的想法。

小X有着典型胆汁质儿童的个性特征,直率热情,好胜心强,精力旺盛、冲动,不易抑制,做事随心所欲,对紧张、刺激的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具有外向性格特征。此类儿童由于性格强势外显,不易抑制,容易冲动,当家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惩罚教育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而且此类孩子喜欢紧张、刺激的活动,对于家长的粗暴行为也许当时会有所抑制,但随着孩子成长,体力增强,加上个性好胜,很有可能会演变为与家长的武力对抗。当然,也有些家长会无视孩子的不当行为,放任不管,认为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明辨事理,殊不知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一旦错失良机,以后很难弥补。针对此类儿童的家庭教育,家长除了要有必备的心理知识和方法技巧,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柔情,以柔克刚。教师在前期要与家长互动练习,预设情况,提炼相应的方法技巧;在具体实施时要多观察、多询问,及时反馈并调整实施策略。

在对小X的家庭教育个性化指导中,笔者首先是消除小X爸爸的消极情绪,告知他,孩子每一天都有可能犯错,家长要尝试帮助孩子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让问题成为孩子成长的有效资源。达成共识后,笔者与小X的爸爸约定:

多一次究因:在孩子犯错时,要多去询问一下背后的原因,多与班主任沟通,全面了解情况。

多一些参与:用心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尝试与孩子一起做喜欢的事,以此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让孩子愿意与父母合作。

少一点武力: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程。有时家长态度越强硬,孩子越是反抗,于是,争吵就不可避免,其实,这是家长和孩子在各自需求上的矛盾。为了让小X的父母尽快转变教育观念,笔者指导他们进行了如下练习:首先,父母列出每天要求孩子必做的事情和每天要求孩子绝对不能做的事情;其次,回顾自己希望孩子规范的行为及常用的教育方法,通过回顾,小X的爸爸发现自己所用方式多为责备、命令、说教、警告、控诉、比较甚至讽刺挖苦等;最后,通过角色互换训练,将自己想象成孩子,在听到父母那样的话语后,写下自己的感受。通过练习,小X的父母意识到原先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主动向教师求助,于是笔者给出了家校共育的五个技巧:一是描述,在遇到孩子不规范的行为时,先客观地描述自己看到的现象或问题;二是提示,接受提示比接受批评和指责更容易,父母要不厌其烦地多进行提示,反复增强孩子的记忆;三是真诚表达态度,父母不带主观情绪地表达对孩子行为的态度;四是说出感受,客观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五是给出建议,建议多用文字的形式,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

实践表明,家庭教育个性化指导的针对性更强,对家长而言更为实用,教师在引导家长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通过爱的训练把教育理论变成日常行动,指导他们记录现象、及时反思、积极改变。总之,教师在进行家庭教育个性化指导时,首先要让家长有期待、有目标;其次要逐步介入,让家长可接受、不排斥;再次要科学指导,让家长有抓手、可操作;最后要时时关注,指导家长及时调整、不盲目。家庭教育指导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每一个教育人以积极的态度认真探索与研究。

猜你喜欢

小S笔者儿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性能相差达32%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