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系统性大健康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2021-12-02李俊王韬

智慧健康 2021年35期
关键词:养老医疗服务

李俊,王韬

(1.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上海 200031;2.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疗健康专委会,上海 200020;3.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灾难医学研究所,上海 200120)

0 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进展、疾病谱的演变及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不单纯停留在不得病,更多关注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健康。健康的概念及涉及的领域愈发宽泛。由此产生了大健康的概念及与大健康相关的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包含所有与健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1]。大健康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融合性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有系统工程管理的理念对大健康产业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包括计划、决策、运营、评价等。大健康工程管理从跨学科视角出发,以医疗、健康为中心,广泛关注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研究议题和产业发展,包括医药、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科普、营养保健、食品安全等,并对相关产业提出管理规范和标准,建立评价体系,促进大健康产业有序发展。

1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大健康及大健康产业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48年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就对健康概念做出定义,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986年第一届健康促进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渥太华宪章》提出,健康是卫生部门的社会责任,也是个人积极的生活方式,在2000年及以后要人人享有卫生健康保健[2]。既往因为医疗卫生水平的滞后,人们对健康的观念仅停留在不得病或无病即健康的层面上。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提高,现代人对健康的观念也提升至更全面整体的范围,即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大健康的概念就是整体健康,是指人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健康。大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目前国内外对大健康产业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鲍勇、张车伟等经济管理学专家对大健康产业的定义较为接近,即所有与健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都属于大健康产业的范畴[3]。大健康产业以维护和增进人的健康为目标,包含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贯穿于“生、老、病、死”人类生命周期,它不仅涉及医疗、医药、养老、保健等相关的服务、信息和产品,还涉及各级各类组织为了满足全社会人群健康而制定的方针政策法规行规等。

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作为我国首个健康服务业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健康产业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方面[4]。以促进人民健康为目的的产业都属于健康产业范畴。大健康产业主要存在于第三产业及服务业领域。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新发展模式,建议发展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相融合的健康产业。健康产业的发展新模式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5]。因此,大健康产业的外延在不断扩大。目前大健康产业按服务内容常被分为“健康管理、医疗医药、康复保健、养老服务”等几大细分领域。

1.2 我国健康产业的规模

1.2.1 我国健康医疗卫生相关支出的情况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增加,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国家及个人在卫生健康方面的投入日益增加。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值显示,我国卫生总费用从2010年19980亿元增长到2019年65841亿元。占GDP的比重6.6%。人均卫生费用由2010年1490.06元增长到2019年4702.79元[6]。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013年为912元,2019年为1902元。2010年至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11.25%,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18.18%。高于同期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8.5%的增速[7]。

1.2.2 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同时社会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期,疾病谱由急性传染病向慢性病演变,政府及居民家庭对医疗保健的投入逐步增长,整个社会对健康及健康相关的需求规模持续走高,健康产业规模也因此迅速增长。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展规划,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2030年要达到16万亿。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我国现阶段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8]。我国已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9]。我国2019年健康产业占GDP比重6.6%,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中国健康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3 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构成及所占比例

目前我国对健康产业市场总规模没有统一的统计口径,因为归于大健康产业的下属具体产业正不断扩大、增加,在统计时又归属于不同部门。目前我国对健康产业总市场规模只能进行预估。

张车伟等根据GDP的核算方法对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及大健康产业结构进行估算。中国大健康产业广泛分布在三次产业活动中,第一产业占比较低。据统计,2016年大健康产业中第一产业占比约0.6%。第二产业中,大健康产业占比为12.4%[10]。其中医药产业占大健康产业的8.9%。第三产业中,大健康产业占比为87%。医疗卫生业、体育行业、护理行业、保险业、医学研发、环境保护、教育行业等都集中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中。同时大健康产业发展可以带动的就业市场,2016年拉动就业规模增长到12124万人,占全国就业总量的比重达15.6%[11]。

健康产业服务细分为5大分领域,分别为医疗、医药、养老、保健、健康管理。其中,医疗产业占11%,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医药产业占56%,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保健品产业占4%,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占2%,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健康养老产业占27%,以养老相关服务为主。

近几年因国家政策调整及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因素,这五大细分领域的占比也有变化。

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8]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国家政策调整后,医药结构改变,中医中药在健康产业中比重会上升。

健康管理以往被人们忽视。随着现代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健康管理相关的产业逐渐增加。其中包括健康管理相关的旅游业、体育产业、互联网产业等发展迅速。联动复合产业在健康产业中发展较快。

随着卫生健康水平提高,中国人均寿命延长,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日益增加,养老相关产业也随之增加。到2019年,养老服务床位438.8万张。医养结合、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较多见。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人们预期寿命延长,使得养老消费占家庭消费的比值迅速上升。

有统计分析显示[12],2010年以来,各细分领域增长不一,复合增长情况分别为:健康养老28.1%,健康保健27.7%,健康管理19.7%,医疗产业16.55%,医药产业15.5%。

1.3 我国健康产业相关的国家政策

我国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为全国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为推进保障人民健康,加快推进健康相关产业发展,近年来连续发布各类健康及健康产业相关的国家级政策。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5]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纲领政策,制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规划了我国健康产业的规模。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康中国上升成为“国家战略”。

2019年7月,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制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13]发展战略。同期又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14],指出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技、信息支撑,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多层次多部门多产业链参与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019年9月,为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21个部委联合参与制定《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15]。纲要中提出健康产业要成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达成这一目标需要21个部委联合参与制定方案,增强健康产业融合度和协同性,提升健康产业科技竞争力,扩大优质医疗健康资源覆盖范围。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8],再次提到“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体从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智慧公共医疗服务等方面对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再次提出指导意见及要求。

2 系统性大健康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健康中国是推动人民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健康中国战略也是大健康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契机。为健康服务的大健康产业关联的不是仅仅某个单位或某个职能部门,也不是单单某个行业或某个领域,而是需要全方位谋划、全社会参与、全社会人群全过程关注的系统工程。大健康产业管理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交互的多层级多链条的复杂巨系统工程管理。

2.1 人民健康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和多层次性,健康产业需要涉及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个性化

随着公共卫生水平日益强化,疾病谱变化(慢病非传染性疾病增多),加之老龄化、城镇化、家庭小型化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人民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日趋多层次、多元化和个性化。相对应大健康产业中医疗、医药、健康养老、健康保健、健康管理等5大细分领域既独立又相互融合,彼此之间发展速度也各不相同。健康产业对应于政府机构多个部门如卫健委、民政局、社保局、体育局、爱卫办、网信办等,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各年龄层及社会层次人群的健康相关政策,同时需要强化医疗、养老、社保等政策措施的衔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立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融合的健康产业新模式。在21个部委联合发布的《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中针对大健康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10项重大工程。包括有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工程、“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工程、中医药健康服务提质工程、健康服务跨界融合工程、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工程、健康保险发展深化工程、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健康产业人才提升工程、健康产业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健康产业综合监管工程[15]。这10项工程均涉及跨行业多部门参与。为了满足人民对健康的不同需求,健康产业要根据市场需求跨行业多部门联合参与,需要有统一的计划、决策、运营。

2.2 各地区及各领域健康产业发展不均衡

2.2.1 城乡地区差距明显

我国目前存在健康服务供给不足与人民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优质医疗资源与公共卫生资源地理分布严重不均衡。在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地区医疗健康资源及服务的差距尤为明显。同时我国全国及各地区城乡医疗保健支出存在较大差距,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高于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7]。

2.2.2 医疗体系服务模式转变

既往我国医疗是以治疗为主的健康服务模式。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医疗行业服务模式将转变为以促进健康为主。在“大健康”的概念下,要注重预防为主,发扬“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同时健全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教育-居家护理闭环服务链,发展康养、医养等综合功能的医疗预防保健,满足人民对健康的多种要求。

2.2.3 为应对老龄化、城镇化,健康产业结构亟需调整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口已突破14亿。2020年,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8.7%,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8亿。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的2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增长了8.4个百分点,我国进入老龄化进程的快通道[16]。从人口分布看,近10年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突破50%后仍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20年,大陆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9%,相较于2010年的49.7%,上升了14.2个百分点[11]。大型城市在应对人口高度集中的同时还要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医疗、医药、养老、保健产业发展还不能跟上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进程[17],需要在国家或地区层面对健康相关产业统一协调谋划布局产业发展。

2.3 健康产业形态模式的变化

大数据时代,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健康养老、应急救助、残疾预防、社会人口统计等多部门可通过系统有效对接,实现互联互通互认、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大健康产业中各个部分调整发展提供依据[18]。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医疗”等新技术开展,推动传统健康产业模式转变,实现远程智能管理,缩小城市乡村、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健康产业形态模式的转变尤为明显。在新冠肺炎疫情后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对健康产业中医疗、医药、养老、保健、健康管理等各分领域的需求各不相同,需要快速甄别救治患者,需要迅速研发疫苗并投入使用,故相应对医疗、医药的需求增大。同时各类健康产业相关的企业在抗击疫情时如能把握大众需求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方向,那企业就能迅速发展壮大。如研发基于人群流动大数据的“健康码”“随申码”,对应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远程非接触式就诊云医院平台,对接大数据的测温流调一体机等等,这些健康产业中的新生事物在疫情中既能发挥积极抗疫防疫作用,又展示健康产业的快速创新应变能力,也是传统健康产业形态模式转变的例证。健康产业形态模式转变的成功案例增强和激发各方投资者对于健康产业发展投融资的信心,也能共同推动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

2.4 大健康产业缺乏产业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

大健康产业未来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在现阶段大健康产业缺乏系统管理,缺乏相关产业行业的规范和标准。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后老年人的消费能力逐年升高,人们最关注的养老、保健、健康管理等领域成为消费高地。但是如果上述行业缺乏统一准入门槛和规范,会造成行业内乱象丛生、无序竞争,这样非但不能保护人们健康,反将产生恶意消费,损害老人健康权益等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大健康产业需加快标准建设,强化行业综合监管。尤其是健康产业形态模式转变后出现交叉领域健康新业态,更需要跨行业联合设置标准和监管机制,推动实现健康产业治理监管现代化。

2.5 大健康产业需要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大健康产业与生命息息相关,因此从业者应具有医学或医药等基础,同时大数据时代需要掌握数据分析能力。由于医疗健康产业政策性很强,相关人才还需要具备政策分析的能力。未来的大健康产业将与文化、旅游、体育、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同时我国健康政策中也积极鼓励发展中医中药,在未来中西医结合,国际合作也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所以大健康产业管理需要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大健康产业管理人才还需要长期接受各系统的继续教育。为了大健康产业工程的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

以健康为中心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大健康产业是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的为健康服务的行业领域。我们从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到大健康产业管理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健康产业需要顶层规划设计、调整健康产业资源不均衡分布、创新技术及复合型人才的支持,需要全面系统规划。在复杂的大健康产业工程中,工程管理方法对这个行业规划发展有重要价值和必要性。工程管理是对系统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计划、决策、运营、评价等。大健康工程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大健康产业全过程的管理,应用工程管理的理论对大健康产业不断理顺和优化健康产业结构,有效分工协作从科研、产业、公共服务等角度建立健康产业管理行业规范和评价体系。调动各细分产业领域的积极性,促进大健康产业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养老医疗服务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养老生活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养老之要在于“安”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