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探讨
2021-12-02黑龙江省宁安市卧龙学校武同杰
黑龙江省宁安市卧龙学校 武同杰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三千年风雅的诗韵,古诗文是民族积淀的精髓,经过代代传承已经成为串联过去与未来的关键脉络。随着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古诗文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只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即可,对古诗文内容的把握没有明确的要求。然而,新课程改革后的古诗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都有了明显变化,既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古诗文作者的创作背景,还要求学生理解古诗文表达的意境和内涵,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创新古诗文教学方法成为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让小学生从古诗文中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层次内涵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明确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古诗文的字词句的运用,更要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一、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传承中华文化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小学生通过古诗文学习能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无论是李白《望天门山》中描绘的长江波涛汹涌的壮丽景色,还是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展现的西湖婀娜多姿的美妙画卷,都能够让学生在品读古诗文的过程中领略文人墨客的豪情壮志,看到祖国大好河山的波澜壮阔。这其中既有文化的传承,也有美德的培育。因此,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途径,有助于学生从小对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深深的自豪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二)积累语文知识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效果的,它需要日积月累持续努力才能够达到质的飞跃。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较为充裕,有很多时间可以去阅读古诗文,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对作者的创作背景进一步了解,也对当时的时代特点产生初步认识。从古诗文的修辞手法中,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在以后的写作中也会有诸多益处。尤其是景物描写的古诗文中大量介绍了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天然景色,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一把钥匙,充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词汇积累。
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瓶颈
(一)机械背诵较多
小学生最初对于古诗文的认知和理解停留在生字学习的阶段,因此,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将教学的重点落在了生字和词语的讲授上,带领学生按照笔顺将生字逐一书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知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认为学生把生字都写会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一大部分。然后教师就要求学生对古诗文进行熟读和背诵,对课文内容和创作背景的讲解却是一笔带过,甚至有些诗词的作者介绍都是一句话讲完。这种教学模式下却要求学生必须全文背诵,一字不差,这种机械的背诵方式引发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消极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学习古诗文只要会背就行了,导致学生成为古诗文背诵机器,对古诗文内容的把握一知半解,无法领会古诗文的深层次含义,最终出现背诵困难。古诗文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如果学生只停留在背诵层面,那么将对学生古诗文的积累产生一定影响,学生在后续的古诗文学习中会十分吃力。
(二)学习积极性低
古诗文与教材课文学习不同,也与学生日常的语言运用有着显著区别。有些古诗文的字面意思晦涩难懂,生僻词较多,学生在学习时经常遇到困难,对古诗文的意思把握不准确,无法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词语掌握量逐渐增多,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和查词典的方式进行古诗文预习和自主学习,但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较少,需要教师逐字逐句进行讲解。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不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仅仅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只能是字面意思,深度描绘古诗文的画面无法做到,引发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逆反心理,极其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古诗文阅读的兴趣,导致古诗文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学生也没有搭好完整的古诗文学习结构。
(三)教学方法落后
古诗文教学并不仅仅是讲授几首古诗和几句古文,而是要通过古诗文的讲授过程向学生展示古典文学中特有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仔细品味历史的厚重感。比如《夜书所见》这首古诗,作者赋予梧桐叶和秋风以人的情感的表现方式,将我们带进秋风送寒凉的意境之中,让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思念家乡的惆怅之情。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方法是教师的“一支粉笔”模式,即便教师的语言再生动,学生也无法有效联想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更没办法充分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着小学古诗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一)诵读习惯未养成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古诗文诵读的重要性。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可是仅仅学习教材中的几首古诗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学校已经将经典古诗文诵读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常抓不懈,力争做到每个学生在一个学年内能诵读五十首古诗,从而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然而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仍然有一部分学校不够重视古诗文诵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只在课堂之上,课余时间没有积极利用,致使学生未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对诗歌的情感基调还无从把握。
(二)探索渠道未打开
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是他们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法宝,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加入引导性学习的环节,学生对古诗文的探索渠道还未打开。学生学习古诗文只是为了掌握课文中的诗词,对古诗文的内容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在课外活动中不能有意识地阅读丰富的古诗文作品。这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必将会影响学生系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发现很多学生只会教材中的古诗文,课余时间从不阅读古诗文,学生古诗文储备量不足。还有部分学生虽然能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但却不知道怎么运用其中的内容和修辞手法,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四、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一)优化教学理念
教师教学理念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要站在面对实际、放眼未来的角度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框架下,有步骤、有方法地引导学生迈入古诗文鉴赏的大门,让学生在古诗文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诗人的豪情壮志。比如在《山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引导教学法,引导学生描绘他们眼中的秋色,是五彩缤纷的落叶,还是田野里金色的麦浪,等等。然后教师再引出本诗中作者对秋色的描写,看一看杜牧描绘的枫叶如火、生机盎然的深秋景色。通过学生的联想再与古诗文对比,鼓励学生将心中感悟进行表达,与同学一起分享。教师在开展小学古诗文教学时,应不拘一格,打破传统教学思维,不为了讲课而讲课,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运用能力。
(二)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教学古诗文时,要创设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促使学生与作品进行深刻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读学生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才能达到“诵其文,通其意,明其理”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游子吟》教学时,先让学生对照注释进行初读,解决字音词义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诗句节奏。通过指导学生自主诵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深刻领悟诗文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
(三)拓展学习空间
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由于受文化水平及历史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不少困难,往往很难入情入境。例如,深入理解孟郊《游子吟》中的拳拳游子心、苏轼《忆江南》中的江南情思等等这些蕴含在诗中的情感,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越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从而嵌入文化的深层,感悟人生真谛,开阔视野,夯实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古诗文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精心研究语文教材的基础之上,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让古诗文教学成为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产生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