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
2021-12-02福建省漳州市东铺头中心小学戴玉梅
福建省漳州市东铺头中心小学 戴玉梅
深度学习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的能力。当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基于这样的大环境,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开展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善于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深度教学,全面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开展深度学习的作用
(一)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开展深度学习,一方面实现了与其他学科进行横向融合,另一方面也是对本学科的纵向挖掘。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学习工具,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紧密,例如通过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小学生理解其他学科奠定了思维基础。因此,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对小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支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的实质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帮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使学生明白数学学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例如,在今后的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中,需要充分运用数学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开展深度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的实质,促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三)提高传统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开展深度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度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相长,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导。因此教师同样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为更好地指导教学奠定基础。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实施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深度
受过去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应试能力即可。这样学生只能掌握一些浅显的知识,只需要将公式和口诀背下来就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分数。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清楚公式或口诀背后的规律,难以解决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久而久之,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由于缺乏思维训练,对于今后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将更加吃力。例如,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只能机械地理解课本上的“角”,无法将“角”这个概念对应到生活中,即便重复进行练习也很难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学习效率。
(二)学习目标不科学
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深度教学理念,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时缺乏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的意识,缺乏借助互联网挖掘学生潜在学习能力的做法,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浅显,即便完成了课本上的学习任务,仍然缺乏深度思维的能力。另外,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时代将传统课堂进行信息化转变的重要性,没有将“互联网+”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区分,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还容易降低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教师的科学指导跟不上,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很难提升,难以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三)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形式化
随着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融合不断深化,小学数学学科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教学改革还在不断深化,也暴露出很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学科教学形式化的问题。例如,借助多媒体教学时,教师没有对各个环节如何科学衔接的思考,只是一味地将音频、视频或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迅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后缺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设计,导致多媒体教学效果不充分。“互联网+”时代,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反而使得某些教师本末倒置,虽然活跃了课堂氛围,却削弱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增加了小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难度。
三、“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对策建议
(一)在微课和翻转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深度学习,教师首先应当加强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好线上教学工作与线下教学工作的配合。例如,教师可以从当前大热的微课课堂和翻转课堂两方面入手,实施深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深度学习思维。以微课为例,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新兴教学模式,其突破了传统线下教学中时间和空间对教学的限制,在深入探究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出发,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以便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回放学习。同时,在教学前播放微课视频是帮助小学生开展自主预习的有效手段,通过视频的讲解和自主学习教材,学生有效实现自主预习,并就预习中遇到的困难积极进行探索,探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深度学习应当充分联合线上教学开展,但也不能忽略传统线下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引导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教学
小学生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对于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因此对重点难点的学习消化能力普遍偏弱。因此,教师应当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转化,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向生动形象的方式转变,促进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效率,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初步认识角”这一章节时,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角,激发小学生对了解角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在生活中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情境教学
“互联网+”如今已经成为小学数学学科深度教学的重要技术支撑,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构建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训练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子设备为学生展示模拟时钟的工作模式,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运动规律,进而深刻掌握小时、分钟和秒之间的转化规律。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例如:假设你每天完成家庭作业需要2 小时,那么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要转动几圈?又比如:假设小明每天早上7 点15 分起床,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哪里?请画一画。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主动研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达到拓展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做好课堂评价与反思
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课堂评价与反思环节的重要性,对深度教学进行查漏补缺,巩固学生深度学习的成果。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从自身出发,根据“互联网+”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成效,并对自身的举措运用进行反思总结,及时调整和改善不合理之处;另一方面要听取学生的即时反馈,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自身的相关举措加以调整和改善,以便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及时的反思总结、必要的查漏补缺,是推动“互联网+”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学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开展深度学习,有利于训练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优秀学习品质,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