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教师作用探究
——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2021-12-02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月塘初级中学詹光明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达读思达教材内容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月塘初级中学 詹光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读思达”教学法是指通过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通过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在互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这一教学法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能够有效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要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以及互动交流、自主表达,变知识传授为素养培育,让核心素养落地。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分析在“读思达”教学法中教师发挥作用的路径。

一、树立好教学理念

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要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思政课堂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盛放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成了知识的传授与识记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实施“读思达”教学法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学活动要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和展开。其次,教师要树立“先学后教”的理念,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和学科表达来进行学科学习,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形成学科素养。

二、设计好导读单

导读任务单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架,是课堂上变教师的“教”为引导学生“学”的重要载体,是实施“读思达”教学法的重要依托。高质量的导读任务单,可以让学生“读”得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更能“读”懂教材的难点和疑点、易混易错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的目的。要编写好导读任务单,教师必须课前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仔细琢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实际能力有机结合,进行精心设计,努力提高导读任务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深入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导读任务单的编写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是填空式,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列出学习的知识清单,在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处,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相应的知识点补充完整。二是思维导图式,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逻辑思路,把整课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使整课内容以一定的思维方式建构起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三是微课视频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课前录制好导读视频,在上课时播放,让学生根据导读视频,有目的地阅读教材。

三、营造好教学氛围

在“读思达”教学模式下,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对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更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民主平等促和谐

传统的思政课堂强调教师的讲授,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课堂上学生往往无须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只是“知其然”,学生缺乏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读思达”教学方法下的课堂,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氛围,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读中“悟”,根据导读提纲和教材,自己去感悟,实现自我与文本的对话,不仅要得到问题的答案,还要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生自己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议”途径,小组合作探究,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商议解决,在“议”中寻,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寻找规律,发现问题的本源。如在教学“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一课时,对于“结合篆书‘国’字组成,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八年级的学生对古文的积累不是很多,他们难以独自完成问题,通过“悟、议、寻”,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到了大“口”表示疆域的界限和范围,小“口”表示“人口”,“一”表示土地,“戈”表示兵器,象征军队组织,因此得出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人口”“土地”“军队”等条件。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精心去思考,学生不仅会收获知识,还能提高能力。

(二)情境教学激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亢奋的状态,刺激学生学习的神经。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极具生活化和时代性,教师要善于运用时政热点,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资源、乡土资源,把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熟悉的生活资源和乡土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创设成情境案例,根据情境案例设计相关问题或议题,通过问题或议题的解读、思考完成教学任务。如讲授九年级第四课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借助新颁布的《民法典》作为情境材料创设情境。通过观看《民法典》颁布的价值意义的微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通过《民法典》禁止高空抛物、为见义勇为者“撑腰”的条文,设置“有了法制是否就实现了法治”的微辩论。这样,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时代性、地方性资源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静心去阅读,耐心去思考,自信去表达”,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四、组织好思辨课堂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思”的环节,既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导读单进行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疑问,对教材知识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相关的课程学习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以学为主的原则为学生构建开放、自由的思考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围绕自身阅读过程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思辨。如在学习统编教材八上第五课“预防犯罪”这一课时,对于犯罪的特征和加强防范预防犯罪,学生都能读懂,但是对于导读提纲中提到的“违法行为都是犯罪”,部分学生根据平常的思维惯性,认为是对的。当教师提示从行为的危害程度、违反法律、行为后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时,学生就明白了,对社会危害性严重、触犯刑法、应受刑罚的行为才是犯罪。

五、指导好展示表达

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对学生遇到或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启示、答疑释惑,让学生在“山穷水尽”时感到“柳暗花明”。在经过“读”“思”环节之后,学生对文本内容已经可以初步掌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信地表达,提出自己或小组的观点。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做一名耐心的倾听者,不要打断,不要代劳。对于学生答对的问题或独到的见解,教师要通过激励性语言、欣赏的表情和恰当的肢体动作,激赏勇于表达的学生,让学生有勇气去表达。对于学生答错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讲述正确答案,可以给一些提示性的词语,通过适当的暗示引导,搭起桥梁,让学生顺利地到达彼岸。对于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以鼓励性语言、准备一些小礼物作为奖赏,让他们体验表达的成就感。如在讲授统编教材七上第九课“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在学习、交友和生活方面遇到的挫折,并表达当时的心情或感受。因为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带着生命的温度,课堂上许多学生都踊跃发言,表达自己遇到的方方面面的挫折及遇到挫折时的情绪感受。虽然有的学生在表达时还有些拘泥,一些真心的感受可能还不愿意表达,但是他们已经能够做到把自己的内心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那就不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其实就是走出了挫折。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理,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堂因阅读而睿智,教学因思考而深邃,教育因表达而闪光。“读思达”教学法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有益探索,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培养自信的学生,做自信的教师,让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落地。

猜你喜欢

思达读思达教材内容
例说“读思达”在中考文化类试题中的应用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想睡樊野没睡到,走红严重影响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