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山水画笔墨研究
——临摹和写生山水画
2021-12-02陈丽丽
陈丽丽
对于初次接触山水画的画者来讲,适合使用羊毫小笔,在用笔之前需要用水将笔泡开,将水分吸去后再濡少许淡墨进行作画。在着色时,需要另备一支羊毫净笔,先进行濡水将水吸去后,再进行濡色,切忌使用干笔来濡色。在濡完一种颜色后,要将笔内的余色全部清洗干净,再继续濡其他颜色。初画者也不能直接使用古墨和墨汁,需要在洗涤砚台之后将香墨与清水在砚台内调和、研磨至浓后再使用。即使是用淡墨作画,也需要用浓墨来调和。在初次接触山水画创作中,临摹与写生属于基础练习的内容。本文将简单介绍临摹与写生技法,并举例论述如何提升山水画创作质量。
一、临摹技法
在美术创作中,临摹的基本定义是照书画原样摹写。在山水画创作中,让初画者临摹优秀作品,能够使其逐步掌握山水画用笔、点染、力度和着色等技巧,学会构图,领悟画面意境。从整体上分析,临摹分为三种方法:第一,对临。对临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基础,在此阶段,应先引导在作画过程中先达到形似然后再力求神似。对于美术专业者来讲,达到形似通常很容易,要达到神似就比较困难。对此,应启发创作者深度领悟古人山水画的作品意境以及古人作画时的心境,用心感知名画笔墨关系、用笔力度与节奏。古人山水画墨分五色,浓墨、淡墨、焦墨、次浓墨和最淡墨,其中,浓墨即重墨;淡墨是为浓墨加入了较多的水;焦墨也就是干墨;次浓墨是指在浓墨中加入少量的水;最淡墨是通过为淡墨加水形成极淡的墨水。不同墨色的视觉效果不同,颜色深浅不一。其次,古人用笔讲究轻重虚实、抑扬顿挫与徐疾疏密。同时,非常注重营造画的意境,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因此,古代山水画大多属于写意画,具有空灵、空濛、远近不同和超凡脱俗的感觉。第二,临摹。临摹注重追求画的精神内涵,通过作画来寄托思想感情。纵观古人山水画作品,主要是表达自己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在南宋,马远和夏圭通过描画半边山水来寓意半壁江山,表达故国之思和对南宋小朝廷偏安一角的讽刺,在山水画中寄托了爱国情怀。第三,背临。背临是以对临为基础,不再一直对照着古人的作品,凭借印象来临摹作画,再现原画的风貌。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创作者的作画水平和用墨能力。在临摹学习中,应选好笔、墨、纸、色。初画者在用笔时适宜选用羊毫小笔,墨以用清水调和的香墨为上。作画时不能选用熟纸,因为这种纸不仅不会吸墨而且很容易坏手。玉版宣纸虽然属于作画上品用纸,但是太过光洁也不适宜使用,选用菟宣效果最佳,或者选用六茹宣和清水宣。在着色过程中,普通南宗山水画适宜选用的色料包括花菁膏、赭石膏、藤黄、硃碟膏等。同时在作画时要另备一颜料碟,这样方便使用颜色。
二、写生技法
在山水画创作中,写生是走出室外来到大自然欣赏青山绿水、重峦叠嶂、树木丛林和云水的真实样貌,从中寻找灵感,感知自然景物的变化,唤醒内心对祖国山水的热爱,用作画技法来表现真实的山水景观、心中的自然山水和记忆里的山水。一般来讲,早晨的山水大多会在雾气的作用下变得朦胧,中午云雾会消散,阳光下的山水有一种视觉明朗的感觉,日暮降临后,山水的视觉效果会变暗。春天,万物开始生长,树木刚发芽,山间一片郁郁葱葱,水也会涨起来。夏季,山间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秋季,万木开始凋零,树叶会变色,水量会减少。冬天,树叶基本已凋零,只剩下梅花和青翠的松柏,山也不再是青山。在写生过程中,应该用画笔描绘不同季节的山。在山水画中,春天山间植物是嫩绿鹅黄色的;夏天是翠绿色的;秋天,山间有红色的枫叶、绿色的松柏和其他黄叶;冬天,有干树枝、青松翠柏、红梅、白梅和黄色的蜡梅,冬天的河水会出现静止结冰状;其他季节的河水带有山泉流动、清澈见石的意境。
山水画写生包括观察、临摹、感觉与记录等。传统山水画创作提倡先临摹,然后写生。经过临摹,有助于增强初画者对色彩与笔墨的把控能力,使初画者能正确掌握古人的笔墨处理法和形式布局,学会营造意境。同时,在写生过程中融入个人情感,对自然山水进行深入刻画,力求真实准确,或者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追求内心的画境。在绘画创作中,写实和写意存在明显的差别,现实景观并非画家心中之景,这就需要融入情感、发挥想象力、掌握写意手法,画出心中理想境界。在构图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布局山石、花草树木、人物、动物、船只、建筑等景物,处理好山水画的透视关系。宗炳先生在《画山水序》中说:“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王维在《山水论》中指出“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在画面上描绘自然山水,则需要认真参考这些著作,坚持远小近大的透视原则,用笔墨和粗细不同的线条表现出远近不同的山水景物特色。宋代画家郭熙在《临泉高致》中指出:“山有三远”,分别是高远、深远和平远。其中,高远是指从山下仰望山巅,会产生高远的感觉,绘画高山时,应注重色之清明,显示出高山的突兀样态;深远是从山前窥视山后,有深远的境界,从山前到山后的颜色会逐渐晦暗,具有重峦叠嶂的效果;平远是从近山望远山,有缥缈冲融的感觉,颜色有明有晦。
三、如何提升山水画创作质量
(一)促进临摹与写生的有机结合
全面提高山水画创作质量、发扬中国传统山水画优秀文化内涵,创作者应注意创新创作方法,促进临摹与写生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创作者的审美再造能力。在创作初期,可以大量欣赏优秀山水画作品,浅谈个人见解,练习临摹,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融入个人情感,勇于创新。例如在鉴赏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时可以发现山水画作品是近距离、中间距、远距离三种透视的结合,景物会跟着视觉越来越高,同时会以漫游式的方法不断展开,形成散点透视。山水画的构图除了在透视方面要加强注意之外,还需要重视疏密、虚实、开合等领域的笔墨色彩对比。山水画的虚实效果主要体现在因为主体形态的变化而产生的对比关系。山水画在视觉空间方面是建立在“游”的基础上,一步一景逐渐展开,只要不违背视觉常理,画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在作画过程中,可以尽量扩大视野,将美术与美学、文学、哲学相融合,不断提高个人艺术修养。其次,可以大量阅读关于山水画的著作,了解山水画家的生平故事,学习他们的作画精神与技巧,积累经验。例如读黄宾虹先生的《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中国画学史大纲》《黄宾虹画语录》等,通过临摹他的山水画学习泼墨、积墨、宿墨、破墨等方法互用。他的山水画山川层层深厚、大气磅礴,近看有浑厚之气,远观层次井然,浑厚华滋、意境深邃,这些都是初画者学习的经验。另外可以去著名山水风景区进行写生,描画出一年四季不同的山水景物,并进行写意创作。
(二)熟练掌握山水画表达方法
初画者应熟练掌握山水画表达方法,在作画过程中正确运用各种技巧以提升作品意境。在创作初期,应逐步掌握山水、烟云、泉水、山石、树木的画法。山水分高远、平远、深远三景,烟云、泉水位置必须得当,不能凌乱,山水端在开合,层次段落须明了。其次,山水画应虚实结合,章法不能太实,如大树后面需要布置水,小树后面可以画风帆等。同时,在适宜位置描画路径和瀑布。低处的烟雾应断于长林,在平坡和山侧若有若无,以提高虚实结合的效果。近处的树木应比较高,远处则比较低;山正好相反,近处的山应比较低,线条密、颜色深;远山应比较高,线条稀疏、颜色浅;近水应比较宽,视觉感清晰,远水则比较窄,视觉感朦胧模糊。此外,中国古代有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可以以诗为题练习作画,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例如以“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为话题作画,科学布局画面中心,处理好近景与远景的关系,分配好画面元素。某画家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题创作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为了表达“空山新雨后”的意境,她为近处的树叶上和莲花瓣上画了几滴水珠,有几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地上几朵小花的花瓣也纷纷掉落,意味着春芳渐落,秋天来了。她运用透视原理描绘了一轮明月照耀松林,投下斑驳影子的意境,一股清泉从近处山石潺潺流下。远处有一片竹林,因为是秋天的晚上,所以竹林的颜色不是嫩绿色而是暗绿色,竹子空隙处有三位古代美女,对于远处的人物,她没有画出清晰的眼睛和样貌,这三位美女分左、中、右,左边和右边的美女头均偏向中间,身子略倾,这样才像有说有笑的少女。她们手拿洗衣盆,分别穿着红色、杏黄色和粉色的衣裙,系着绿丝带,显示出风吹飘带的效果。莲花与荷叶微微低拂,一叶小舟倾斜着,看不见渔人,有一支钓竿伸出船外,体现了“莲动下渔舟”的美感。这幅画艺术效果颇为良好,因此在画展上被评为佳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做好中国山水画创作工作,应同步引入临摹与写生,使创作者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想象力与主观能动性,融入个人情感,不断提升作品意境与审美再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