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本体
——从西方抽象绘画到中国泼彩绘画
2021-12-02盖娅丽丽叶丽
盖娅丽丽(叶丽)
一、抽象艺术—泼彩绘画的起始与演变
谈到抽象艺术,首先就需厘清对“抽象”一词的理解。抽象一词是相对于具象而存在的,吴冠中指出:“抽象是无形象的,虽有点、线、面、光、色等的形式构成,不再现出具体的客观实物的形象。”严格意义上来讲,抽象艺术并不是一个画派或是一种风格,而是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出现的,它开启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和艺术观念的新道路,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的艺术变革。可以说,作为中国艺术实践的重要一部分,抽象绘画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长期处于边缘位置,其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也一直被低估。而类属于中国抽象绘画中的泼墨、泼彩绘画却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进程中,象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都使得形象意识深深地植入中华民族的骨髓里,注定了我们先天就有偏向形象感知的思维方式,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体现了对自然形象进行有意识的提炼和加工,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魏晋时期,画家兼理论家的宗炳和王微在其理论中就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观点,以及形似与神似、六法的相关理论。因此,中国画的意象,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绘客观事物的表象,而恰恰是对民族、社会、时代、人生、文化、物象的深邃体悟和探究。它既是一种意识和精神,也是一种情感,它借助于笔墨立意为象。因此,在中国的文人绘画中往往以讲求神似,以气韵生动与精神的独抒性灵为主要特征。
但泼墨画的理论虽尚未成体系,其具体的概念仍存在于少数绘画中。绘画中的泼墨法和泼彩法是中国画艺术创作中独有的表现技法,是将墨、色直接泼洒于画面上,任其流淌散溢,墨与色彩借助水的冲力形成了墨色交融的自然肌理。泼彩法是在泼墨法的基础上有所形成的,在具体的表现方法上与古代的“撞粉”“撞水”的技法有一定的联系。另有指借助毛笔蘸满墨或颜色而挥笔作画、色墨相溶,展现了酣畅淋漓的绘画技法。[1]关于对泼墨法的相关记载,《唐朝名画录》中就提到了王洽作画时直接将墨泼洒于画面上,根据画面中形成的水墨效果和独特的画面肌理,再寥寥数笔点缀出山石树木等,随手点染风雨、信笔抒写。
而到了近现代,在各种艺术思潮运动的影响下,泼彩技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其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代表画家就是享誉画坛的张大千先生,其泼墨泼彩的绘画技法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虽然张大千先生指出泼墨自古有之,但是泼彩确为大千先生首创,他的代表作有 《幽谷图》 《泼彩荷花》 等。从大千先生运用泼墨、泼彩技法的作品中能够发现,其深谙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趣味,这与画家早年的经历有着紧密的关联。大千先生早年步入画坛学习隋唐各大家,后期画风师法四僧、石涛以及元代四家的倪赞和王蒙,清代中早期的改琦、费丹旭、华喦等人。另一方面,在其作品中,西洋画和水彩画的色彩视觉语言是由于他一九四九年移居海外,游历巴西、阿根廷等地,后常年定居于美国加州,他革新求变以及异国环境和画廊对他的影响。正如国际著名艺术史论家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 对张大千的精彩评价,张大千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创的泼墨泼彩,很有可能是对国际舞台上更为年轻的中国画家的抽象或半抽象作品的刺激与挑战。[2]当时画家都着眼于具象绘画的形色表现,因其形而失其神,不敢背离传统绘画中讲究的笔墨观与形神观。
然而,张大千先生作为中国绘画界“五百年来的第一人”,他基于传统而又深厚绘画基础同时吸纳西方绘画中的艺术理念,将中西绘画完美融合作为自己的突破口,开创构建了抽象意境精神的泼墨泼彩山水画。[3]
另外,刘海粟先生、谢稚柳、候北人等都是泼墨、泼彩山水画的集大成者,他们都力求在传统中国画青绿山水画法的基础上采用泼墨、泼彩的绘画技法。同时他们中的一些人受到了西方印象主义的影响,使得其绘画作品具备中国传统山水画特征的同时又具有西方现代绘画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
总之,泼墨泼彩绘画一方面是基于中国文化系统而生成;另一方面,其也受西方的时代背景之下有所同化,二者之间相互融合渗透,使得泼彩绘画的发展相得益彰。
二、国外的流体绘画的发展与演变
(一)西方抽象绘画的回溯
抽象艺术在西方国家始终处于绘画的主流,占据绝对中心的地位。现代主义绘画从塞尚开创艺术革命开始,它的逻辑终点、最终目标就是平面性、抽象性,抽象艺术以点、线、面、色彩作为艺术语言,抛弃主题和题材的限制,超越了具象的个体形象,排斥对自然的客观机械的模仿、再现,而运用非具象的元素来表现艺术家内心的主观感情与感受。作为现代主义的抽象艺术具有比具象艺术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但抽象艺术并非是艺术家主观的臆造,而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表现。
西方现代主义中的“抽象艺术”,有两条发展线索可追溯,分别是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
康定斯基(1866—1944)就属于前者,他通过线条和色彩营造空间与运动,来表明一种精神上与情感上的抒发。
马列维奇(1878—1935)追求的是几何抽象的简化,从中寻求和谐的空间关系。马列维奇认为客观世界的视觉表象是不重要的且无任何意义的,而有意义的东西是人们内心至高无上的感觉。
同样属于几何抽象派画家的蒙德里安(1872 — 1944)则把自然形体都简化成了抽象的几何形状,以正方形、正方体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表达出秩序与和谐之美。
艺术的长河发展到了抽象艺术这里,艺术就具有了反叛、变革、无秩序的特点。而另一方面,从时代背景上来看,西方抽象绘画产生于科学和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使它一开始就体现工业文明的特征。艺术家探索事物的本质(或窥探人类所追寻的真实),尽管其中有几何抽象主义、表现抽象主义等多种形式,但它们共同特征在于抛弃传统绘画艺术的功能,使绘画附属于对可感知真实的主观描绘,画面呈现的是理性和科学的结构、稳定与和谐的色彩,这些无不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理性主义和抽象意识的思维方式,这是和中国绘画的思维逻辑是完全不相同的文化系统,这也是西方抽象因素产生的根源。
(二)流体绘画的发展
西方的泼彩自流画是抽象现代画的一类,基本上与抽象画派同一时期产生的。泼彩自流画这一绘画创作手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著名墨西哥艺术家大卫.阿尔法罗.西奎罗斯(David Alfaro Siqueriors)。他把自己的泼彩(墨)画叫作偶发绘画(Accidental Painting)意思就是偶然意外形成的。由于不同的颜料是由各不相同的材料制成,因此每种颜料都有自身特定的重量和密度。有些较重,例如金属颜料、矿物颜料;与之相比的植物性颜料就较轻。1在作画时,他使用不同颜色的丙烯颜料相互混合而成,因颜料密度各不相同偶然形成的瞬间特殊效果,这一点就与中国绘画中的“撞粉”“撞彩”如出一辙,也是受到其中国泼墨、泼彩绘画表现手法的启发,造成了另一种奇特的画面肌理效果。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ack)(1912 — 1956)用油彩在画布上进行即兴式的绘画,以滴洒的方法进行创作,完全凭直觉或者瞬间感受即兴创造出以线滴、色点构成的满幅绘画,表现出充满生命力以及令人愉悦的画面。2波洛克的艺术创作手法与中国的泼墨、泼彩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当下泼彩绘画领域也出现了一支新生力量,如画家著名曹俊、漏痕画派余作赋,生命量子微像画派叶丽。她用颜料瞬间碰撞出生命细胞的效果,他(她)们既吸收了中国绘画的美学精神,同时融合了西方现代风格和技法,创作出了一批既有时代价值、又能美化人类灵魂的艺术品。
三、西方抽象与东方意象的融合
中国的抽象艺术最早就在古代传统的文人绘画中有所体现了,而西方的抽象艺术则是在混乱和喧嚣的世界秩序中诞生的。中国的抽象艺术在近千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归纳和提升,将源自原始思维的惯性通过转移表达对象,从对自然的观察和记录到对人复杂内心的表现,经历了从自然再现到精表现的过程。而西方抽象艺术在逐渐脱离对神话的崇拜,从精神膜拜式的艺术信仰再到无序的、主观精神的表达。
中国纯粹的抽象艺术很大程度的借鉴了西方的抽象因素,从而建立本土化的语言系统。而西方绘画也不时地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找寻东方意象加以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着文化之间的吸收和转化。中国与西方都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系统,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家将西方抽象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间进行相互提取、替换、融合。
在当今世界美术领域,各种艺术观念、手法、图式、面貌可谓我方唱罢你方登场的状态,美术评论家或展览策划人习惯用各种概念把它们加以梳理分类。当很多理论家对当代中国艺术进行标签化甄别时,却认为中国没有纯粹的抽象艺术,使得中国的抽象艺术始终处于边缘他者的身份。因此,总结中西抽象艺术的差异、研究中国抽象艺术的特点,可以进一步明晰中国绘画的价值和未来取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注释
1 见网页https://www.fluidartprojects.com/the-science-behind-acrylic-flow-painting/。
2 Francis V.O Connor and Eugene Victor Thaweds .Jackson Pollock:A Catalogue Raisonne of Paintinfs,Drawings and Other Work[M].Vol.4.197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