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方法 培养能力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2021-12-02福建省邵武市通泰中心小学游佳丽
福建省邵武市通泰中心小学 游佳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在新课改的指引下需要进一步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新词组和新语法的基础教学上。同时,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要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课堂互动形式单一的教学形式。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文学思维建立的关键时期,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时期。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文章阅读技巧,从而提高文章阅读效率,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升语文阅读课堂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于不同的文章形式所采用的表达手法深入掌握,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师阅读教学形式单一
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阶段的教学成效来看,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由于受到语文阅读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通常采用教师领读、学生默读的形式,并通过重点段落和词句的解析开展阅读教学。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形式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学生在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下,无法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影响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建立。
(二)学生对阅读技巧应用不足
小学阅读教学是一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掌握新词汇、修辞方法以及阅读技巧等。由于受到教学任务的影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关注对新词汇的理解、对修辞方法的掌握,而忽视了体会文章内涵。因此,出现了即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良好,但是阅读效率仍然不高的问题,并且还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这都会导致学生缺乏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缺乏对阅读技巧的灵活运用,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阅读技巧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也面临新的挑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新词汇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并通过自主阅读掌握文章的深刻内涵。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是教师领读、学生默读的形式,教学在阅读分析环节深度不足,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文章语法的讲解上,学生通过对阅读理解的学习即使掌握了不同的语法表达形式,但是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境,进而导致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不准确。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写作的情感,并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环境下展开对文章主旨的思考,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辅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结合的形式,通过对文章重要节点的分析,将文章主要线索呈现在思维导图中,让文章的整体脉络更加清晰,尤其针对人物或者时间较多的记叙文。由于小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文章的整体思路更加清晰。例如,在五年级《跳水》的阅读教学时,由于文章中出现了较多的人物,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通过阅读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文章人物关系的梳理,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对各级标题的绘制思路有清晰的掌握,并对每一级的小标题进行重点文字的提炼。例如学生列举了文章中出现的人物有孩子、猴子、水手和船长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详细的绘制,让学生思考文章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孩子的处境很危险,从而加深对文章情感的体验,通过阅读教学树立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以此提升课堂效率,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板书书写过多以致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教学价值是丰富了课堂形式,将学生从被动枯燥的课堂中解救出来。学生能够通过丰富的图像、音频和视频刺激多重感官,让学生在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情境中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景象,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例如,在《观潮》的阅读教学中,由于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对图片和视频的感知程度要高于文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语文阅读的乐趣。同时,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有限,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于文章中描述的“钱塘江大潮”没有实际的概念,这在阅读文章时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学生无法通过文章阅读体会“闷雷滚动”“雄伟气势”等词语的具体应用。因此多媒体教学是很好的教学形式,但是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要注重图文的契合度,不能为了增强学生兴趣而将多媒体教学设置为教学的主要环节,要让多媒体教学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形式。例如,在本文的阅读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潮来时的词句描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涨潮时大潮滚滚而来的景象,学生在视觉冲击的刺激下会对文章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描述此番壮丽图景时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让学生自主描述文章中描写的景象。通过多媒体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文章中景色描写的观察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同时,多媒体教学的视觉冲击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阅读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过程,并且受到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习惯的限制,学生学习常表现为学习持久性不强、学习主动性差,这都是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因此,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并在不断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展开仅仅依靠教材中的素材是不够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阅读途径,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思维,并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加强对其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由于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不强,为了避免学生在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时产生盲目的现象,影响语文课外阅读的效率,教师要注重课外阅读的内容紧密贴合教材,要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外阅读教学。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景阳冈》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文章的内容是取自《水浒传》中的经典章节,记叙的是武松开怀畅饮后,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猛虎的故事,体现了武松豪迈、勇敢的人物特点。教师可以在本节课阅读教学后,为学生布置《水浒传》其他章节的课外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由于《水浒传》的章节过多,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时不能放任学生自由阅读,要在课外阅读时让学生明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例如,在本文中出现了许多关键性的成语,如“一饮而尽”“半夜三更”等,教师可以以成语为教学主线为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教学,例如《水浒传》中出现的成语“打草惊蛇”“将遇良才”“调兵遣将”等。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经典的章节,让学生总结章节中出现的经典成语,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词汇,并加深学生对文字魅力的感悟,为开展后续的写作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以及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效率。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多媒体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下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辅助阅读,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最后,教师要丰富学生语文阅读量,为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