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制图课程教学在环境设计应用中的优化策略

2021-12-02四川旅游学院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制图专业评价

四川旅游学院 胡 幸

一、课程设置

(一)打造“差别化”专业小方向,明晰课程框架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思考采取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首先,把精准化、精深化和精英化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进行分层培养,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因此,在课程框架中,需要针对不同规模的设计公司、不同分工的设计部门以及设计助理人才的大量需求,着眼于本专业学生长远发展,极力打造具有“差别化”的市场紧缺的专业小方向。其次,在建筑制图的课程基础上,将建筑工程专业的制图原理与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均统一采用国标详细设计说明,用大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管理,不定期进行专业考查,同时融入课程思政。遵循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规范住宅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规范。最后,依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设置不同的小课堂加强防灾设计、民生设计、环保空间设计、青年公寓及社区小型医院、小型服务区、建筑内部装饰等设计进行制图练习。

(二)整顿教学板块,强化思维训练

教学板块需对以前的制图方法和步骤进行统一调整。可以根据建筑设计的特点,从点线面、平面到立体、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让学生理解并记忆物体和空间的整体概念,把二维平面线条绘制与三维速写效果的表达结合在一起。当学生熟练运用投影的规律,思考线条的对应关系,反复进行训练操作,后期使用计算机操作便能更加得心应手。在整个制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抓住二维平面线条和三维空间几何形体的转换关系这条主线,注重透视表现和平面线条的转换关系,有利于强化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建立整体设计表达概念,为后续其他设计表现手段和专题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丰富多媒体授课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设计制图课程中,更多是以手绘制图和电脑制图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师一般利用PPT 课件给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而普通课件反馈的信息量有限,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直观性更强,节奏较快,把抽象化为具体,相对复杂的内容可以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教师可以结合新媒体技术让课程形式更加丰富,例如结合室内外场景的专业视频以及动画,设置新的教学情境,加入虚拟仿真的表现形式,把常用的材质和工艺手法通过媒体表现出来,而不只是靠简单乏味的图片和文字讲解。通过动态视频阐述一些材料分层和构造以及施工的步骤,可以随时进行画面切换和回放,学生可以利用相关的专业App 进行实时记录,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不清楚的部分可以反复观看,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趣味性,改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专业培养

(一)重视多学科交叉学习

基于课程的性质,可以考虑加入更多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课程学习,例如艺术、方案设计、建筑、人文和工程等知识,引用大师设计作品和优秀设计公司的一些经典案例作为参考,诱导学生多角度进行设计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不同专业的案例剖析,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承担不同角色,协作完成实训项目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甲方的角色,对小组进行评价,模拟方案设计的整个过程,对课程的重难点进行细节化设问,由小组成员逐一进行解答。最后可以从设计制图的角度进行总结分析,阐述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设计表达,把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多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制图应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设计中所涉及各个学科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多学科发展。

(二)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建立学生职业观

学生在刚入学的过程中,大多因为习惯了传统教育方式,课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导致对专业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要转变培养观点,在普及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进行社会教育,学生学习才会更有动力,对专业素质的培养更有帮助。需要改变学生的传统应试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观。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可以告知设计制图在建筑设计、城市建设、工程施工、规划等行业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制图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时,会把课程作为一门职业技能来掌握,为了更好地完成设计相关的工作,学生认真学习技能,专业素质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三)增加校外专业考察

拥有丰富的专业考察经验,是作为环境设计师的一个必要条件。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校外专业考察的比重,在设计制图专业中可以增加校外实训时间,由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去施工现场或参观某些著名实地项目,同时由教师对现场施工情况和设计步骤进行统一讲解,还可以邀请行业专业人员在现场答疑、举行专业会议座谈等。通过校外考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加直观的认知。

三、实践与创新

(一)建立“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可以加入空间测绘等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项目资源,通过案例现场教学,让学生用清晰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设计逻辑,完成标准的施工图;同时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以实施工程为例,采用系统性地从方案到施工一套完整的绘图表达体系,对施工当中的说明、材料、施工图的标准等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可根据实际项目进行实训练习,设计制图不再是枯燥的线条,而是拥有设计的内涵。最后,在课程作业设置上,按照难易程度划分若干任务,实训项目中从基础的模型制图到家具测绘制图,再到建筑测绘制图,最后完成室内设计制图的测绘制图任务。

(二)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一体化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现教学资源一体化,对现有的课程资源借助网络平台进一步优化。把专业设计课程中的形象思维训练、理性图纸表达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展示设计制图相关的制图规范、精品课程课件、优秀实训作业展示和课程展览等,并通过教学试验不断加以改进,建立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开设学习通、腾讯课堂、钉钉会议等多种线上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网络学习打卡、跟同学和教师在线探讨,突破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同时也加强了师生合作关系,更有效率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课程组教学水平。

四、评价机制

(一)综合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

在课程评价中针对学生的实训练习、场地考察、施工图绘制与分析、识图制图以及如何从二维转换三维空间思维的构建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成绩的评定主要由本校专任教师、相关专业人士以及外聘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最后由学生小组进行自评互评。小组合作评价也是属于综合评价形式之一,综合评价的情况折射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整个过程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客观的成绩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现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二)创新成绩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各项发展

除了基本的课程成绩评价,高校学生的评价机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兴趣专长,充分发挥创新育人带来的引导作用,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评价机制体系。首先,根据课程或者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参加相关设计比赛和专业会议等在校学习的内容,应该坚持以鼓励为主,减少“事必加分”的功利主义影响。其次,在课后的教师学生互评环节中,应该更加公正直观地表现教师和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应做到不故意包庇、故意扭曲或带有私人情绪的恶意评价。最后,对于偏理论型或偏实践型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用同一个标准限制学生的专业优势,尊重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尽最大努力使其发挥专业优势,因势而利导。

当今设计领域呈现跨学科的多元化发展,教师在追求科学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历史文化在设计成果中凸显的重要作用。设计制图课程的优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回顾环境设计应用的过去,再更新往前的过程。当然,除了本文所提到的优化课程设置、专业培养、实践创新以及评价机制之外,还应该不断思考如何优化教育技术、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学生,我们应该极力营造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在本科专业课程中找到最科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猜你喜欢

制图专业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