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墩头蓝”传统布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21-12-02包艳萍吴限

艺术品鉴 2021年14期
关键词:布艺客家人服装设计

包艳萍 吴限

一、客家“墩头篮”的起源和发展

明朝中期,曾氏家族从中原迁居至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墩头村,并且把学自浙江嘉兴的布艺织染技术带到此地。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生长着大量染布所需的颜料植物,为当地的布艺织染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由于曾氏家族的带动,在河源市客家地区出现了纺织、染布、成衣一条龙的手工业生产。当时生产的布料以蓝、红、白为主,尤其以蓝色布料最为闻名,被称为“墩头蓝”。先进的染织技术,生产出了远近闻名的蓝色布料,产品广泛应用于衣服、包包、头套、绣花鞋、毛巾、蚊帐、被子、背带、桌布、手帕等,产品不仅流行于客家地区,还远销到东南亚各国,使客家地区的传统服饰文化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发展。

二、客家“墩头蓝”的工艺流程和特点

“墩头蓝”织染技艺前后经历了近500 年历史,工艺技术一直在进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传统客家服饰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染织工艺本身是一项繁复的工作过程,织与染是两项不同的工艺,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不同的处理细节,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

(一)织布

织布的工具通过改良后,虽然比以前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由于全部采用人力操作,因此要操作人集中注意力,手、脚、眼并用。双脚分别踩下踏板,配合双手抛接布梭,经纱与纬纱不停交织。织布人需长时间保持专注状态,否则很容易出现跳梭、断纱等现象,织出的布匹质量上就会有瑕疵。

(二)染布

采用当地村民种植的一种药名叫板蓝的植物(当地村民叫大蓝)作为染色的重要原材料。先将板蓝叶放入瓦缸中浸泡三天,经过发酵,取出多余的残叶,留下汁液,这种蓝色汁液称之为蓝靛。然后加入适量的石灰,用特制的木质工具打泡,期间全部是人力工作,经过长时间的打泡,汁液的表层便会出现一层漂亮的泡花,俗称蓝花,这种经过加工的汁液,要经过至少三天的发酵自然沉淀,最后加入一种名叫螃蟹眼的植物汁液,便变成了染布的染料。村民把织好的原色胚布放入蓝靛水中染色,浸泡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布匹的颜色就越深,反之颜色越浅。根据需要确定不同的浸泡次数和时间,染好色的布放在空旷的地方晾晒,这样蓝色布匹的制作过程便完成了。

三、客家“墩头蓝”的特点

经过几十道工序制作完成的蓝色布料有着自然、简约、耐磨、实用的特点。

(一)材料

特点是运用自家纺织的棉麻材料为主,通常用自制的“蓝靛”染色,当时那个年代决定了其不可能像现今染厂普遍使用染化料进行染色。村民生产出来的布料具有自然、舒适、透气、耐用的特点,彰显了客家服装注重朴素低调,以人为本的气质。

(二)造型

客家人把上衣称为衫,下衣称为裤。男人的衣裤称为“大裆裤”,女人的衣衫称为“大襟衫”。造型均以大幅布剪裁,线条平直为主,结构简洁,由于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山区,从事繁重的农活,加上天气湿热,日常劳作辛苦,流汗较多,客家人便把服装设计得最宜于穿着和洗涤,这是客家服饰在造型上最为突出的特点。

(三)色彩构成

客家服饰以蓝、黑、白、灰四种颜色为基调,但绝大多数服饰是以单色设计完成,视觉上感觉有点单一,但正是这看似简单的色彩运用却显得淡雅清丽,给人视觉上愉悦,恰恰突出了客家服饰的质朴简单实用的精神内涵。

四、客家“墩头蓝”的传承价值及文化内涵

(一)传承的价值

在客家“墩头蓝”布艺经历的近500 年历史中,对客家人民的劳动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客家人地区最流行的日常服饰,随着历史的变迁,“墩头蓝”布艺由于制作过程繁复,且全部由于手工制作,成本高,效率低。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失去了竞争力,导致这一流传了500 多年的传承手工艺濒临失传。作为岭南地区客家服饰最具代表性的“墩头蓝”承载了客家人的传统文化与不可磨灭的记忆,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加以保护并发扬及传承下去,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二)文化内涵

客家服饰是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服饰的一部分,是客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自己独特的角色,深刻地演绎着客家地区的风土人情与历史的变迁,传承着客家人刻苦耐劳,勤俭朴素的美德。“墩头蓝”作为客家服饰的代表,其制作过程之繁复,工艺之精湛,成品之精美,体现了客家人民一直以来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传统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发扬并传承这一极具岭南民族特色的非遗项目,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五、“墩头蓝”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历史的变迁,我国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如今人民生活逐步进入小康水平,大众的穿着也从黑、白、灰、蓝千篇一律的单调颜色演变成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时代。“墩头蓝”布艺这一岭南地区客家服饰文化的代表也被运用到了现代服装设计当中。

(一)刺绣图案时尚化

客家服饰中经常会看到一些精美的刺绣图案,图案色彩丰富,工艺精美,与客家服饰简洁,色彩单调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些图案大多出现在女性及儿童的服饰当中,图案都有特定的含义。

比如公鸡啼鸣图一般会用在儿童服饰中,寓意儿童通过努力学习最终“金榜题名”,表达了父辈对年轻一代寄予的厚望。在年轻妇女的衣服中经常看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鸟、鱼、花卉等,表达妇女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加入传统客家手工刺绣图案,极大地丰富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体现服装的时尚元素与传统手工艺的融合,让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精髓散发其独特的魅力。在运用这些图案时要注意的是,一般是用在女性和儿童的服饰当中,就是客家人对妇女的尊重以及对儿童的呵护的情感表达。设计师理解了客家人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就能在设计中很好地运用这种元素,把这种情感在作品中很好地进行时尚化的演绎。

(二)文化特征现代化

设计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引入“墩头蓝”传统布艺,首先要思考的是客家服饰的文化特征。客家人崇尚的是朴素简洁,这跟他们一直以来的生活环境和人文情怀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客家人的生活态度,“墩头蓝”传统布艺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在使用上完全按照以前人们的穿着习惯来设计的话是不适合的,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欣赏水平及角度不断地提高和变化,这就给设计师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命题,在设计上既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落俗套,又要把客家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很好地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设计师要突破保守观念,大胆地运用各种图案,色彩等元素,通过不同的搭配设计等手段,把客家服饰的文化特征很好的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当中,既体现现代服装的现代感,又保留客家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六、“墩头蓝”布艺应用在现代服饰中的特点

时代不断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墩头蓝”传统布艺,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还不常见,需要服装设计师们重视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发掘它的闪光点,把宝贵的民族元素巧妙的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让这一传统的民间工艺保持时代的生命力,并且得到发扬,“墩头蓝”非遗传承人曾春雷先生在2018 年带着自己设计的作品,参加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岭南衣橱——穿在身上的非遗展”,展示活动,作品很好地呈现了客家服饰朴素敦厚的特点。设计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入客家服饰传统元素,可以很好地把现代时尚意念和民族文化元素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但给人视觉上造成强烈的冲击,更能表现客家人民质朴敦厚热爱生活的气质。

七、结束语

作为非遗项目的“墩头蓝”传统布艺,从它的起源到现在已经历经了几百年历史,是客家人服饰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客家人民的聪明与智慧,热爱劳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今社会高度发达,流行各种时尚元素,但“墩头蓝”以其朴素简洁的气质依然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在现代服装的设计与应用中,融合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就是传承、保护与发扬中华文明的过程。设计师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应大胆创新,突破旧的思维模式与设计理念,创造出更好更多的作品。

猜你喜欢

布艺客家人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基于服装设计要素的气质分析
森系布艺书皮
硬派空间
赖炜炜作品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
探讨布艺创作中新技法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