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基因的研究进展

2021-12-02封浚淇

贵州畜牧兽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外显子结果显示基因型

杨 洋,封浚淇,袁 超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5;2.安顺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 安顺 561000)

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ipocyte Detetmin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1,ADD1)又被称作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由ADD1基因编码[1]。主要作用:(1)通过与过氧化物酶体增值蛋白激活受体(PPAR)和CCAAT元件增强结合蛋白(C/EBPs)相互作用,共同调控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2)参与调控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葡萄糖等代谢相关酶类的基因表达[2]。ADD1主要通过上述2种途径对动物脂肪细胞的分化及脂代谢进行调控,其编码基因ADD1有望成为畜禽肌内脂肪调控的候选基因。

1 ADD1的发现与ADD1基因定位

Rajavashisth等在1989年发现1种锌指蛋白,这种蛋白能够和固醇调节元件(SER)结合[3]。Briggs等在1993年通过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将这种能够与SER结合的锌指蛋白从人类的宫颈癌细胞核中提取出来,并将其命名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SREBPs),又称为ADD1,由ADD1基因编码[1]。相关研究发现,人类ADD1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17p11.2,其mRNA长度为4.1 kb,有19个外显子与18个内含子[4];猪ADD1基因定位于12号染色体,克隆的猪ADD1基因编码区全长2 265 bp,编码755个氨基酸;鸡ADD1基因定位于14号染色体,克隆的鸡ADD1基因编码区全长1 893 bp,编码631个氨基酸;山羊ADD1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克隆的山羊ADD1基因编码区全长2 304 bp,编码768个氨基酸[5];大鼠、小鼠ADD1基因分别定位于10、11号染色体[4]。

2 ADD1基因与脂代谢的关系

研究显示,ADD1基因与胰岛素存在相互调控的作用,一方面ADD1基因能够通过调控葡糖激酶(GK)转录从而调节胰岛素[6];另一方面胰岛素通过正向调控ADD1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增加脂肪合成酶和乙酰CoA羧化酶-1的转录。此外,ADD1基因能激活胆固醇、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磷脂合成所必需的一系列酶的活性,因此ADD1基因被认为是胆固醇和脂肪合成的主要调节基因[7,8]。对成纤维细胞和基因改造鼠肝脏的研究结果显示,ADD1基因的过量表达可以促使脂蛋白酶和脂肪酸的合成,而且ADD1基因能通过增加PPAR-2转录活性从而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可见,ADD1基因对动物脂代谢有重要调控作用。

3 畜禽ADD1基因的研究

3.1 家禽杨娟娟[9]研究了不同肉鸡品种ADD1基因的多态性,发现肉鸡ADD1基因在第8外显子上存在1个多态位点C/T,通过基因分型发现C等位基因属于优势基因,基因频率远高于T等位基因,可以作为品种特性;同时还发现该突变位点可作为快大青麻鸡腿肌率的分子标记;通过分析ADD1基因组织表达谱,发现ADD1基因在鸡的心脏、大脑、下丘脑、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肾脏、腿肌,在腹脂、肝、脾、肺、胰组织器官的表达量较少,在小脑和其他骨骼肌中几乎不表达。王婕等[10]克隆了北京鸭ADD1基因,发现北京鸭的ADD1基因在第14外显子221 bp处存在1个由G→A突变位点,该位点与北京鸭的皮脂重、肌间脂肪含量、腿肌重、腹脂率等屠宰性状有显著相关性;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DD1基因在北京鸭腹脂、腿肌、脑、心、肝、脾、肺、肾8个组织器脏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有差异,在脑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心脏、肺脏、肾脏和腿肌,在肝脏、脾脏和腹脂中表达量最少。以上研究表明,ADD1基因或可作为家禽选育的分子标记。

3.2 猪李长龙[11]首次克隆了猪ADD1基因,并对不同猪种的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肌肉(背最长肌)、脂肪(背脂)10个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DD1基因在猪的10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低;通过序列分析,在ADD1基因的外显子上发现1个T→C突变位点,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该多态位点与肌内脂肪、肉色等性状有明确的相关性。张永云等[12]通过对乌金猪和长白猪ADD1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ADD1基因多态性对乌金猪和长白猪肌内脂肪含量有显著相关性,AB基因型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因此可通过提高AB基因型的频率来增加肌内脂肪含量,达到改善猪肉品质的目的。李江凌等[13]对藏猪ADD1基因的多态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嫩度、背膘厚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DD1基因不同基因型间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嫩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基因型的背膘厚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研究结果提示ADD1基因可以作为猪肌内脂肪选育的辅助分子标记。

3.3 牛羊柴志欣等[14]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西藏11个牦牛类群的ADD1基因第2外显子序列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66 bp处碱基T缺失和256 bp处A→G突变,共有AA、AB、BB 3种基因型。张明等[15]对九龙牦牛ADD1基因的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DD1基因仅在九龙牦牛的背最长肌和脂肪中表达,在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没有表达;时序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ADD1基因在0.5岁牦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3.5~5.5岁和9岁以上的牦牛,3.5~5.5岁牦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9岁以上的牦牛(P<0.05)。朱吉等[16]克隆了湘东黑山羊ADD1基因,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ADD1基因序列与牛、人的ADD1基因同源性分别为 96.14%、83.82%,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牛属同源性达到97.9%;通过不同引物扩增片段的测序结果比较,在其第6个外显子上发现1个突变位点。杨家大[17]对贵州地方山羊的ADD1基因进行克隆并分析了组织表达水平,结果显示ADD1基因在不同山羊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不同,说明存在品种差异。上述研究表明ADD1基因在牛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在羊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广泛性。

4 小结

ADD1作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家族中的1员,是1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调控脂肪酸的合成。ADD1基因在家禽和家畜上的研究较多,均显示该基因或可作为分子选育标记基因,但ADD1基因是否具备能够调控家禽和家畜肉质性状的功能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外显子结果显示基因型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检测的评价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C基因型 HBV S蛋白变异比较
数学工具在自交和自由交配相关计算中的应用探讨
最严象牙禁售令
从一道高考题看自交与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
人类组成型和可变外显子的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