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定县肉兔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1-12-02符世雄孙新明陈祖鸿

贵州畜牧兽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兔肉饲料养殖

符世雄,李 划,孙新明,陈祖鸿,叶 方*

(1.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2.普定县畜牧服务中心,贵州 普定 562100;3.安顺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安顺 561000)

兔属于节粮型草食家畜,能有效利用植物中的蛋白质和粗纤维,缓解畜禽饲料资源不足的问题。兔可用于生产肉、毛、皮,兔肉营养丰富。许多国家把发展肉兔业作为满足人们对蛋白质需要、解决粮食短缺和肉食品供应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1]。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肉兔生产主要集中在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国家的生产水平处于世界前列[2]。我国肉兔养殖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山东、广东等省(市),肉兔出栏量、兔肉产量和出口量等均居世界首位[3,4]。2020年我国出栏、存栏肉兔总量分别为31 944.3万只和13 142.5万只,较2019年分别增长1.98%和7.67%;兔肉产量达50万t,较2019年增长0.66%[5]。近年来,普定县围绕“三种一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依托“短、平、快”的肉兔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打造全省肉兔养殖示范基地,目前全县肉兔养殖已初具规模。现将普定县肉兔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对策建议介绍如下,以期为普定县兔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使该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效能。

1 养殖现状

1.1 养殖基础条件好普定县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1 ℃,具有春长、夏短、秋早、冬暖的特点。境内公路、铁路交通发达,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普定县饲草资源丰富,气候特点非常适合肉兔生长,此外当地群众历来有养殖肉兔的习惯,肉兔养殖的基础条件好。

1.2 养殖规模逐渐壮大普定县把肉兔养殖业作为全县“三种一养”主导产业进行培育,通过强化产业发展规划、资源整合和利益联结保障等,全面促进养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已发展成为贵州省肉兔养殖产业示范基地。2021年全县建成规模化肉兔养殖场83个,万只父母代养殖场5个,存栏父母代种兔10.05万只,商品兔45.58万只。3年累计出栏商品兔700万余只,其中:2018年出栏145万只,2019年出栏265万只,2020年出栏300.15万只,是目前贵州省存栏种兔和出栏商品兔最多的县。

1.3 养殖模式持续优化经历长期的“小、散、弱”传统低效养殖以后,近年来普定县积极探索形成了值得推广、较为高效的可持续养殖模式。(1)“10+2”肉兔养殖模式:1户贫困户养10只母兔、2只公兔,通过分散和集中养殖相结合,持续扶持农户发展肉兔养殖。(2)“村公司+养殖场+贫困户”模式:由村公司统一集中养殖,村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进行保底分红。(3)“企业+协会+农户”合作模式:即“龙头带动、协会组织、农户参与、金融支持”的多元化合作模式,实现“订单养殖、保底收购”。(4)“平台公司+合作社(村社合一)+能人+贫困户”模式:通过整合资金,合作社作为实施主体,统一标准建场,养兔能人租用养殖场,按投入资金总额支付固定比例租金,每年租金用于利益联结贫困户。

1.4 养殖效益不断提高近年来,普定县积极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培训、招商引资,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平台公司和合作社示范、农户积极参与,肉兔养殖效益不断提高,促进农户脱贫增收。以2 000只规模的种兔场为例,分析养殖效益如下。

1.4.1 投入成本(1)种兔:2 000只×130元/只=26万元。(2)兔笼:2 000只种兔配备笼位6 000个,1个笼位价格约140元(含饮水系统、传动带刮粪、料盒等),笼位投入6 000×140=84万元。注:每组兔笼中,2层24笼位长度2.4 m、3层18笼位长度1.8 m,兔笼规格长0.6 m、宽0.6 m。2层24笼位饲养种兔12只、肉兔48只,3层18笼位饲养种兔9只、肉兔36只。需要配套的兔舍面积为1组2层兔笼配置8 m2,1组3层兔笼配置4 m2。每栋舍安装3排兔笼,2层24笼位每栋舍可存栏720只种兔,3层18笼位每栋舍可存栏729只种兔。(3)兔舍及附属设施:兔舍尺寸为长50 m、宽12 m、高3.5 m。2 000只种兔需建兔舍3栋。(4)饲料:1只种兔每天消耗饲料0.15 kg,3.2元/kg,每月需饲料费0.15×30×3.2=14.4元,2 000只种兔每月共需饲料费2.88万元。1只商品兔从出生到75日龄出栏体重2.5 kg,料重比约3∶1,消耗饲料7.5 kg,3元/kg,共需饲料费7.5×3=22.5元。2 000只种兔1次可产仔兔16 000只,75天共需饲料费16 000×22.5=36万元。(5)人工、防疫及药物费:按平均2元/只计算。综合各项费用,2 000只种兔场前期投入约200万元。

1.4.2 产出收入每只种兔年平均产仔7窝,每窝平均8只,即1只成种兔每年可产仔60只左右,按50只出栏计算,从幼兔出生到出栏75天体重2.5 kg左右,收购价平均在16元/kg,每只销售收入2.5×16=40元,纯收入为40-22.5-2=15.5元。2 000只种兔每年生产的出栏商品兔销售收入为2 000×50×15.5=155万元。

2 发展趋势

2.1 规划布局合理,全产业链稳步推进以普定县为核心,以穿洞、黄桶、马场、定南、化处乡镇为重点发展区域,建设祖代种兔生产供应基地,辐射带动全市建设年存栏1万只父母代种兔场5个,年存栏5 000只父母代种兔场20个,达到年存栏父母代种兔20万只,年出栏商品兔1 000万只。培育建成集“饲料厂—种兔场—肉兔养殖场—屠宰场—有机肥加工厂”五位一体的肉兔全产业链,提高养兔的整体科技水平、生产能力及经济效益。

2.2 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肉兔加工业加快推进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体系,不断提升兔产品附加值,引进适用高新技术(酶工程、发酵工程、微波杀菌技术等)和机械设备,力争在深加工上取得突破[4]。建设年生产加工能力5万t 以上兔饲料厂1个,引导扶持现有兔场升级改造,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建设年屠宰加工能力200万只以上屠宰加工厂1个。

2.3 集约化生产稳步推进,产业体系逐步健全在兔产业提质增效方面,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建设。(1)抓好饲料供给培育建设,保障饲料供给。引进企业投入资金和技术,对现有饲料厂进行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2)抓好祖代种兔场建设。与山东康大集团合作,建成常年存栏2 000只祖代种兔场,年供应父母代种兔5万只以上,有效解决养殖场对种兔的需求。(3)抓好肉兔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培育。重点抓好5个存栏万只父母代兔养殖场的培育建设。(4)抓好肉兔屠宰场及冷链体系建设。

2.4 向绿色、健康、营养、安全卫生方向发展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已逐渐转向以安全和营养为重点的绿色食品。近年来,非洲猪瘟、疯牛病、禽流感和口蹄疫等疫病困扰着养殖业的发展,相对而言兔肉是目前较为安全的动物性食品之一。冷鲜兔肉新鲜、味美、肉嫩、安全,具有“热鲜肉”和“冷冻肉”的优点,发展潜力巨大[6]。

3 存在的问题

3.1 产品附加值不高,精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兔毛、兔肉、兔皮通过精深加工均能增值创效,但目前普定县养兔技术创新和开发力度不够,精深加工水平不高,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不多,兔产品附加值和质量档次不高。此外,兔肉有特殊腥味,在加工中不易去除,也给兔肉的销量带来不利影响。

3.2 产销对接机制不健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近年来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市场供需矛盾影响,兔肉价格波动较大。2020年兔肉价格总体为先降后升,由1月的26.08元/kg下降至8月的25元/kg,8月以后在波动中回升,12月达26.48元/kg[5]。2020年底活兔价格为16.46元/kg,高于年初的13.87元/kg。目前普定县养兔合作社和地方行业协会在养殖技术传播、产品销售、应对风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商品肉兔主要销往四川、重庆、广西和广东等地,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继续稳定国内市场,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和省内外市场。

3.3 本地兔文化培育建设有待加强大多数消费者对兔肉的加工烹调方式不熟悉,按常规的加工方法制作达不到理想效果,这也是兔肉消费市场面临的瓶颈。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猪、牛、羊等常见肉类,兔肉产品的市场份额较低[7]。我国人均兔肉消费量很低,需要加强兔文化培育,提高人们对兔肉营养的全面认识。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兔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力度不足,应加强与媒体协作,宣传兔肉对健康的作用,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增加兔肉的消费。

3.4 肉兔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低技术服务体系完善、管理科学的肉兔“产、加、销”一体化的企业较少,生产经营规模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人工授精技术还没有完全普及,部分养殖基地建设不规范,养兔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还需要加强。

3.5 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有待加强全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是实现养兔产业良性循环的基本保障[8]。目前普定县肉兔养殖业在打造具有规模的肉兔配套系供种企业,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兔业品牌方面还有发展潜力。在壮大第一产业方面,要积极申报国家兔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肉兔现代化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组织引导合作社开展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种植。开展兔粪资源化利用,生产有机肥,种养结合,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9]。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与全国兔肉餐饮连锁的交流不多,需要提升兔肉餐饮直营、连锁加盟及冷链物流能力。此外,还需要优化电商营销渠道,加强产销对接,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4 对策建议

4.1 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面对精深加工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对兔肉融入食品科技新元素,开发兔肉系列营养食品、保健食品,提升产品档次。实现由单一到多样、由传统到现代、由低端到高端的转变,延伸产业链,加强兔毛及兔皮产品的技术改进,提高附加值。

4.2 建立健全产销对接机制我国的兔肉以内销为主,出口所占比重不大,目前四川、山东、河南的兔肉产量位居全国前3位,四川人均消费兔肉2.3 kg,远高于全国人均消费0.5 kg的水平。要努力把普定建设成为四川、重庆等主要消费地区的优质肉兔供应基地。依托媒体资源,积极开展省内外目标市场产品推介,拓宽市场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培育1批长期固定的肉兔销售经纪人,支持企业到四川、重庆等地设立肉兔直销专卖店。抓好本地消费市场培育,把“贵州酸+兔”“贵州辣+兔”等元素充分融合,形成特色肉兔餐饮系列。抓好冷鲜兔供给,支持企业开展“互联网+”销售模式,推进冷鲜肉兔进学校、进企业。

4.3 创建普定肉兔知名品牌兔肉具有高蛋白质、低胆固醇、低脂肪的特点,被称为“美容肉、保健肉、益智肉”[10]。要逐步强化品牌意识,抓好“夜郎玉兔”商标的培育,抓好肉兔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认证建设,打造普定肉兔知名品牌。积极开发卤兔、烤兔、带骨兔丁、无骨兔丁等一系列熟食、速冻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断促进兔肉制品走向现代化、标准化,积极打造和培育本地兔文化。

4.4 推进兔产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积极推动肉兔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牧场”等模式,引导扶持大型养殖场加快应用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数字化精准饲喂系统和自动化粪污处理系统。全面落实免疫、监测、检疫、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建立完善养殖、加工、运输、贮藏等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11]。严格执行兽用处方药制度和休药期制度,以先进的产业发展理念、优质饲料和综合配套技术服务为载体,引领肉兔产业向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12]。

4.5 建立健全兔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肉兔产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和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力争在良种繁育、养殖标准、饲料转化利用、疫病防控、屠宰加工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建立健全产业信息网络,引导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建立产业创新技术联盟,建立研究共享平台,加强饲料高效利用、健康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市、县、乡3级技术推广体系作用,加强对肉兔养殖技术的指导和培训,提高肉兔生产能力和水平。2017—2019年我国兔产业的良种保障率平均只有56.17%[5],要通过建设高标准的肉兔核心良种场和扩繁场,提高种兔良种率,开展育种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

4.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20年国内饲料原料价格出现上涨,上涨幅度为250~300元/t,养殖效益有所下滑[5]。金融机构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增加授信额度,实行优惠利率。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创新担保业务,为肉兔产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优先保障养殖用地,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肉兔养殖保险业务,加大保险业支持力度,降低养殖生产风险。

5 小结

近年来国内兔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饲养规模逐渐扩大,发展肉兔养殖前景很好,并且能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效配套衔接,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13]。普定县肉兔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推进养兔全产业链发展,同时抓好肉兔屠宰、冷链体系及饲料供给体系建设[14]。强化品牌意识,抓好“夜郎玉兔”商标培育,打造肉兔知名品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兔肉饲料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粤海饲料
让兔肉成为撬动肉食消费发展的新动能
兔肉熟食产品加工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饲料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