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教学策略

2021-12-02江苏省南通市五里树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意识思维老师

江苏省南通市五里树小学 陈 杰

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是从一个问题到另外一个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的水平是学生思考程度的集中体现,让学生从对问题的提出渐渐深入到更加广袤无垠的知识海洋中。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提问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不易之处

大部分的老师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难以评判出老师提出问题的好坏。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模式和教师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一方面是学生注意力的原因,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很强的注意力。教师用自己喜欢的问题来提问学生,一个问题紧接着一个问题会使大部分学生很难反应过来,很难跟上老师的提问节奏,导致上课走神,影响上课效率。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心理原因,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与周围的同学、老师相处时间会更加长,因此关系更加紧密。学生在这一阶段,处于在意周边人对自己评价的敏感期,学生在提问题之前会注意周边人的感受,以及提完问题后周围人的反应。如果从外界感知到周围人的负面评价,他们会开始变得不敢提问,宁可把问题憋在心里,也不想丢掉面子,这就掐灭掉了学生对求知的火焰,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意识

(一)激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为改变以上所涉及教学困境,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为每个学生设计出一个能大胆提问的课堂,进一步构建出朝气蓬勃的教学氛围。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的问题过于简单而拒之门外,对于爱问问题但理解能力不好的学生,不能因为领悟性差且费时就拒绝回答或者敷衍了事。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位学生的问题耐心回答,对于那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给予表扬,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更多的问题。这样培养出的有提问意识的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向着自己的思维方式迈进,得出正确答案。

(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

如今许多的课堂上,依然会看见传统教学的缩影,教师在授课时仍然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问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回答。在课堂上老师占主导地位,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思考问题。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养成思考后再提问的好习惯,要由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主动式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例如:教师在上“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去培养一株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发现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这就改变了被动思考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真理的勇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耐心回答问题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提出一些让教师感到无意义的问题。但是不论什么问题教师都应该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所问的问题。不要因为觉得这个问题毫无意义,而拒绝学生的询问,熄灭学生问问题的火苗。教师在给学生做指导的时候,很多学生不能立马领悟老师所说的话,教师应耐心等待学生把所问的问题想得通透。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害怕老师的责骂,而不懂装懂的情况。老师可以在学生思路没有进展的时候,给出相应的提示。但是决不能因为老师的指导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让学生自己提问并经过自己大脑思考后得出答案,才能让学生领悟到问题背后的意义,让学生不过于依靠老师自己思考。

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时,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根据热胀冷缩这个原理,一个骨瘦如柴的中国人去热带会不会成为一个胖子?”课堂上的同学哄堂大笑,有些教师对于这个问题一笑置之,其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耐心回答学生问题或者应当鼓励学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来查询一些资料,从查询资料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最满意的答案。

(四)对问题的甄别意识

老师所提的问题和学生所提的问题有好有坏,在回答问题之前,教师应当留给学生一些对问题反映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价值。如果教师提出来的问题存在不足之处,应该激励学生完善问题。可以让学生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可以大胆质疑。如果学生补充得好,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奖励。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辨别好坏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五)设置场景以激发思维的意识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思考和提问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设置相关的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相应的科学现象。相关问题情境的设置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力为目标。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错误和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对问题进行解决。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沉浮”的概念。为了学习这个概念,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实物对其进行情景演示,从而使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现象更直观地感受到“沉浮”:教师可以准备一杯水、一个玻璃球和一团棉花,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果将玻璃球和棉花同时放入水中会怎样?哪个物品先下沉呢?为何玻璃球下沉而棉花刚入水时没下沉?通过演示完现象之后再提出这样的实际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活跃幼儿的思维,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细心地观察生活现象,发现隐藏在背后的科学原理。

(六)亲自动手实践的意识

科学探索与实践探索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而又有趣的实践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动手操作的兴趣。动手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科学的魅力和原理。通过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动手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的印象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必须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学生会在操作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其中自己所不懂的原理,并向教师求助,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影子”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在教室中显示自己的手影。或者是观看窗外的树影,引导学生回忆早上和晚上自己的影子是不是比中午的影子长?这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同时,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提高他们分析实际情况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还应注意通过清晰的方向和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以确保学生对科学教育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使其通过实验可以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七)将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小学生天生很活跃,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同龄人交流,甚至在相关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也无法控制与同龄人交流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组成一个简单的学习小组,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主题和讨论方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课堂的有效进行。同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对一些基本常识问题进行解决。

在解决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互相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一些代表性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有激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善待学生提问题的意识、耐心回答学生问题的意识。学生在问问题之前必须要自己先思考一遍,如果自己还存在疑惑,不应当因害羞而逃避问题,将问题压在心底,应当及时向老师请教。教师帮助学生扫清学习上的障碍,让问题转化成学生学习进步的基石。每一个学生提出来的问题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教师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也在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可促进自己的进步。

猜你喜欢

意识思维老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