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环境建设中的德育价值
2021-12-02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陈丽梅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 陈丽梅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组织中的个体在集体活动、日常运作中形成的某种稳定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拥有好的文化导向做精神内核,是一个组织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班级作为学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织单位,是学生实现能力发展、塑造健康性格、培养价值观念的主阵地。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学生:培养正确理想信念、尊重个性多元发展
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中往往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能在班级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不同班集体的精神文化是有差异的,这就是不同的班级文化的表现。班集体中不同成员的个性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形成。立足于教师和学生特质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个性特质得到正面地发展,使人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二)教师:落实班级德育工作,优化班级管理方法
如果班主任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仅仅依靠个人魅力进行传统说教,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效果是有限的。所以在班级成立初期,班主任可以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以班级文化的形式落实到班级的各项建设中去,优化管理班级的方法。
(三)学校:塑新师生精神风貌,内化学校教育理念
班主任在考虑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时,除了考虑正面的价值取向和班级成员的性格特质外,往往会将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理念进行融合,这就促进了全体师生对于学校教育理念的内化、理解和实践,有助于形成与深化学校的文化内核。
二、班级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
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物质载体就是班级的环境,其中最为显性的就是教室环境。教室环境的文化布置是每学期初班主任都要面对的难题。一些班主任应付了事,随意用往年的材料张贴;一些班主任东拼西凑,不能体现班级文化布置的主题和个性。那如何在教室环境布置中落实“一班一品”,实现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呢?我认为,可以按照这样几个步骤进行:
(一)结合目标,确定主题
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环境布置中,容易出现“乱、拼、死”的现象。“乱”就是风格混乱,教室布置缺少整体感。“拼”就是东拼西凑,将搜集到的素材一股脑地张贴、摆放在教室里,没有统一的规划;“死”就是死板呆滞,过分机械成熟,把现成的标语、图画进行张贴。这样的环境布置不但缺乏美感,而且对班级文化建设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时,首先要结合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确定一个合适的环境布置主题。在确定主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健康,有德育价值。环境的主题要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相匹配,体现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主题可以是代表积极进取的竹子、代表勤劳团结的蜜蜂等具有寓意的事物;还可以直接是某种精神品质或行为习惯,如热爱阅读、学会包容等。
2.灵动有趣,有儿童视角。我们的学生是纯真可爱的儿童,他们对有趣、生动的事物充满好奇和喜爱,所以环境的主题也要符合儿童的特质,体现趣味性,才能让儿童接受和喜欢,并从班级环境中得到熏陶。
3统一一致,有集中目标。班级的环境布置切忌贪得无厌,我们应该明确一个集中的环境培养目标,让整个班级环境建设主题相对统一。
(二)结合主题,选择风格
当主题确立之后,就要围绕主题进行设计,选择具有班级特色的装饰风格。环境布置中最好能体现“和谐、温馨、童趣”的特点。比如,以“蜜蜂”主题为主体进行班级文化布置,可以以黄色作为主色调,围绕蜜蜂、花朵、蜂巢等形象进行班级环境的构建,班徽设计、教室墙面都可以以蜜蜂为主题要素装饰。除了墙面的装饰,班级文化与精神也定位为勤奋、勤劳、阳光、团结,与“蜜蜂”的精神内涵相呼应。在班级评比中以“采蜜排行榜”“采蜜本”等载体,评选每周综合表现最佳的同学为“小小蜂王”,可以围绕着小蜜蜂元素开展相关劳动教育、红色教育,如“小蜜蜂的红色日记”“小蜜蜂采蜜记”,让学生在环境中、在活动中认可班级文化。
(三)动态空间,体现生长
教室环境布置要避免“一劳永逸”式、静态观赏式的布置,要让教室的空间尽可能充满动态化的视觉和教育效果。动态的空间应该与学生的成长和最近发展状态进行勾连,学生要能够与教室空间进行灵活有趣的互动。营造动态空间要抓住以下三点:
1.生长性。生长性体现在环境布置的要素能够根据学生的生命成长进行动态的调整。结合学生在班级里的学习、生活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布置板块。例如设计“爬梯子”展板,围绕班级常规要求或某项学习要求,实时记录每一位学生的得分变化,让学生的日常行为“可视化”,激发他们积极表现的热情。
2.趣味性。班级的环境布置应当充分考虑到班级儿童的兴趣所在,用多彩的、卡通的、立体的、动态的代替单一的、枯燥的、平面的、静态的布置。活用教室里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设置如植物角、班级动物园、读书吧这样活动区域,让学生在教室里除了读书写字,还有丰富的活动领域。
3.文化性。文化育人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环境的布置要有文化底蕴做支撑。例如,以国风艺术为特色的班级,可以围绕古典文学(文学)、水墨国画(美术)、古风古韵(音乐)等板块进行布置,使学生耳濡目染,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发展
当然,班级环境建设对学生的德育价值不仅体现在提供了空间上的熏陶,进行班级环境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德育工作的契机。要想学生认同班级环境和文化建设,就必须把学生拉进班级文化建设的角色中来,让他们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因此我们强调在进行班级环境布置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集体成员要亲自参与规划,亲手落实布置,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是组织专项团队。由班主任牵头,选择班委会成员、家委会成员成立专项团队,负责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方案的讨论、修改、确定和实施。班主任组织专项团队成员制定团队的工作方案,明确人员分工。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主题班会,广泛征集学生和家长们的想法和建议,寻找班级共同的兴趣目标,罗列出重要的可行性措施。
三是制定初步方案。专项团队对集体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并初步组织讨论,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的初步方案。其中包括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同时可以突出设计理念、布置示意图、人员分工等内容,有助于设计方案的清晰呈现和具体实施。
四是公示通过方案。将初步形成的方案通过各种形式(班会介绍、班级群宣传等)公示出来,继续向全体学生及家长征求意见,获得班级绝大多数成员的同意。
五是精心筹备材料。方案形成后,通过集体班会介绍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方案,布置和分配具体的任务。在分配任务时,尽可能让人人有事做。结合班级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任务的分配,让学生在准备班级文化布置的过程中发挥个人长处,增强自信的同时形成对班级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六是全员参与布置。布置教室的阶段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感、成就感的重要过程,让学生亲手完成自己生活的教室环境创设,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班级环境文化的主题和内涵。
七是持续完善细节。按照方案完成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后,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通过对细节的持续完善,让班级环境文化趋向于和谐融洽。
综上所述,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班主任在组织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给儿童创造能力发展的平台,给予他们正向的价值观引导,实现德育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