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02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中学林仕文

家长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物理探究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中学 林仕文

一、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重视学生的自主实践动手能力,让知识从纸上“跃”出来,让书中的知识更加直观、易理解。因此,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是初中物理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双重优势,首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强知识与学生的契合性,使课堂价值、效益最大化。其次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集互动、探究、思考为一体,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洞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最后,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增强其探究欲望。

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守旧,学生积极性不高

当下物理实验教学理念较为传统,再加上部分地区实验器材缺乏,实验内容单一,因此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当前物理实验教学更多的是“看实验、听实验、验证实验”,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这一新现象有了较大改善,但教学效果仍和教师演示、学生看实验无差别。

(二)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低下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通常是围绕教师进行,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感知,学生严重缺少实践机会,学习兴趣自然不高。课堂上,教师占据教学主导地位,通常是教师在演示,学生在看,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导致实验辅助教学却未能明显提升教学质量。究其原因,则还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抹杀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

三、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加大实验普及力度,满足实验教学的前提

初中物理实验室经过“普实”的标准化建设,现在实验器材能够满足课本实验百分之九十的开展。要想提高学生物理成绩,达到实验激趣的效果,增强学生热爱物理课堂的效果,教师就必须下大力气开展、开齐物理实验课。

(二)科学划分实验小组,为实验教学奠定基础

小组划分是决定物理实验有效展开的关键因素,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于不喜欢的人和事物表现出较强的排斥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还要具备民主色彩,将志同道合的学生划分在一起,为开展实验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划分小组成员之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例如选择小组长、记录员等,并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任务划分。

(三)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能把一些操作繁杂、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实验,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将问题处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意识,为增强课程的实效性打下基础。比如,在“大气压强”实验教学中,教师播放一段用硬纸片盖住装满瓶子的水,然后迅速倒置的实验,视频显示,水居然没有流出来,学生们大吃一惊。教师通过这样一种多媒体、课堂讲解和生活素材相融合的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再如,在初中物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欧姆定律的重点讲解,关于电阻、电流及电压的概念,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预习,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组开关、电池、灯泡的图片,提问学生如何改变灯泡亮度,给出两个答案:一、改变电池节数,二、改变电阻,并思考相同的灯泡,然而发光程度不同,说明流过它们的电流不同,那么电流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这时探究意识大增,教师可以再利用多媒体对实验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进行全方位的讲解。而如果学生在视频观察中存在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则可以当堂提出,教师可以就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直至学生完全理解为止。

(四)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物理实验的实效性

由于部分实验步骤较多,如果按部就班地按照步骤教学就会显得十分枯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对实验内容进行创新,在其中导入生活化内容,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添加一些实例,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在“声现象”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家中常见的纸杯制作“土电话”,将两个纸杯底部穿孔,系上细线,拉直就可以实现通话。这一过程有趣且生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学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时学生就会具备“主人翁”意识,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并认为学习是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不再认为物理课程是一门单调且枯燥的学科,并在探究过程中有效掌握“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这一知识点。再如,在进行“惯性”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具体的步骤,再在其中添加一个“货车”和“小轿车”的对比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相同的速度,“货车”刹车制动距离更远,进而得出“惯性和质量有关”的结论。并让学生通过这类生活化例子的直观了解,明白原来物理学习是一件充满逻辑性和趣味性的过程。在视频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观看本此实验的观后感,学生在观看视频后,通常会积极踊跃地发言,好奇心浓重,教师再进行侧敲旁击,让学生充分掌握本“惯性”的概念和内涵。

(五)小组合作探究,创新实验课堂模式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根据教学内容并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提出一些典型问题,这种开放性且具有较大争论性的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讨论,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事物,发散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注重教学总结,消化实验知识

实验教学最关键的步骤是总结,总结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学生起着消化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作用,在比较详细的实验操作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要好很多。所以基于这种状况,教师要把实验教学内容融合到知识细化中,让学生找出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在“自制杆秤”的实验教学中,需要总结出“杆秤应该比较光滑,用筷子表面较为合适”“杆秤材料要一段粗、一段细,让重心在粗的一端”“刻度要精准”等,通过有效的总结和评价,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四、结语

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务必将学生作为中心环节,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演示正确的实验步骤,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程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让学生从心底产生一种热爱和探究实验的欲望,无形中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物理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处处留心皆物理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