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

2021-12-02福建省福清市石竹中心小学陈存恒

青年心理 2021年1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学内容

福建省福清市石竹中心小学 陈存恒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存在的问题

(一)陈旧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因小学生年龄较小,对理论性知识的内容产生兴趣较为困难,所以教师要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来激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上运用单方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升,这种教学方式严重相悖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仅使学生自身成长受到限制还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陈旧的教学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增强小学生思想品质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课外资源来满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需求,丰富的教学资源可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强化教学效果。以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因教学资源的匮乏,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只能根据当前的教材进行讲解,课堂必然会缺乏趣味性,严重干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学生因年龄较小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加上过于陈旧的教材内容,进而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改善教学形式与内容。

二、新课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运用多样式的教学模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较强,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设出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注入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学生以一组3人或4人进行分组,然后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互动性,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教师若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积极利用课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实现高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疫情防控事例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医务人员的伟大艰辛,如于铁大夫生前英勇奋战在疫情前线,不分昼夜,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万千生命的大无畏精神,真正地诠释了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教师还可以找一些积极向上的新闻报道,利用多媒体投放,让学生对其相关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想法。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提升教学效果。

(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

当今教育环境下,部分学校一味地注重升学率,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不够重视,使理应认真学习的思想品德知识被别的学科所替代,导致学生只重成绩,却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只是依据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思想道德知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其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更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以便学生更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的课堂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来完成的。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只靠教师讲解课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学生实践,才可以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思想道德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尊老爱幼的事情,这些事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新课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善,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有限,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运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是相关联的,为了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课堂生活化。例如在“我是小学生”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书本和校园生活,让他们体会到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别,如:让小学生回想自己第一天进入校园时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并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教师和同学们。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与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六)利用故事式教学,加深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

利用故事式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自我感受。因小学生身心不成熟,应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书本上的插图和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图片中的含义,加深其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思考与体会,可有效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升自我道德素养。

(七)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不只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熟知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在当前教育中,教学不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而是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这完全违背了科学教育。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重心,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提出可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研究讨论,对问题进行理解与分析并总结的学习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学习技巧,实现科学的教育目的。

(八)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生本身的理解能力与抽象思维相对较弱,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应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教学内容上应该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容易接触到手机、平板等智能工具,这些工具本身很受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工具的应用方式。另外,教师可以问学生都是通过什么工具来看动画片,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便会积极回应。有的是从手机上,有的是从电视上,有的是从平板上,随后可进行小组合作来分析这些工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使用。

(九)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学生思想文化的确立,深受教师行为习惯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谈吐清晰文雅,使用普通话,对学生不可使用侮辱性的言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课下与学生像朋友一样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与平易近人。这样教师才可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进而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得到更好地提升。

(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教育的本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是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使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创设出新的教学模式,不断革新教学思维,并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为更好地教授知识,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学生要努力学习,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进行锻炼与成长,让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人生启发,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