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良好数感的探讨
2021-12-02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陈美娇
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 陈美娇
数感主要可以理解为是对数字的敏感性,当生活中遇见数字与某个体的纲目需要进行预算时可以敏锐地做出反应。而在小学时就对核心素养培养会给数感带来积极的影响,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与人流畅沟通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为学生日后的社会生活夯实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构建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看待问题的分析能力
学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磨砺其意志,在面对问题时可以适时地做出反应,在脑海中做出合理的分析。而培养数感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拥有理性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理性思维,激发其探索世界的欲望。而核心素养可以比作快速培养数感的桥梁,建立核心素养这座大桥可以将理性思维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探索能力,开拓其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学会理性思考是指大脑看待事物本质并对其进行深层剖析,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事件,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能对事件本身有一个好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向培育优质生源发展,核心素养影响着一个人的品格和外在形象,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与行为动作都会透露其教育素质与文化素养,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必要的。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国家建设、强化文化底蕴的刚需,而增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改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较于传统的硬性灌输知识与思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捷径,既可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能力,又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与思想能力。培养数感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数学拥有正确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对数学领域理解的深度与广度。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对待问题的正确思考能力,还能督促学生形成良好数感理念。在核心素养的熏陶下,小学生会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毕竟生活中的一切都与数学相关联,小到一个个体,大到一个种群或是一个生态系统。可以让学生将数学思维无限扩大,小到一粒灰尘,大到宇宙天文学,都与数学思想息息相关。著名数学奇才华罗庚从小就具有数学天分,由于专心致志地攻克数学题,闹了一场乌龙,但是结束后他又把精力投入了数学研究,最终他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数学的整体性和各部分之间具有连接性”的观点。他很好地坚持了“核心素养要终身发展”这一理论原则,并且在探索的路上永不满足,在新的领域探索越来越广,其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由此可见,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何其重要,它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还能造福后世。
二、用核心素养培养小学数学数感的方式
(一)举办数学活动
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锻炼其身临其境的综合能力,考验其观察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问题的本质,去思考绝佳的解决方法,让其沉浸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对方程式的应用学习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方程式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可以活学活用,不仅可以提高数学的学习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数感的形成。教师可以挑出书中单独的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理解透彻并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师可以举办“四则运算混合叠加运算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数字的灵敏反应,而教师课题设计为“举例子—提出问题—思考时间—得出答案”,制作有趣的课件吸引学生的目光,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印象。如教师举例:“鸭妈妈带领14只小鸭子过河,鸭妈妈一次只能带领2只小鸭子渡河,鸭妈妈已经运送4次,已经渡河的小鸭子有几只?而小河对岸又有几只小鸭子?鸭妈妈还需要渡河几次才可以把剩下的小鸭子全部送到河对岸呢?”在学生讨论完后,将算式写在黑板上,鸭妈妈已经运送的小鸭子:2×4=8只。岸边剩下的小鸭子:14-8=6只。由于鸭妈妈一次能运送两只小鸭子,即鸭妈妈还需要运送:6÷2=3次。此类题型较复杂,涵盖了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且解法复杂多变,可以采用四则运算,也可以采用加法进行运算。所以此类题型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对数感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二)设置数学问题新类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即有问有答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思考形式。而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提出问题时要有下一步的打算,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将问题深一步剖析,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其逻辑思维,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答案的感知能力,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就社会的实时性提出问题,结合学生该年龄段的思想与思维模式进行提问,会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加深兴趣。三年级的学生正是好动的年级,教师可根据学生日常娱乐活动进行新式问题的提问。如:“一场跳绳比赛,三人为一组,跳绳的总成绩是由三人累加之和计算。已知小明跳绳67个,小磊跳了58个,而小玫跳了76个,那他们三人总共跳了多少个?”教师总结67+58+76=201个,那么他们三人最终的总成绩就是201个。该问题的新颖和与时俱进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运算过程。
(三)以运算模拟生活情境
数学是考验人们抽象思维与意象能力的一门学科,应该在学生小学时就开始加以培养,运用抽象能力与大脑的意象能力双向结合碰撞来产生共鸣,让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增加,培养其对数字的敏感性。可以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模拟来增强对数感的敏锐度,比如购买文具用品时会碰到小数的计算,在购买生活用品会用到十进制和百进制,所以从小培养数感有助于个体在社会上的成长与发展。运用生活情境模拟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字的进位与量的变化,强化学生对数感的培养。例如:“彤彤65cm、蕾蕾63.5cm、铭铭70cm,三人谁最高?三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铭铭与蕾蕾身高差是多少?彤彤与蕾蕾相差多少?”此案例考查学生日常身高比,对于身高度量单位dm、cm、mm的了解与计算。又如:“小樱在超市文具区购买一支铅笔1.02元,一支钢笔4.88元,小樱给售货员10元,最终小樱还剩多少钱?”此案例涉及元、角、分,考验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和基本口算能力。教师可以开放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和解题过程,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答题。
(四)课堂举办实践数学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实践活动是强化数感的奥义。它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考查其观察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大脑运转能力。而学生可以从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启发,拓宽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领域,提高其各项综合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清晰明了,逻辑思维更加合乎情理。如教师可采取口算比赛,分两组进行PK,答对较多的奖励小红花或是小红旗,奖励最多者可以获得神秘小礼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整合学生的思维与实践,使其一同进步。如教师准备小卡片100张,将其分给5个小组,而每个小组有10人,则1个小组会分到几张卡片呢?如果要使每个学生手里都拥有卡片,那么每个学生手里会有几张卡片呢?针对这个问题,分出5个小组进行探讨,然后挑出1个小组将卡片进行分发,用实践证明该小组的谈论结果是否正确。如果该讨论结果不正确,教师应指导并加以改正,并挑出该小组的代表人员将计算式写在黑板上,由其他组的成员进行指正和学习。
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可以敏锐地发掘很多生活中的小事,还可以激励自身提高创新意识。良好的数感可以促进其思维逻辑的发展、同学关系相处的融洽度,从而带动周边人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给予其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其对数感进行自我探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