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021-12-02甘肃省陇西县云田小学王春丽
□甘肃省陇西县云田小学 王春丽
对学生思维进行培养的最高境界便是教导学生,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则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结合,其中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有着主导性作用。发散性思维也可称为求异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养成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拓展思路,从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角度对已经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最终找到恰当的方法使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具体方法。
一、通过鼓励求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培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求异思维能力,给予学生积极的启发并对其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能够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对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会非常有利,同时还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在思考时突破常规,从多个角度和方向实现对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比如,在对《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这句话对学生进行鼓励,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领悟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来抒发自己不同的见解。部分学生回答道:“这是句话,充分反映了志愿军战士知道老妈妈患有腿疼疾病,不愿让她送的路程过远”;部分学生会认为文章中的这句话充分反映了老妈妈与志愿军战士亲密无间的感情,所以在送别志愿军战士时会产生依依不舍的感情。以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求同存异,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著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在认知差异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和独特的见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这种直觉性思维是培养其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比如在对《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部分学生会向教师提问:“老师,威尼斯既然属于一座水上城市,那么这些建筑是怎样建设在水上的呢?”这一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本节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要求,但是教师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机会,以此问题作为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出发点,为小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要求小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解答此问题。大部分学生通过查阅课外资料并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很容易便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加深了对威尼斯水上城市的印象和认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提问问题的因势利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这样既可以满足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发散性思维。
三、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特点在于培养学生敢于想象的习惯。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充分调动小学阶段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拓展小学阶段学生的思路。
比如在对《狼和小羊》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说小羊会心甘情愿地被大灰狼吃掉吗?”此时学生会表现出极其活跃的思维状态,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部分学生回答道:“大灰狼向小羊扑过来,小样快速闪避,大灰狼便掉到河中淹死了。”还有的学生会回答道:“大灰狼将小羊逼退到悬崖边上,当大灰狼向小羊扑过来时,小羊快速躲闪,大灰狼便掉进深渊了。”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其发散性思维得到积极的发展,为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四、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知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将非常有利于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此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小学阶段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激情,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对《小站》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描述中简陋的小站设备,然后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再过五年时间小站可能会变成何种模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被彻底解放,部分学生会对车站的设备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出五年后小战内包含喷泉设备、造型奇特的假山等,部分学生则会根据自己见过的火车站场景想象出小站未来的场景,比如部分学生想象出未来的小站中增添了视频播放器、饮料机等许多先进的设备,而部分学生还特别提出加强车站设备建设的同时,提升车站整体的服务质量才是最关键的内容。通过教师这样的启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这样既能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小学生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发散性思维,不仅可以加深小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深切且独特的学习体验。
五、通过重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重新组织,这样可以训练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散性思维的变通,使小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领悟优秀文章的写作方法。
比如,在对《草原》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第一段内容作为例子进行语言重组练习,然后对学生讲:“同学们,你们谁见过大草原?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草原是什么样的?”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一问题,然后描绘出草原在他们眼中的形象,部分学生回答道:“草原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就像一床巨大的绿色棉被”等。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继续对学生加以引导:“让我们一起阅读文章中的第一段内容,你们说一下文章中描述的草原和你们描述的草原,哪一个描绘更加形象?其原因是什么?文章中从哪些特点对草原进行描绘的?”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在阅读了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内容后会一致认为:文章的内容虽然简短但非常精练,描绘草原的语句生动且形象,通过这些语言的描述为大家生动地展示出草原的美丽形象。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语言进行重组练习,既能够让小学阶段学生充分体会到文章写作的优美和精练,又能提升小学阶段学生在开展写作活动时遣词造句的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学生良好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需不受固有知识的束缚和教学模式的局限,允许小学阶段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保持自己标新立异的想法。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结合小学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法的运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发散性思维,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