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
2021-12-02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齐寿镇中心小学陈洁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齐寿镇中心小学 陈洁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拓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共享性强、时效快、直观生动等特点,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与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突破教学重难知识点的限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合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宗旨和方向。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都按照教学大纲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却很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追求既定的教学任务和进度,忽视了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符,直接限制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不恰当
近年来,新课改的深入与落实,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但在这其中,不乏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以自身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没有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抽象性是数学知识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再加上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性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和内容无法满足小学生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导致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自身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综合素养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较于现代化教学而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工具还是教学手段都相对比较单一,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整合了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则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对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武装,使其呈现出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突破教学重难知识点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主要利用粉笔和黑板对数学定理、公式等知识点的生成过程进行推导,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形成机械性的记忆。然而,对于一些抽象性较强的重难点,机械性的文字阐述只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不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影响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帮助教师借助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将重难点知识点的推理过程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加深学生理解与掌握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网络,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三)推动因材施教的开展
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的不同,在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此为依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能够借助网络平台的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料,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度。教师还能够通过网络和其他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碎片时间来推动因材施教的有效开展。
三、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情境
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将教学内容以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进行呈现,并上传至网络平台,或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借此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利用特定情境来强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认识三角形”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然后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将其制作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播放,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拥有一样的形状?”等,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三角形的性质、特点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数学实践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在学习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的时候,仅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很难形成清晰的认知。为此,新时期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操作空间,让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突破学习重难点的限制。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学重难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录制成微视频,将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学生课下的碎片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的延伸与拓展中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等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数学资源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除了学生之外的另一大主体,其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对最终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借此为学生整合丰富的学习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采取集文字、图画、声音、视频于一体的教学方式,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同时,为学生打造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还可以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知识点,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