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策略
2021-12-02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刘春巧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 刘春巧
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新课改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体现审美情感体验。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是通过让学生抄书、模仿图片等方式传授学生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最终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指导不足、教师指导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是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没有及时得到提高。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策略。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加强对创造性表达的培养,美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实现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提升。
一、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指导原则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广播、网络、录像等技术,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的渠道。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使美术课堂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美术教学活动的教与学更丰富、更生动、更活跃,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互联网信息迅速发展,为美术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因特网,获取最新的艺术信息,提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将其与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到作品创作中。
(二)校园走廊文化
学生也可通过网络资讯,交换学生与教师作品,或组织学生在学校、地区或省间画展,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收获不同的成果。通过校园环境展示艺术作品,艺术类作品能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生活,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走廊、教室等场所,向学生展示各类艺术作品,如课堂作业展示、手工作品展示、学生创作的美术展览等。由平面向立体转变的视觉作品,使学生参与并体验美术展览的过程,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审美水平,增强学生的作品评判能力。
随着国家对艺术的重视和艺术爱好者的增加,艺术博物馆的建设越来越多。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学校可以在特定的时间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在艺术画廊进行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近距离接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其“美”,加强对艺术的理解,提高对艺术的兴趣,增强其审美能力,引导其观察和想象。画廊实践教学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并通过艺术讲座等多种形式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艺术信息资源。
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一)引导性教学
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审美兴趣的引导与激发,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美术本身就是一门视觉艺术,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很丰富。教师要重视视觉形象的原则,善于引导学生,让他们观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正如大家所知,艺术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运用艺术现象能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热情。在小学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把艺术作品置于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作品来感知美、表达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形形色色的世界”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春、夏、秋、冬的景致,回忆周围奇特的景象,学生积极发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明白形形色色的世界是由这些奇特的景象和颜色构成的。
(二)趣味性教学
美术教育属于视觉教育的范畴,学生模仿能力强,也喜欢看有视觉冲击的东西。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知识的热情,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艺术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传授绘画技巧,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自由、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创造、提高。小学生喜欢玩游戏,每天都对故事、游戏等新鲜事物充满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天性和兴趣,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艺术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潜移默化的审美能力。
例如:教授“母亲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让他们画下想要送给母亲的礼物,并在旁边进行引导和提示。
(三)实践性教学
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自身特点。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得到有效提高。美术教学既是一个教学主题,也是一个课外实践拓展主题,让学生在不同的地方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艺术教学专业,在课外学习的同时,扩大和深化自身认知的一种途径。根据这一需要,美术教学应该把课内内容和课外内容结合起来,运用这一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水平,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
实践与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践的作用,要以美育为主线,通过组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具体实施方式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让学生去欣赏美,在生活中发现美,去赞美美,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可以说是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对学生的视觉冲击,使他们内心震撼,产生美感。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小学生来说,美术知识比较复杂、抽象、琐碎、难以理解。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艺术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有趣、新颖的影像,使课堂教学更具直观性、表现力和感染力,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要,提炼、优化美术知识,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观察力、经验总结、反思、思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徜徉,在想象的天地里创作。
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要,要向学生展示一些美好的事物,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投入学习环境中。例如:在教学有关水果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或录像,如苹果、西瓜、梨、葡萄、香蕉等。其次,让学生联想,让学生画出各自心中的水果图形,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最后,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引导与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尊重,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为此,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教学形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审美兴趣。将鉴赏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培养审美情感。教师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评价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推动小学美术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