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意识伴我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2021-12-02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江山国际学校蔡学云

青年心理 2021年1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学科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江山国际学校 蔡学云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与锻炼所形成的能支撑他们日后长远发展的基本素养与能力。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中,各学段各学科纷纷出台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核心素养培养内容。具体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来讲,其并未形成具有明确概念的核心素养体系,但参考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其核心素养培养方向可大致明确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本文从法治意识切入,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细致阐述与探讨。望能引起更多教育同仁的重视,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的行列中来,从而为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就当前实践来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阶段学生需要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与成熟的时期,在该时期对学生进行科学、优质的法治意识教育,能在学生心中埋下法律知识的种子,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学习懂法、守法、用法。对身心快速发展但又极容易被外界所诱惑的初中阶段学生来说,法治意识的培养教育能够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也有助于推动学生长远的发展与进步,从而尽可能避免学生误入歧途。简而言之,初中阶段学生成长时期的特殊性决定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包含着丰富的法治意识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面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知识渗透的学科。这一点从其学科名称的命名中便可以看出来。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就蕴含有异常丰富的法治意识教育资源,这是教师立足于实际,积极挖掘法治内核并对学生有机渗透法治意识,加以引导与教育的重要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自身的优势决定了教师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三)当前社会处于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

法治社会是指人人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进而进行正常社会活动的一种社会形式。相较于其他社会形态,法治社会中的人们懂法、守法、用法,确保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地进行运转。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法治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突出意义,提倡人们各司其职共同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身处这一环境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也应当发挥自身学科的资源优势,有机而灵活地面向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因此,法治社会的建设决定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法治意识,可以尝试从不同的方面入手进行尝试。以下,我仅结合自身教育实例针对可行、便于操作且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细致探讨。

(一)借助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法律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社会生活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联系初中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从生活小处入手,从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实例唤醒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热情、深化对法治知识的认知,并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意识到懂法、守法、用法的必要意义。

以我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便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绝佳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我并不只是照抄照搬教材,而是有意识地引用生活实例,用生活中的现象辅助讲解具体的法律知识,所获得的效果异常良好。例如:在讲授“生活需要法律”这节知识时,我便为学生列举了大量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例子:在网上购买的商品,到货之后发现与商家描述存在不符的情况,因此想要退货退款,但被商家以商品打开包装为由而拒绝;食用了在某商场购买的肉食后,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需要住院就诊,花费了大量的治疗费用;某农村地区的未成年女孩被家长强迫辍学外出打工,有的女孩子甚至还不到14岁,便要过早地面对沉重的工作压力;某人的丈夫长期酗酒,不务正业,甚至还在面对妻子指责时实施家庭暴力行为;醉酒驾驶人员因缺乏自行驾车的能力而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案例都是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看到或者听到的现象,引入这些实例可以使得学生更容易意识到法律对于公民日常生活的无形保护。假如没有了这些法律,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都将受到极大的危害。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切实加深了“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认知,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了遵法、用法的重要性。这便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立足实际情况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组织丰富活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法律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法律知识并不能单纯局限于教材上所涉及的知识点,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对相关内容的讲解,而应当有着更加丰富的认知与体验外延,让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去感知、去体验、去深化,切实意识到法律对于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明白每一个人都应当为维护法律所奉献一分力量。只有这样,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才能更好地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开出璀璨的绚烂之花。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法院去亲身感受代表公平正义的巨型浮雕墙,对雕塑墙上巨大的“法”字进行近距离地观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被法院庄严的气氛所震撼,也会在法院工作同志的详细讲解中领悟法律的权威。另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法律进社区”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即学生兵分两路,一队学生要向社区人员发放法律宣传册,布置法律知识宣传展板,挂好法律知识宣传横幅,另一队学生则可以通过现场回答的方式对社区居民所提出的一些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进行解答。这一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法律法规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且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到了法律知识的作用与意义。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园范围内开展有关法律知识的竞赛活动、演讲活动、辩论活动、庭审模拟现场活动等。通过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形式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了遵法、守法、用法的价值,还能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感知到学习法律知识的乐趣。总而言之,通过合理组织与科学布置多项活动,学生的法治意识可以切实得到培养与锻炼。

当前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每一名学科教师都应当积极担负起面向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与渗透的重要责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法律教育资源,也正因为如此,将法治意识的培养纳入到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之中。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一定要积极挖掘与利用法律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方式面向学生进行灵活而科学的法治意识教育。这样学生才能在懂法、用法、维护法的基础上获得支撑自身日后长远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样才能真正称得上将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实到了实处,开出了璀璨的教育之花。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