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相互“拆台”影响孩子成长
2021-12-02宋鸿沄
□宋鸿沄
家庭成员关系必须坚持长幼有序、相互包容等原则,切忌相互“拆台”。另外,在教育理念上要学会“求大同,存小异”,相互理解包容。
真实案例
一个男孩引爆了一场“世纪家庭大战”,原因是他考了全班倒数第一。男孩上四年级,本来学习在班里属中等水平,还说得过去。他父母忙于工作,每天很晚才回家,自然无暇顾及男孩的学业,这可以理解。小孩子嘛,没人管教和陪伴,于是逐渐贪玩放纵,学习成绩就此一落千丈。这不,最近的一次考试,男孩居然抱了个全班倒数第一的“大奖”回家。父母一看急了,先是把男孩痛加训斥,骂了个狗血喷头;继而,开始相互指责对方疏于管教孩子,言辞逐渐激烈,居然对骂起来;对骂还不解气,最后这对夫妻竟然当着男孩的面互相揪着头发大打出手。一边的男孩虽然觉得自己很委屈,但看着父母吼叫厮打,终于恐惧心爆棚,拿起手机报了警……
典型场景
夫妻二人因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实属不该。有多少小夫妻没有孩子“甜如蜜”,有了孩子“蜜不甜”。究其原委,家庭关系没有捋顺,成员定位不清,分工不明确。如果说上面的案例多少有点个案的味道,那么下面这些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很常见呢?
一家人围坐吃晚饭,晓旭妈妈希望4岁的晓旭自己动手吃饭。这下好了,孩子是东一勺,西一勺,吃得桌子上、地上哪都是。一旁坐着的奶奶看在眼里,急了,伸手拿过碗筷就要给孩子喂食。晓旭妈妈连忙阻止,坚持让孩子自己吃。于是,饭桌上婆媳孙三代人上演了“连环套”。孩子吃着吃着不吃了,想看动画片去,奶奶就端起碗:“宝儿啊,再吃点。”边说边跟在孩子后面,追着喂。
马克思曾说:“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温和而慎重”只是表象,实指家长的行为举止要有基本规范,这是家规家风的渊源。古人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餐桌礼仪看似小事一桩,但恰恰体现了一个家庭的家教素养。我们见过多少成年人吃饭时,夹菜掉菜,碗碟周边一塌糊涂。追根溯源,都和从小的家教有关。没有规矩,哪成方圆?
立下的家规要有忠实的维护者和践行者。上述“场景”中的中国式奶奶就是典型的家规维护者,吃得不成体统那还得了,此所谓“看不过眼儿”。但是,她同时也是另一种家风的破坏者:不能以不正确的姿态干预子女对隔辈人的合理教育。晓旭妈妈坚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想法是对的,但她的方法不够全面和到位。这个场景发生在国外根本不是问题,孩子爱咋吃咋吃,尽情发挥天性。但在国人看来,家里家外必须讲礼、守礼、尊礼。所以,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还应该把餐桌上的一些基本礼仪讲给孩子听,并让孩子在实践中慢慢掌握。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长大了出去吃饭一点规矩没有吧?那岂不让人家笑话。有句老话形容这个场景:“狗肉上不了大席。”家长该知道这件小事的轻重。
家庭成员关系必须坚持长幼有序、相互包容等原则,切忌相互“拆台”。案例中的奶奶大可以“为老而尊”,该说什么,该干什么,守住本位,从旁指点一二即可。此外,老人也要理解子女对隔辈人教育的初衷,若子女有不妥,温言告知,阐明家里规矩,但凡懂事的子女自会明白,何须亲自动手,甚至闹得不欢而散?为父母者也要守住自己的本职,理解老人;若老人行为举止有不妥之处,可以善言沟通或另想他策。无论怎样,老人与子女之间先发生对立分歧,继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左右摇摆,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总归不是成功家庭教育的先兆,断不可取。如果案例中的情况在生活中上演,身为父亲该如何化解难题呢?作为父亲,应好言相劝并坚决制止老人不合理的行为,并温言相告妻子“来龙去脉”以统一思想,最后以身作则,告知孩子应有的餐桌礼仪。
因素分析
家庭关系中的“拆台”现象基本见于夫妻交际冲突和代际交际冲突两类。上文所述两个案例就分别属于两类冲突之内,其表象因素大多源自交流不畅的语言冲突;但深究根源往往是因为价值观差异。
家庭中的不同成员虽然因为血缘和亲情等现实状况追求团结和睦的关系,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发生很多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常见于语言热冲突或行为冷暴力。该种冲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无法弥合。从家庭内部来看,一个家庭文化的传承往往具有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统一的特征。换言之,在社会经济文化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家庭文化传承的非连续性更加突出,家庭内部成员对文化传承或现实的子女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行为模式。无论是祖父母和父母之间,还是夫妻之间都可能因为曾经的成长经历对子女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该差异必然导致家庭成员间不经意的相互“拆台”行为,这是另一种“和而不同”。由此,就引出下一个深层因素:“三观”。
老一辈的成长环境和新一代年轻小夫妻截然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判断和相应的行为模式。夫妻之间也因为彼此不同的经历和家庭文化背景有着差异化的“三观”。本文开头那对夫妻基于共同责任教育子女,但是他们的理念和行为很可能存在矛盾:该谁管孩子,谁为主,出了事谁负责?于是,责怪对方不担责就是父母角色定位不清、分工不明的必然结果,而这种指责就源自彼此“三观”的差异:父亲认为教育孩子是以母亲为主;而母亲认为父亲是一家之主的大男人,自然该教育孩子。第二个案例中的婆媳代际冲突本质也是“三观”的差异。祖母认为健康和每顿饭相关,而母亲认为那顿饭背后的习惯和规矩更重要。观念不同,执行策略一定不同。看似“拆台”,其实是基于不同的理解,往往没有实质性矛盾。
矛盾化解
家庭内部各成员间也需要人际关系管理,这种管理的目的在于“不同而和”。要做到各成员“三观”配合不大现实,那就需要进行卓有成效的人际关系管理。
首先,“面子”管理。基于面子管理,祖父母之间、父母之间,以及代际之间都懂得维护面子,而这一切都从夫妻关系开始。现实中,祖父母间关系很好、夫妻间关系融洽的家庭不大会爆发不可收拾的“战争”。因为成员间懂得谦让、懂得理解、懂得彼此的面子就是一个家庭的“体面”。各层级夫妻关系和睦,其他问题基本迎刃而解。
其次,家庭“权势”管理。家庭权势管理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各成员的民主然后能够有效地集中。集中就是在教育理念上“求大同,存小异”的共识,相互理解包容。达成共识的子女教育策略才会保持长久的连贯性,不让孩子产生“朝令夕改”的“错乱感”。反之,缺乏权势管理的家庭,可能会今天这样,明天又那样,一天一个样,这无疑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让父母的教育权威受到质疑和削弱。
父母之间或父母与祖辈之间因为教育分歧而产生的“拆台”行为,是最大的现实问题。有人说,相互“拆台”的父母难育优秀的娃,而家庭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夫妻婚姻关系是否融洽和睦;父母是否陪伴孩子成长;父母和孩子是否有情趣盎然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