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市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1-12-02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草畜虫害敦煌

(敦煌市草原工作站,甘肃 敦煌 736200)

敦煌地处戈壁深处、常年极度干旱、风沙灾害频发的自然生态洼地,全市土地总面积3.12万km2,绿洲面积仅为0.14万km2,而可称之为敦煌生态之肺的草原面积只有15万hm2,草原类型主要为温性荒漠化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和低平地草甸4种,植被平均高度为68.4 cm,草原平均鲜草产量3 000.7 kg/hm2,草原平均盖度只有17.3%。20世纪上半叶,敦煌地区由于人口稀少,水源充足,自然破坏小,尚有“逐水草而牧”的景象,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期,随着人口大量增长,生产生活需求快速增长,加之过度放牧和人为过量采伐红柳、白刺破坏生态,之后瓜州双塔水库和敦煌党河水库相继建成,不仅流入草场的地面水断流,而且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造成湖泊干枯,泉水减少,草场盐渍化、沙化、退化加剧,全市草原“三化”(沙化、退化、盐渍化)面积达10.7万hm2,占全市草原总面积的71%。因此,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1 近年来草原生态保护所做的主要工作

1.1 全面落实草原禁牧平衡制度

从2011年开始,随着国家实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敦煌市也开展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全市划定草原禁牧区7.6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52.2%,草畜平衡区面积3.76万hm2,占草原面积的25.86%。根据敦煌草畜平衡区面积和产草量,确定了2.2万个羊单位的载畜量。为了进一步加大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力度,敦煌市政府为全市56个行政村颁发了《草原使用权证》,各行政村和1 834户村民签订了草原承包经营合同,并在镇政府的签证下颁发了草原承包经营权证。据调查,由于市镇村各级严格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目前全市草原放牧总量只有1.78万个羊单位,占载畜平衡总量的81%。为确保农牧民的长远生计,敦煌市全面推行草原放牧与舍饲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优化草畜产业结构,缓解草畜矛盾,每年从邻近牧业县采购弱、小羊只进行“异地育肥”,采取“异地育肥”的羊只占全市出栏羊的近1/3。

1.2 草原补奖政策落实到位

敦煌市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共落实了两期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在2011—2020年,对落实的7.6万hm2草原禁牧和3.76万hm2的草畜平衡承包农户,通过规范牧户登记造册、村级公示等发放程序,累计发放补助奖励资金4 788万元,户均年发放补助资金0.26万元。通过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在基本实现贯彻推行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的同时,保证了农牧民的生产收入不减少、生活水平不下降的目标。

1.3 退牧还草工程成效显现

敦煌市自2011年开始,先后6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完成草原禁牧休牧围栏12.33万hm2(其中轮牧围栏9万hm2、禁牧休牧围栏3.33万hm2),补播改良4.004万hm2,人工饲草地0.13万hm2,人工种草修复133.3 hm2,建设舍饲棚圈2000座,累计完成总投资7 448.2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 207万元、地方投资及群众自筹1 241.25万元。通过退牧还草重点工程实施,草场得到了休养生息,植被逐步恢复,生态效果逐渐显现。

1.4 草原生态监测全面开展

根据《敦煌市草原生态监测与评价工作方案》要求,每年开展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和草原生产力状况监测、草原植被盖度监测等监测任务,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形成监测报告,随时掌握敦煌草原的生态状况,2020年监测草原植被盖度为17.32%。

为全面掌握敦煌市草原鼠虫害发生的地点、面积、危害程度及鼠虫害种类等数据,切实加强了草原鼠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野外调查工作。据调查,敦煌市草原鼠害种类以长爪沙鼠、大沙鼠、柽柳沙鼠、三趾跳鼠和子午沙鼠为主,虫害以蝗虫为主,草原鼠虫害发生面积为1.66万hm2左右,严重危害面积约0.67万hm2。针对草原鼠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敦煌市以生物防治为主,采取招鹰灭鼠、保护野生狐狸等老鼠天敌等方式开展草原鼠害防治,辅之小规模的药物灭鼠,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

1.5 草原防火基础设施逐年加强

敦煌市属于国家划定的草原高火险区,草原防火成了近年来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防火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防火建设项目,主要组织实施了草原防火站和草原火情监控站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87万元,建成草原防火站物资库房,充实了300余套(件)的各类防火物资。同时,在草原上建设了4座火情瞭望塔,配套安装了前端预警监测系统,建成草原防火室内控制指挥平台1座,在重点防火区域开辟约80 km的防火通道。在制定《敦煌市森林草原防火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草原防火队伍建设,每年对56个村级草管员开展1~2次的防火演练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防火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近年来,敦煌无草原火灾发生。

1.6 草原监管队伍不断壮大

为切实提高全市天然草原管护力度,敦煌市在8个村镇确定了兼职草原监理员8名,聘用了56名村级草原管护员,初步形成了市有草原工作站、镇有兼职草原监理员、村有草原管护员三级管护草原的工作格局,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乱挖滥采、非法征占用等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村级草管员每月正常巡查2次,市草原工作站每年开展巡查不少于20次。

2 存在问题

一是草原保护的基础设施不足,草原离市区较远,开展草原巡查、草原监测等工作没有专业的交通及监测工具,给草原监管带来诸多困难。二是县镇村草原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镇村级草管员,大多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对今后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3.1 坚持规划引领

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原则,编制好《敦煌市林草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规划》确定的任务和目标进一步加大退牧还草、植被恢复、退化草原治理、草原鼠虫害防治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力度,促进敦煌草原休养生息和植被恢复,到“十四五”规划末,使敦煌的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17.4%。

3.2 强化基础设施

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关于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文件精神和政策导向,积极向上争取草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项目为龙头,强基础,补短板,用视频监控、无人机监测、卫星遥感等现代技术来保护和建设草原,全面提高草原生态保护能力和水平。

3.3 加强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草管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举办2次以上的培训班,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授课,全面提升镇村草管员的工作能力。二是加大对草管员的日常技术指导,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边干边学,学用结合。

3.4 加强制度管理建设

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严禁擅自改变草原用途和性质;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依法查处违规放牧行为;结合敦煌旅游实际,对戈壁徒步旅游线路严把严控,形成管理制度,绝不因旅游破坏草原生态,因经济效益影响生态效益。

3.5 坚持统筹兼顾,提高草原利用率

敦煌地区的干旱、高温、缺水、大风等自然因素,必然要求其草原的生态功能要远远大于生产功能,生产功能要服务服从于生态功能。因此,在草原的开发利用上,必须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利用。

3.6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利用微信、宣传牌等各种形式和草原普法宣传月,加大草原法规和保护知识的宣传,努力营造重视草原保护、支持草原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形成发展合力,提高草原治理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草畜虫害敦煌
在巴音布鲁克牧区有效利用草场资源提高草场有效利用率的探讨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