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武威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1-12-02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草畜武威市武威

(武威市畜牧兽医总站,甘肃 武威 733000)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走以农业为底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加快建设武威市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谋划草畜产业发展,有力提高了农牧民的养殖积极性,草食畜牧业成为带动武威市农牧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1 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9年武威市天然草原总面积2 597.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2.1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 260.1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5.38%,占草原总面积的87%,“三化”面积2 071.11万亩,可利用草原禁牧面积1 833.08万亩,实施草畜平衡面积427.11万亩,草畜平衡区全部在天祝县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68.697 3万个羊单位。全市天然草原平均盖度42.92%,可利用天然草原可食牧草干草单产50.31 kg/亩,干草总产156.15万t。秸秆总量达285.7万t,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164万t。截至目前,种植业方面,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 377.25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 146.37万亩,经济作物154.71 万亩,饲草76.17万亩,粮经饲比例为39∶41∶20,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首次超过粮食作物,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较2019年增长6%。养殖业方面,全市牛羊猪鸡饲养总量2 641.6万头(只),同比增长32.34%,其中:牛存栏67万头,羊存栏580万只,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在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较明显成效。

2 草食畜牧产业发展主要模式

武威市草食畜牧产业养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模式。一般由3~5户以上养殖户共同出资入股,成立股东会,推选法定代表人,并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具有固定的养殖场所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经营上采取统一管理、分散饲养、集中育肥的办法,进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方向,通过农户分散养殖和专业户养殖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了龙头联农户带基地的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合作组织[1]。二是牧业公司养殖模式。由公司独家出资,并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形成规模养殖。如武威普康养殖有限公司、天祝三洋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武威黑牛科技有限公司、武威和农牧业有限公司等。三是养殖小区集中养殖模式。四是农户传统养殖模式,即千家万户散养模式。

3 存在问题

3.1 基础设施落后,生产能力不高

在畜禽养殖中,农户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还不高,由于地址选择不合理、规划设计不科学,人畜混居的生产方式较为普遍;生产管理不统一、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服务措施不配套,从而导致畜禽生产能力较低,进而影响养殖效益[2,3]。

3.2 野生牧草资源投入不足

天然草原拥有沙蒿、沙米、拐枣、白刺等许多野生植物,这些野生饲用植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口性好、营养含量高,由于未建立牧草种子基地,对野生牧草种子的保存、选育等工作开展力度不够。

3.3 冷冬季饲草料严重缺乏

冷冬季饲草贮量主要来源于天然草地饲草贮量、人工半人工草地饲草贮量和秸秆贮量,直接影响冷冬季牲畜的饲草供给能力[4]。以天祝县为例,在纯放牧的条件下,枯草期长达8个月,牧草的营养物质损失巨大,天然牧草低矮,不能刈割以供补饲,从而形成牧草供应的季节不平衡,导致以畜促草、以草定畜、草畜转化的进程比较缓慢,种草和养畜无法有机结合,冷冬季饲草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牲畜所需量。

3.4 生产企业力量薄弱

武威市秸秆资源总量较大,但因饲料化加工利用体系不完善,出现明显的地域性短缺与季节性短缺。目前,武威草种生产和草产品加工企业少,草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滞后,没有建立完善的秸秆收获、贮存和运输管理等加工利用体系,加之草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导致产品难以走向市场。

4 今后发展策略

随着武威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牧民养殖技术水平,增强畜禽生产能力,对促进武威草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畜禽养殖为中心,配套饲草种植、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林果蔬菜种植等,形成一个高效、无污染、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1 着力提升草畜业科技含量

一是加大现有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重点推广规模养殖集约化饲养技术、暖棚技术、配合饲料和饲草调制技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二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抓好高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难点技术的攻关研究,及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畜牧技术和成果;三是加强农牧民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四是加大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制的改革力度,认真研究解决乡(镇)畜牧兽医站存在的问题,激发基层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服务水平。

4.2 加大草种资源投入力度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草种引进、繁育基地建设、技术推广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发展规模种植,提高草产品加工水平,推动草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实用种草技术的普及工作,大力推广草种品种的选育、种植、收获、加工储藏等技术培训,为草种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4.3 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

在做好秸秆饲草收割晾晒的前提下,利用秸秆青(黄)贮、氨化、拉伸膜包裹等技术,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率,保障优质饲草料的供应。特别是利用无毒、无味、无臭的塑料袋微贮干草饲喂牛羊,其具有随喂随加工的优点,不仅可以提高干草的利用率,而且可以解决养殖户饲料短缺的问题。

4.4 积极引进龙头企业

涉农企业没有以参与者的角色在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要使本地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农民持续增收,就必须引进或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参与,加快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的发展,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从而推进武威市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草畜武威市武威
在巴音布鲁克牧区有效利用草场资源提高草场有效利用率的探讨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重任在肩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作品赏析(7)
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绢缘印花草编盒的修复研究
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草原生态补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