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口蹄疫的预防管理

2021-12-02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血清型口蹄疫养猪场

(甘肃省敦煌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敦煌 736200)

猪口蹄疫俗称“口疮热”“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主要侵害偶蹄动物的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该病流行快,发病率高,短时间内即可波及整个猪群,但致死率不高。

1 发病原因

1.1 口蹄疫病原血清型多

近年来,国家农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口蹄疫的预防管理与控制,在发病原因、病原血清分析研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效果显著,为高质高效开展口蹄疫发病原因研究提供了方向遵循。口蹄疫的发病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病原血清型多引起,口蹄疫病毒属于单股RNA型病毒,并可细化分为A、O、C等多个不同类型的血清型,而不同的血清型又可为多项病原形成对应关系,无形之中增加了口蹄疫免疫保护难度[1]。

1.2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口蹄疫病毒属无囊膜病毒的范畴,对外界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研究表明,口蹄疫病毒可在温差高达50℃的环境中正常生存,杀灭难度较大。对于部分适应能力较弱的病毒类型而言,通过强化干燥手段可降低其活跃度,但对于口蹄疫病毒却并不适用,即便在猪场中铺垫草进行除湿操作,依旧无法彻底全面消灭口蹄疫病毒。

1.3 口蹄疫病毒潜伏期较长

口蹄疫病毒的潜伏期较长,前期诊断与辨识的难度较大,且可通过猪的分泌物、排泄物等向外排出,对健康猪群构成严重的感染威胁[2]。

1.4 霉变饲料的影响

误食或饲喂霉变饲料也是发病原因之一。因为霉变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较高,可对猪体的自身免疫体系构成直接损害,破坏其免疫效果,诱发口蹄疫疾病。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口蹄疫免疫

科学合理地实施口蹄疫免疫保护,是养猪场(户)有效应对口蹄疫的关键措施。一是全面做好规模猪场程序化免疫工作,结合猪场实际需求,充分考虑本地区自然气候、口蹄疫疾病流行病史等客观要素,选择最具针对性的口蹄疫免疫疫苗种类,制定符合实际的口蹄疫免疫流程,强化巩固免疫效果。可采用猪口蹄疫O型高效灭活疫苗等分别对仔猪、种公猪、后备母猪、经产母猪等进行循序免疫,控制好免疫用药量[2]。二是强化重点免疫与次重点免疫的差异性,对于口蹄疫隐患突出、威胁严重的养猪场(户),通过紧急免疫方式进行接种,在饲料中加入5%的维生素E粉,促进免疫抗体的快速形成。此外,实施选择性免疫接种,以病、弱猪为主。

2.2 加强生物安全防范

实行封闭式管理,实施自繁自养的管理模式,确保猪群能够生长在相对优良的养殖环境。制定详细可行的消毒计划,按照消毒程序和要求,对猪场进行全面消毒,人员和出入车辆也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同时,养猪场(户)工作人员要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对养猪场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2.3 科学使用全价饲料

加强饲料的贮存与管理,防止饲料出现霉变,出现霉变或霉菌毒素含量较高的饲料,应坚决杜绝使用。根据养殖品种、猪各阶段生长营养需求,选择科学合理的全价饲料。

2.4 强化口蹄疫应急管理

强化口蹄疫应急管理,制定口蹄疫紧急免疫接种疫苗方案,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一旦发现口蹄疫病症现象,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先健康猪群、后假设健康猪群,由外向里”的模式,对猪群依次进行应急免疫管理[3]。定期对猪群开展疫病排查,进行抽血检测口蹄疫和猪瘟以及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病抗体的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口蹄疫安全隐患,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综上所述,口蹄疫预防要做好日常的预防及消毒管理工作,坚持自繁自养,定期检疫,防止病原菌的入侵和传染。只有杜绝传染来源、消除传染媒介,全面落实防控细节,才能有效提高防控效率,避免疫情发生,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血清型口蹄疫养猪场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提升猪肉供应保障能力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口蹄疫
2005~2011年厦门市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分析
常德地区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