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1-12-02韦正荣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磺脲降糖药葡萄糖

韦正荣

(藤县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543300)

在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后,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的三大高风险因素,其致病机理在于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作用部位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发机体组织的一系列代谢障碍[1]。目前临床分为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较低,大多为2型患者,由于临床临床药物诸多,患者无法选择到合适的药物治疗[2]。本文通过综述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治疗原则

糖尿病患者主要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得患者血糖堵塞,合并心血管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3]。为了改善患者高血糖状态,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治疗期间需要遵循饮食治疗、运动、自我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基本原则[4]。因此目前临床认为血糖不达标,需要及时口服降糖药物,加之临床降糖药物种类诸多,服用剂量、用药时间不等,需要根据药物特点,结合实际,为选择合适的服药计划[5]。

2.口服药物

2.1 双胍类药物

二甲双胍是口服降糖药物的代表,可与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已经被我国临床纳入一线首选药物[6]。二甲双胍可有效恢复胰岛素对腺苷环化酶的抑制作用,对肝脏糖异生进行直接抑制,使患者空腹血糖下降,并促进脂肪、肌肉等外周组织高效摄取并利用葡萄糖,通过合理调控肠道菌群、并促使肠道内胆汁酸浓度增强等途径对患者摄入的糖分进行充分分解,以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达到减轻患者体重的作用[7]。但二甲双胍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出现恶心呕吐等,因此初始剂量需要较小,并判断患者耐受程度,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何丰[8]等学者指出,治疗后,二甲双胍组FPG、HbA1c、hs-CRP、TC、LDL-C、TG水平低于常规组,HDL-C水平高于常规组,二甲双胍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常规组。

2.3 α-糖苷酶抑制剂

国内常用的α-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一般在进食第一口食物后服用,主要适用人群为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基础血糖并不达标的患者[9]。药物能够延缓多糖或双糖向单糖的转化过程,降低患者餐后血糖,并使得患者体重下降。曹邓晗[10]等学者指出,阿卡波糖可有效降低T2DM病人血糖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GIP、GLP-1、C-P水平安全可靠。目

2.3 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

磺脲类促泌药属于较为常用的降糖药物,通过药物刺激患者胰岛素细胞释放出胰岛素,达到降糖效果。同时与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ATP相互作用,使得钾离子通道关闭后,阻断其内流,对胰岛β包分泌胰岛素过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具有优良的降糖效果,与独特的市场优越性。而磺脲类促泌药已发展至三代,对于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或者对基础血糖、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可给于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中长效制剂,使用胰岛素联合磺脲类促泌药,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与胃肠道反应,因此临床不建议与胰岛素联合治疗[11]。

2.4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肾脏SGLT2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糖的排泄,降低患者血糖水平[12]。SGLT2还可以阻止患者总胆固醇水平上升,使得其维持在稳定状态,改善患者脂质代谢,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2.5 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PP-IV抑制剂)

可有效抑止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感促胰岛素分泌活性多肽(GIP)的消灭,提升内源GLP-1和GIP的水准,推动胰腺β体细胞释放出来甘精胰岛素,另外抑止胰腺α体细胞代谢胰高血糖素,进而提升甘精胰岛素水准,降低血糖[13]。

2.6 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药物包括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爱能)、吡格列酮(艾汀、卡司平),但临床使用较少。

3.注射剂

3.1 胰岛素

胰岛素也是临床最为广泛的药物,速效胰岛素产品是临床研究较多的方向,相比早期常规胰岛素,速效胰岛素显效时间、达峰时间均较短,可在餐前使用[14]。目前临床研制出多种长效胰岛素,患者可在睡前皮下注射,长时间控制患者血糖。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开始推广胰岛素泵给药模式,或者口服微囊的形式,取得了一定进展。

3.2 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类似物的特点主要可模拟正常状态下胰岛素的分泌过程,通过对人体细胞分泌胰岛素组成结构与成分分析,使用一定方式,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其中某段的氨基酸组合予以改变,可使得其理化或是生物学特征出现变化,因此可研发出胰岛素类似物更适合人体的代谢需求。

4.其他药物

临床上还有部分新型或使用率不高的药物,包括a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免疫调节药物、AGEs交联蛋白裂解剂、抑制葡萄糖吸收药物[15]。

5.小结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随着患者病程不断延长,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临床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分析患者病情,结合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定可行的方案,充分发挥药物治疗,并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积极控制患者病情,改善其预后。

猜你喜欢

磺脲降糖药葡萄糖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