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治进展

2021-12-02吕春盈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刮宫宫腔宫腔镜

吕春盈

(陆川县人民医院妇科,广西 玉林,537700)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主要与女性年龄、内分泌、炎症、使用药物及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年长、肥胖、高血压、糖尿病、HPV感染者以及乳腺癌长期使用莫昔芬者为好发人群[1]。EP患者中70~90%症状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部分患者伴有腺体增生、感染、坏死甚至发生恶性病变等。其并发症主要包括阴道炎症、不孕、贫血、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以及子宫内膜癌,对女性生命健康存在严重威胁[2]。因此探究高效、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极为重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此作出综述,阐述如下:

1 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1.1 阴道超声

阴道超声具有无创、便捷、经济且检查快速等优势,可对EP做出有效诊断,是目前临床诊断EP的首选检查方式,超声提示边界清晰的高回声结节,但是其不足在于对较小体积的息肉检查仅提示内膜增厚或异常,缺乏特异性,容易混淆宫腔黏连、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高慧霞[3]等学者研究表明,120例EP患者中98例经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达81.67%,余22例中5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8例误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5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长,误诊率为15.00%,4例漏诊,漏诊率为3.33%。因此得出结论,经阴道超声在EP诊断中操作简单、便捷准确。

1.2 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主要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增厚或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属于诊断与治疗兼顾的方式。但因术者操作时无清晰术野,只能凭借经验与感觉盲目刮宫,因此漏诊率较高,且息肉形态若较小、软,则不易刮除,若息肉形态较大、蒂部粗,则宫角靠近输卵管开口处易有残留,难以清除刮出。少数时候刮宫后取出的EP组织已经破碎,便易被误诊为增生期子宫内膜[4]。

1.3 宫腔声学造影

宫腔声学造影是指在阴道超声的引导下,向子宫腔内注入造影剂膨胀宫腔,加大子宫壁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声阻抗,以无回声区作为参照,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边界、形态、大小、位置、数量以及基底部宽窄等特征信息。翟瑞鸿[5]等学者作出相关研究,结果得出,宫腔声学造影具有省时、便捷、安全、并发症少以及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在超声医师指导下,可由妇科医生独立操作,更加清晰地显示宫腔情况及病灶形态,提高EP诊出率,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在超声介入室即可完成诊断,花费时间短,无不适感,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1.4 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对宫腔进行全面检查,明确息肉大小、数量、位置以及蒂部位置、粗细,同时在直视下切除病灶。文玉玲[6]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灵敏度40.4%,特异度72.5%,联合宫腔镜诊断灵敏度86.9%,特异度90.0%。李娜[7]等学者作出相同研究,将70例E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分别采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得出,采用宫腔镜检查的观察组诊出例数为35例,诊断准确率为91.43%,显著高于采用阴道超声的对照组检出例数25例,诊断准确率71.43%,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阴道超声作为无创检查方式,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是与宫腔镜相比,宫腔镜检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更高。

2 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2.1 药物保守治疗

李燕[8]等学者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地屈孕酮片治疗EP展开研究,结果得出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效果优于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疗,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风险。黄杭珍[9]等学者作出相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孕激素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血红蛋白水平更高,子宫内膜厚度更小,月经改善率更高,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以上可知,孕激素对改善患者月经,降低内膜厚度,抑制EP复发具有确切疗效。

2.2 手术治疗

EP的治疗目的以摘除息肉、缓解症状、降低复发和改善生育能力为主,而以往的药物治疗达不到理想疗效,严重者甚至需摘除子宫。因此多数患者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10-11]。EP治疗手术其中最广泛采用的是刮宫术,但其治疗过程中漏诊率较高,体积过大的息肉难以刮出,体积过小的息肉易有残留,从而引发子宫穿孔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宫腔镜定位后息肉摘除术在临床得到应用,该术式操作简单,快速便捷,但是操作中易使息肉组织破裂,且无法彻底清除息肉基底部与周围内膜,使繁殖性较高的部位再次增生,导致复发。因此此种手术方式更加适用于息肉体积较小、单发性或蒂部较细,易摘除的EP患者。相比之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取出术的适应范围更加广泛,是目前治疗EP的首选手术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该手术中电切环的切割深度与范围需严格把控,深度过浅或范围过小均可导致息肉残留或复发,深度过深或范围过大则会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对未来妊娠形成潜在隐患。而另一种手术方式,子宫内膜去除术的治疗原理是切除子宫内膜全层及下方部分肌层组织,第一代子宫内膜去除术以宫腔镜为媒介,术者能够通过宫腔镜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把握深度与范围,切除EP组织,因此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一旦操作不当,则易引起子宫穿孔、积血或膨宫液过多导致宫腔负荷过重等并发症。第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术通过射频、受控阻抗、真空管激光、化学物质等技术方法,达到对子宫内膜的破坏,且该手术操作为程序化设计,无需宫颈预处理、灌流介质,并且仅局部麻醉,对患者而言更加的安全、简单。

3 小结

E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临床至今未完全阐明,当患者出现疑似子宫内膜息肉症状,如异常子宫出血、月经不规律时等,需尽早就诊。诊断方式包括阴道超声、刮诊、宫腔声学造影以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治疗方式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刮宫术、微创手术,临床因根据患者不同年龄阶段、生育要求、病情程度等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诊治方案。

猜你喜欢

刮宫宫腔宫腔镜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瘢痕妊娠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诊断性刮宫术患者麻醉期间的护理效果分析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效果比较
屈螺酮炔雌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预防宫腔粘连1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