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2021-12-02张振业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血管炎紫癜

张振业

(融水苗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柳州,545300)

过敏性紫癜也称为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全身性小血管炎,主要特征在于非血小板减少的皮肤紫癜,会伴随关节痛与腹痛[1]。主要为3-10岁患儿多发,儿童发病率较高,并发症较多,且复发率较高,不及时诊断治疗,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2]。本文通过分析该疾病的病因与治疗方案,综述如下。

1.流行病学

过敏性紫癜儿童成人均可发病,主要出现在2-8岁的儿童中,男性高于女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以春秋两季居多[3]。

2.病因

2.1 感染

超过一半的HSP患者在发病前均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诸多研究显示呼吸道病原体与HSP存在相关性[4]。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副流感病毒,均为常见的病原体。在儿童中,微小病毒B19也是常见的病毒触发因素。还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与发病同样存在一定关系,感染后可出现HSP症状,随着HP被抗生素杀灭,患者体征与症状均出现消失[5]。

2.2 食物、药物

鱼虾、蛋类均是HSP诱因,部分药物异烟肼、磺胺类药、苯巴比妥、解热镇痛药均HSP发病存在一定关系[6]。

2.3 遗传因素

遗传背景在HSP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认为HSP发病与多种基因异常存在关系。目前还有研究指出,疫苗接种也会诱发HSP,包括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疫苗等,均会增加儿童患病风险[7]。

3.发病机制

在诸多资料中,并未了解到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但部分指标变化会对疾病产生一定影响,包括细胞免疫、细胞因子、体液免疫等变化,均会影响过敏性紫癜的规律[8]。IgA抗体在器官粘膜中占据重要位置,呈现了较高的趋势,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增强的情况,使得B细胞出现克隆化现象,因此可发现其发病机制[9]。血清补体增高,会直接影响患者免疫系统,是的患者发病。细胞因子中,内皮素-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细胞因子的主要形式,研究发现,在急性期患者中,发病与ET存在一定关系,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出现变化后,对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也存在一定影响[10]。细胞免疫T细胞功能紊乱,会直接影响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Th1/Th2的平衡关系会直接影响患者免疫调节,尤其是Th1细胞处于失衡状态下,Th2细胞会出现活化,使得细胞因子出现增加,合成大量B细胞,引起血管壁炎性反应,引发过敏性紫癜。

4.治疗

4.1 一般治疗

由于HSP属于自限性疾病,大多患者治疗会选择对症治疗,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预防并发症,一般治疗需要寻找诱因,发现病因,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肾脏毒性药物的使用。常规药物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4.2 常规药物

抗过敏治疗中可选择抗组胺 H1受体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11]。临床常用西咪替丁,能够竞争性拮抗组胺,组织组胺激活小血管H2受体,使得通透性降低,减轻粘膜、皮下组织水肿出血。另一方面可调节淋巴细胞功能,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和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增加抗体产生。在新研究下,西咪替丁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抑制炎性介质分泌,改善患者过敏症状,目前西咪替丁疗效理想,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理想[12]。尼莫地平也是临床使用率较高的药物,可抑制血管壁钙离子内流,调节细胞内钙水平,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抑制血管活性物质,血管活性物质减弱后,血管损伤会出现减少,血管炎症状也会改善。孙靓[13]等学者认为,玉屏风颗粒联合西咪替丁,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外周血免疫学指标。

抗凝剂中,可选择肝素、尿激酶,目的在于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糖皮质激素(GC)对宿主免疫反应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减少促炎症介质产生。董玲娜[14]学者认为,甲泼尼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确切,不但提升了治疗有效率,对患儿肾功能起到了保护作用。目前丙种球蛋白也是临床使用率较高的药物,丙球中IgG亚类组成接近正常成人生理状态,能够使得患者血清中IgG恢复正常,减轻损伤,调节免疫功能。其次丙球可改变抗原抗体比例,容易被机体清除,不会出现沉积,且丙球可消除过敏原,反馈抑制抗体,调节免疫功能。有学者指出,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能够有效改善肾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功能,降低尿蛋白。对于严重胃肠道受累的患者,分别选择皮质类固醇作为治疗。在诊断出胃肠道受累的HSP后,首先服用低剂量的类固醇,症状持续,需要其他治疗方案。

4.3 其他药物

其他治疗还包括扁桃体切除、血浆置换等,血浆置换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还有学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材治疗,可减少患者肾损伤,缩短紫癜消退时间,减少了关节疼痛与腹部疼痛时间。

5.小结

过敏性紫癜是小血管病变导致的系统性血管炎,表现为血液溢于粘膜或皮肤下,会出现瘀斑,伴随腹痛及关节肿痛。发病原因较复杂,药物治疗方案较多,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因素诱导,与药物感染均存在一定关系。目前临床仍需要不断研究该疾病的变因及机制,提高治疗预防方案,推动该疾病研究。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血管炎紫癜
血管炎的分类及ICD-10编码探讨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一项单中心十年的血管炎住院病种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说说过敏性紫癜
高龄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性肾衰竭患者1例报道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在应激性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兼结核潜伏感染者一例
西咪替丁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