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算”不“简单”
——探讨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1-12-02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玉带实验学校徐翠霞

数学大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展开式分配律变式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玉带实验学校 徐翠霞

一、在比较变式中感受“简便计算”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让学生正确运用简便计算,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运算能力等有重要作用。因此,计算教学中,教师常常在比较变式中让学生感受简便计算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中出现的错误,如让学生比较“125×(8×6)”“125×(8+6)”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可以运用什么运算定律辅助计算?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的结构特点。乘法分配律是几个运算律当中最复杂的一个,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的特点,然后给左右两边的式子分别取一个生动形象的名字帮助学生记忆。字母表达式的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形式,我们可以把它叫合并式,表达式右边是两积之和的形式,我们把它叫展开式,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既可以由合并式变形为展开式,也可以由展开式变形为合并式,方便学生表达。再如计算“25×99 ”时,要把99 写成(100-1),那“25×99+25”还要把99拆成(100-1)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变式中知道,25×99 是把合并式写成展开式后比较简便,而在加上25 后,是把展开式变成合并式。因此,比较变式中运用简便计算,不仅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还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在算法多样中享受“简便计算”

学生到了四年级以后,自身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通过学习简便运算,能够激发他们参与计算练习的兴趣。当然,在简便计算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对计算的理解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呈现出来的计算方法也不相同。面对一道简便计算题,学生对数的合理拆分是后续准确使用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因此,科学、合理地拆分数的成功体验对有效提高学生对数的敏感度意义重大。

例如,计算“125×88”,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拆分哪个数?怎么拆分合适?将不同的拆分方法板书在一起,大致会出现125×(80+8)、125×(8×11)、125×(4×22)、(100+25)×88、(25×5)×88、 125×(90-2)等形式。学生在结束拆分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拆分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求学生在拆分数的时候要考虑为运算定律服务,让学生确定了备选拆分策略之后动手计算,进而帮助学生优化解题思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尽情享受“简便计算”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简便计算的兴趣。

三、在实际生活中理解“简便计算”

其实,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计算,很多学生不仅对简便运算不陌生,还具备一定的简便计算思想运用意识。

例如,在简便运算教学中,教师因为“564-197=564-200-3”的计算错误而不停地告诫学生:“多加要减,少加要加,多减要加,少减要减。”在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计算算理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教师的几句“至理名言”,很难对学生有所帮助。此时,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积极引导学生理解简便计算算理。如“687-198”可以结合买东西时付款来理解算理,如买东西要付198 元,但零钱不够,付了整200 元,找回2 元。再如“687-201”,可以先付200 元,再付1 元,这种付款经验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比较容易。

四、在错例分析中剖析“简便计算”

新授课后,教师可以安排以“改错”为目的的一节数学课,重点以如何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存在的错误,集中分析,统一订正,更好地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改错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把学生平时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收集、汇总,然后印刷出来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改错,然后组织学生对常见的错题进行讨论,找到出错原因,统一订正,真正做到了防微杜渐。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计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优化的数学思想,应当贯穿于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的生涯。

猜你喜欢

展开式分配律变式
数形结合 突破难点——“乘法分配律”教学新探索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泰勒展开式在函数中的应用
二项式定理培优卷(B卷)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求二项展开式中系数绝对值最大的项的一般方法
二项展开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