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究

2021-12-01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视域师生图书馆

尹 敏

(阜阳师范大学图书馆 安徽阜阳 236037)

高校图书馆是各个高校不可缺少的设施之一,其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承担教学服务和科研服务的任务,同时是促进师生学术文化交流的一线场所,并且需满足在校师生的文化消费和精神需求的交流活动中心[1]。基于此,为扩展和延伸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外加国内外第三空间概念的引入和研究,促使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发展。

“第三空间”的理念起源于美国,由美国的一名社会学家发表在《第三空间》的书中,其含义是“第三空间”在包含了第一空间(物理空间)和第二空间(精神空间)的同时存在的公共空间,并且其不受利益和名利关系的影响。

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文化空间、社交空间以及休闲空间,其介于教室和课余空间两者之间,具备舒适轻松的和谐氛围以及学习休闲娱乐的功能[2]。高校图书馆是以服务性为基础,因此保证服务的优质性,是各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要内容。为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图书馆的服务需要不断更新以及多样化。因此,从“第三空间”角度出发,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现状、服务模式创新的目的以及策略,使广大师生更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以及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进程。

一、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概述

(一)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存在的不足。

1.“重藏轻用”的理念面临挑战。当下各个高校图书馆均以文献信息资源向在校师生提供服务,尽管本质没有发生改变,“重藏轻用”的理念仍旧存在图书馆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但是该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以及未来图书馆的发展[3]。“第三空间”图书馆,是以向广大师生群体提供文化服务为目的,其价值的体现,是其利用率的高低。广大师生群体对其利用率越高,其价值越高,因此,应该消除“重藏轻用”的理念,使文化传承最大化、服务最大化,以此实现高校图书馆价值的体现和创造。

2.缺乏个性化服务理念。所谓个性化,就是所提供服务是否为在校师生提供方便,满足信息服务需求。随着各高校图书馆的环境以及条件逐渐提升,资源以及服务的同质化,则成为图书馆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第三空间”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应当满足在校师生自由利用资源的需求,而不是限定在智能查阅以及借阅的规定中,利用个性化服务理念,吸引更多的在校师生进入图书馆,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4],并且在不断服务中发现问题,优化问题,无需效仿其他图书馆的理念。

3.缺乏休闲服务空间理念。现在图书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用于收藏图书资源的空间,而是成为向在校师生提供阅读空间、学习研究空间以及文化休闲空间。高效管理者以及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创新图书馆服务空间理念,最大程度发挥图书馆公共文化传播与休闲结合的效果。

(二)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优势。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各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传统服务模式的区别包含两个方面:

1.传统服务的扩展。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是向在校师生提供文献服务,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是向在校师生提供文献资源服务的同时,向在校师生提供自主学习、休闲活动研究交流的场所[5]。

2.服务空间的延伸。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是单空间服务,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则是单空间至物理空间以及虚拟空间的延伸,将两种空间结合为一体的第三空间,其使图书馆成为一个虚实结合、多方协作、开放共享的综合性文化服务空间[6]。空间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向在校师生提供便捷的服务,使在校师生可以体验和享受良好的服务。因此,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通过自身的特点可将更好的服务提供给在校师生,增加图书馆的利用率。更佳服务的体现则需要扩展传统服务以及延伸服务空间。

(三)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目标。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目标是针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模式实行变革。以文化交流、融合、传承、学术创新为方向,通过多功能空间建立文化特色的图书馆品牌。因此,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创新方向包括四个方向:

1.打造国际文化服务品牌。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创新需将自身的服务打造成品牌,因此,需制定文化服务品牌战略,以文献资源为基础,结合开放的交流空间、优质的服务内容,提升图书馆自身的知名度、在校师生心中的认可度以及认知度[7],创建图书馆文化传播的第三空间品牌。

2.具备自导式服务模式。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采用以在校师生为中心的自主服务管理,向在校师生提供自导式服务模式,该模式主要体现在在校师生通过自主服务管理,完成自觉、自主、自律等自身行为的管理,营造良好的休闲阅读、文化交流的氛围[8];同时,通过自主服务管理使图书馆在轻松、文明的情况下运行;并且,可强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创新意识以及管理思维,促进在校师生实行自主管理。

3.实现虚实结合的一站式开放性服务。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提供实体空间服务的同时,具备虚拟咨询服务、知识信息服务的虚拟空间服务,打造多空间服务,实现图书馆的网络化、全球化、开放化以及共享化,完成资源最大程度地利用以及服务功能的整合[9],实现图书馆协同运作,使图书馆具备虚实结合的一站式开放性服务能力。

4.具备人性化管理制度。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建设需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应融入人文因素,实行人性化管理制度,以此促进在校师生对图书馆的认可;并采用多种管理机制,促进图书馆价值的实现。

二、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框架

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是顺应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所采取的必然手段,可为广大师生在进行科研活动、学习交流以及消遣轻松时提供重要场地。尽管不同高校图书馆的形态结构、空间面积以及格局等存在差异,但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与架构设计理念大致相同[10]。在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模式基础上,结合“第三空间”的图书馆定位和拓展服务内容的需要,实行空间再造,以此适应功能多样化和创新服务的需求;同时,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空间改造,可更好地顺应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目标,并对学校的特色学科专业实行宣传,打造高校图书馆空间文化品牌,将全新的生命力融入图书馆中。

空间再造过程中,空间功能的布局设计需结合实际情况完成,最大程度实现动、静分离,优化功能空间分布,完成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再造后功能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1.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以图书馆数字资源和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为基础,并通过特殊设计后,整合互联网资源,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完成各种参考咨询以及信息获取的一种写作服务[11],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在校师生的不同需求,是其主要特点,将多样性的信息服务提供给在校师生。

2.学习共享。学习共享以开放、共享、交流以及互动等为核心,向在校师生提供相关服务。其具备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等特点,可提升图书馆对于在校师生的吸引程度,在校师生通过该服务完成咨询、协作等内容服务的同时,可享受虚假服务,使在校师生在互联网上课以实行学习、交流等[12],例如虚拟学习社区、微课堂等虚拟服务。

学习共享服务模式是信息共享服务模式延伸和提升,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支持学习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能够完成互动、协作、共享学习环境的营造,提升学习效率。

3.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服务模式,是一个运用工具进行相关活动的社区活动中心。在校师生可在创客空间内提出创意,通过交流和互动进行创意实践。该空间可为创客活动提供场地组织创客活动等,提升图书馆的文化交流。

三、服务模式创新的空间再造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一)高效图书馆服务现状。高校图书馆在当下信息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其虽然一直竭力实现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转型,但是由于理念、思维、设施等因素,导致其一直没有转型成功,图书馆还是采用传统的查阅、借阅的服务模式为主,校内师生对于图书馆的利用率则较低,众多大学生均通过智能终端进行信息查询,甚至出现课后时间去校外图书馆学习、交流等现象。

(二)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空间再造策略和服务创新。

1.构建多元化学习的物理空间。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的改造,是指对图书馆物理空间实行功能的再造以及创新。物理空间的布局再造依据动、静划分的理念,规划合理的布局,打造舒适、令人愉悦的个性化的环境空间实现放松、学习为一体的舒适阅读体验[13]。

合理的布局规划、良好的阅读环境,可提升图书馆的利用率,也顺应图书馆“一切为了更好地服务”的服务理念,同时提升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价值[14]。物理空间实行改造、创新后,建立传统图书馆不具备的多元化空间,使其极大程度上区别于传统的图书馆。

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再造,我们可将其定义为定义为“三心一所”。即自主学习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以及信息获取场所;是实现学习、研究、交流为一体的学习活动空间,方便广大师生们参与各种活动的基地。

因此,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再造创新,是实现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基础。对当下国内一些高校调查了解后,发现各个高校在“第三空间”视域下的图书馆创新服务上均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并且提高高校师生在图书馆的多样化需求的满意度。

2.提供方便快捷信息获取手段和方式。当下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的呈现方式以及获取渠道均呈现多元化。众多大学生在信息喜讯以及查阅时,采用的方式均为互联网电子智能化,纸质资料则处于“冷宫”边缘,长期冷落。随机选取M高校的200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统计学生在信息查询时使用的方式,结果见表1。

表1 查询方式统计结果

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2000名大学生中,仅有极少数的大学生会选择查阅纸质资料,其中,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纸质资料的查阅也仅是大致浏览,甚至许多纸质资料从没有被使用过。该结果中,纸质书籍类期刊的利用率极低,其自身的价值无法发挥[15]。针对该现象,服务模式创新的空间再造可依据校内师生的需求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纸质书籍类期刊的利用率,向师生提供信息获取和查询的便捷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在资料查询区配置打印、复印、扫描等设备,方便师生对所需要文献资料的获取。

(2)再造资料阅览区空间,并且配置电脑等辅助设备,使师生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实现纸质书籍期刊与电子期刊结合的。

(3)在休闲区内安置书架,摆放在校师生普遍喜爱的文学艺术类期刊。

实践后,统计结果表明,经过上述实行后,在校师生对于图书馆的利用率明显增加,并且深受学生欢迎。

3.构建社交活动空间。高校图书馆主要针对的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以及教职人员,因此,应该以大学生的需求为主要参考点。大学生在校内除了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以外,还需要社交空间。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因此社交空间是区别于宿舍和教室的空间,而图书馆是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以外,可以进行娱乐和社交的最佳场所。

第三空间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空间再造,可以扩展大学生社团交流空间,最大程度给同学们创造展现和锻炼自己能力的平台,通过社交活动空间的再造,完成学术文化交流体系的设计,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空间再造,可通过不同的服务空间,开展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增加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大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第三空间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空间再造可为信息共享交流提供所需空间,以此吸引大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积极参与知识讨论、交流以及创造。

4.建立“虚实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虚实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是第三空间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空间再造的升级,该体系的建立需要是以实体空间为基础,同时借助信息网络将信息咨询、知识获取等服务提供给在校师生。

第三空间视域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要重视第三空间的网络化建设,利用移动终端向师生提供知识的实时共享服务,促使馆藏信息资源深度开放,实现资源100%的利用率。

四、结论

针对当下基于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展开分析后,提出服务模式创新策略。通过空间再造完成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实现自主学习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以及信息获取场所,体现基于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价值,同时提升人与信息、人与人的互动、交流以及共享。并且通过虚实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的学习、休闲娱乐的需求,发挥图书馆价值最大化,体现图书管真正的作用。

猜你喜欢

视域师生图书馆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图书馆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去图书馆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