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加尔绘画的艺术情感与创作灵感
2021-12-01朱兆辉
朱兆辉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一、夏加尔绘画的历程
夏加尔1887年出生于白俄罗斯一个犹太血统的底层市民家庭,由于犹太对于人像绘画的禁忌,所以年轻时代的夏加尔画肖像画背负着多少压力,但是他有陶醉与绘画带给他的乐趣,在艺术天赋上从小就显现出来。求学期间,夏加尔色彩张扬,大胆尝试的画风与老师的方法以及当时的现实主义手法背道而驰。直到夏加尔进入著名的兹万采娃学校时,自由的绘画教学才让他感到轻松,在导师的自由教学中,夏加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实现了自己的色彩和空间造型。建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到1909年开始,夏加尔开始注重绘画的核心问题,就是创造力。在《自画像》(1909)中,夏加尔最后艺术体系中呈现出的一些特点,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羁旅法国期间,夏加尔吸收了印象派的马奈、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塞尚、凡高、高更、野兽派的马蒂斯、毕加索等等的理念,而且还接受了梵高和高更的艺术观点。巴黎带给了夏加尔新的血液,也为他的艺术作品注入了新的主题和可塑思想。在巴黎的那副成名作品《光——自由》《土地与村庄》《七个手指的自画像》等都是那个时期的作品。他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营造了一个充满梦话色彩的童话世界。在1914年,夏加尔在柏林举办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画展。
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夏加尔不得不滞留在俄罗斯,1922夏加尔开始了长时间的流亡生活,他只有离开自己的故乡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但是“夏加尔的鞋上永远沾有俄罗斯的泥土”这是不可改变的。犹命中注定一样,夏加尔从此过上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作品也不断的求新求变,越来越有自己的独特语言。
至1952年,夏加尔开始涉猎绘画以外的创作,在壁画,彩绘玻璃,陶瓷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60岁的夏加尔经历了几次饥荒和战争,这个时候的夏加尔对于绘画已经没了年轻时的热情,不过作品越加成熟,这些都与他的信仰有关。他的作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在于他的所有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的暗示——爱。
二、夏加尔绘画中情感表达
(一)狂热的艺术理想。关于马克夏加尔,很长一段的时间,他被批评家称为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现代艺术大师。整个20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各种流派相继出现,有好多自由者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夏加尔就是其中的一位,既不属于印象派,也不属于立体派还是表现主义,他一直都游离于门派的边缘,他的作品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特点,手法又有表现和立体派的痕迹,用“超现实主义”来形容夏加尔的作品,本该合适不过,后来超现实派推夏加尔来作为超现实派的先驱,结夏加尔拒绝,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一个流派符合他,对于流派,夏加尔从未感到适合。
罗丹曾说:“世界上没有比冥想和幻思更使我们幸福,这正是现代人忘却的东西。”过度的沉迷与幻想,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不实际,但是夏加尔作品却让我们感到向往和美好,那是因为夏加尔的作品中有关于爱的信息,艺术家最值得庆幸的就是艺术作品能够与观者达成共鸣,夏加尔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诗一样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赞美是其作品的永恒主题,“诗是人生,是一种精神状态。”所以爱是任何一个人所向往的。只能说夏加尔是一个传输爱的力量的伟大魔术师。作品中,色彩单纯又表现,画面布局怪诞,从绘画形式上来看是这样的,画面永远都传达出诗歌一般的气质,让人激动而又感觉到温馨。夏加尔这样认为:“在我们这个道德败坏的世界里,每一事物都会改变,只有心灵,人类的爱和探索神灵的努力是例外。绘画,像所有的诗一样,是神灵的一部分。”
他那作品中飞舞的人物形象,一种错位了的空间,像是时空穿越一样。超现实的表达,道出了夏加尔的意图,爱是最伟大的,错位的空间霎时有了一种时间停顿,变成永恒的经典。有大部分的作品中是夏加尔童年的马车,小木屋、山羊和母牛、自己的家人与邻居。这些都是他抹不去的记忆,这些小时候的家乡人物景色在夏加尔这里找到了出场的方式。他的画布变成了一个童年的舞台,将他童年时所有的情感,记忆都展现出来。无论是蓝色的乡愁还是紫色的爱情故事,都是那么充满了向往与美好。夏加尔作品中无论是大片的红色,紫色,还是绿色的牛,永远都是那么奇幻和梦境的色彩,这些都是巴黎赐予他的。
(二)爱情的诠释。夏加尔对于爱的表达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他对于自己爱情的描写。这也是大家喜欢他作品的重要原因。在恋爱方面,夏加尔自己觉得就像一个傻瓜。之前喜欢的女孩都以自己太过于腼腆而分手,他跟贝拉的婚姻,带给了他甜蜜纯洁的爱情。夏加尔和贝拉纯洁的爱情以及婚后的幸福生活带给了夏加尔绘画的奇迹。一系列作品中浪漫的飞翔的形象都是夏加尔所有作品里面最值得探讨的最具意象色彩和最浪漫的作品。代表性的作品《小镇》(1914~1918年)、《生日》(1915~1923年)、《白领贝拉》(1917年)、《散步场所》(1917年)、《街上空中的恋人》、《拿着酒杯的双人肖像》、《埃菲尔铁塔下的一对夫妇》(1938~1939年)等作品。均表现出了甜蜜爱情。每一幅作品中的飞翔,姿态都不一样,这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图1 《埃菲尔铁塔下的一对夫妇》
图2 《散步场所》
夏加尔是纯朴的,对于爱情也是最纯净的,就像他的作品一样,永远透着朴实无华的气质。在夏加尔的绘画世界里,只有爱,才是人出身的起点和终结的终点。后来,夏加尔短暂地做过教师,但是很快就辞职,他又重新拿起了画笔,这一次他觉得以前的单纯的绿色,紫色都已经无法表达他看到的世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得出夏加尔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当他到了美国后,妻子的去世使得他更加对自己的以前倍加怀念和向往。从夏加尔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于贝拉的情感和对于故土的记忆越加强烈。夏加尔到了他人生的晚年,他依然留恋他的故乡,这种情节根深蒂固。
三、夏加尔绘画创作灵感来源
夏加尔在他的作品中创造出了祥和宁静的完美世界:人类和动物都活在一个互相和谐融洽的环境中。他以他的表现方式表现出了对故乡的眷恋,在宗教性意味中得以升华。比如他的代表性作品《我与村庄》,作品中的牛头、挤牛奶的女孩,农作物、田野跟屋子都超乎现实的置于画面中。人与动物深情的眼神交流体现出了犹太人对家乡小镇子深厚的情感。宗教情节根植于夏加尔内心,他在作品中极力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观者,能够让宗教徒在他作品中觅到精神寄托的家园。让所有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个体都能感受到上帝对他们最无私的爱。
图3 《我与村庄》
图4 《玻璃酒杯及双重肖像》
到底是艺术产生了宗教,还是宗教产生了艺术,其实是一回事,在人们没有兴趣分别的时候,艺术与宗教有共同的渊源,这也充分说明艺术与宗教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浓郁的宗教气息是夏加尔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底蕴。夏加尔本身就是一个宗教徒,人神不分就是宗教的主张,人与动植物还有没有生命的个体都能够很好地融洽,夏加尔很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人、动物、农具、房屋都像时空转换一样,巧妙的放置在了一起。毋庸置疑,是宗教给予了夏加尔最大的艺术养分。他的艺术作品的母题就是来源于宗教。古今中外伟大的艺术作品大多与宗教有关系,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好多作品,布格罗,包括中国的敦煌壁画等。整个西方绘画史,就是一部宗教艺术的演变史。夏加尔也从来都不避讳宗教对他绘画的影响。
无论是宗教,还是爱,在夏加尔这儿都是平等的位置,宗教中本身就孕育着博爱。夏加尔的绘画艺术,爱是启蒙,爱也是诗歌,爱不是理论所支配的,当然爱更不是空想,因为我们的本体是爱,我们由爱来组成。无论是对于家园、爱情、还是世界上所有的有或没有生命的个体,爱都是公平的,当然也是永恒的!
夏加尔是20世纪最令人敬佩也是最让人费解的伟大艺术家,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充满幸酸,悲伤中又带着温暖。它的力量巨大而深远,到现在我们还在他的艺术中不断的汲取爱的营养。一个复杂的艺术个体,经历了毫无相干的地域文化,多年的生涯中需求生命的平衡,天真与世故,清高而又谦虚,忧郁与幽默,就像他自己看自己一样,一个是来自俄罗斯小镇的犹太村民,一个是传递博爱,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