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丝轴向环聚辅助肱骨干横行骨折复位和临时固定

2021-12-01陈波涛樊效鸿王柄棋邓小彬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断端克氏钢丝

陈波涛,樊效鸿,王柄棋,邓小彬*

(1.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骨科,重庆 40008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0075)

钢丝环扎辅助骨折复位是骨科临床常用复位方法,在斜行或螺旋型长骨干骨折应用更多。对于肱骨干横行骨折来说,通过钢丝环扎或者克氏针维持临时固定非常具有挑战性,借助钢板或其他器械辅助复位会剥离较多软组织来提供操作空间,加重损伤和出血,器械过多也会妨碍进一步操作[1-2]。而横行肱骨干骨折要求尽量良好复位和坚强内固定[3-5],因而往往花费较多时间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和固定,术中不满意返工率高,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创伤和出血。本研究纳入我院骨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48例肱骨干横行骨折,回顾性分析术中辅助复位方式。其中,17例患者使用钢丝顺骨干轴向聚拢辅助复位,与31例患者采取其他辅助复位方式对比,结果显示该技术简化了手术过程,复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新鲜闭合性肱骨干骨折采取手术治疗,按照AO/OTA分型为A3型骨折;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排除标准: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肿瘤等疾病导致的病理性骨折。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共纳入48例A3型肱骨干骨折,男27例,女21例,年龄21~65岁,平均(46.2±10.6)岁。按照是否采取钢丝轴向环聚技术辅助复位分组。17例为观察组,使用钢丝轴向环聚技术辅助复位,男11例,女6例,年龄22~62岁,平均(47.4±10.3)岁。受伤原因:交通伤9例,跌伤8例。31例为常规组,辅助复位器械包括克氏针、持骨器、钢板、复位钳等,男16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45.2±11.8)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4例,跌伤17例。所有病例常规进行X线和CT检查。

1.2 治疗方法 全身麻醉,仰卧位,上臂外展约80°置于可透视手术台,术中保持前臂屈曲旋后位。以肱骨干骨折为中心设计切口,采取外侧或前外侧入路,一般切口长约6~8 cm。以骨折断端为中心切开皮肤后,小心分离暴露骨折断端及远近端骨干,必要时暴露桡神经。清理骨折断端,为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预留放置空间,在距离骨折断端远近侧约2~3 cm处,以直径1.5~2.0 mm克氏针,大约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垂直于骨干钻孔。克氏针钻孔应避开接骨板放置的骨接触面,以防影响接骨板的放置或放置后不能去除钢丝。骨折两端穿入钢丝后,在骨干两侧拧结收紧复位,同时以弯钳夹持骨折断端处调整对位对线,对位对线良好后拧紧钢丝结。最后,将接骨板放置好,两端分别以不少于3枚螺钉固定,根据情况使用加压螺钉技术。透视检查骨折复位固定质量,去除轴向环聚的钢丝。冲洗后关闭手术切口。操作示意图见图1。

a 复位前在骨折断端2~3 cm处用克氏针钻孔 b 从克氏针钻孔处穿入2扎钢丝 c 收拢钢丝,骨折断端对位,加压收紧后放置钢板固定 d 钢板固定完毕后移除钢丝

1.3 术后处理和评价指标 术后悬吊制动4周,逐步进行肩肘功能锻炼;术后1、3、6、9、12个月复查摄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上肢功能评定表(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6]。

2 结 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5.6±9.7)个月。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有1例切口浅层感染,通过清创引流后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经辅助石膏制动后骨折愈合。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均较常规组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DASH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DASH评分比较

典型病例为一28岁男性患者,因车祸致右臂及前臂肿痛伴活动受限2h入院。入院诊断为右侧A3型肱骨干骨折合并右桡骨干骨折,肱骨干及桡骨干骨折均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借助钢丝轴向环聚辅助肱骨干骨折复位和临时固定。术中术后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术后9个月骨折愈合,肩肘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2~6。

图2 术前X线片示肱骨干横行骨折,内侧有一小蝶形碎块

图3 肱骨干骨折复位前在骨折断端两侧钻孔,穿入钢丝

图4 逐渐收拢钢丝,调整肱骨干骨折断端对位进行复位后加压收紧,直视下见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图5 术中正侧位透视所见肱骨干骨折复位情况和轴向环聚的钢丝

图6 术后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达到良好的复位和固定

3 讨 论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长骨骨折的3%,占肱骨骨折的20%,每年发病率约为13/100 000[4,7]。目前,肱骨干骨折多主张手术治疗,钢板固定是肱骨干骨折内固定的标准方式[3-5]。对于AO/OTA分型中的A3型肱骨干骨折,其横断骨折的特点使得常规辅助复位方法,如克氏针固定、钢丝捆扎、复位钳等方式难以实现,对具体复位方式的研究报道并不多[3,8]。有文献报告借助钢板联合钢丝环扎辅助复位,会剥离较多软组织,需要提供更多的操作器械[8-9]。也有作者使用克氏针合拢器辅助复位,认为能起到良好的辅助固定,操作相对复杂[2]。因而,A3型肱骨干骨折往往花费较多时间对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及钢板固定,术中不满意的返工率较高,手术时间长,也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被认为是很难维持临时复位的骨折类型之一[1-2]。

本研究表明采取钢丝顺长骨骨干进行轴向聚拢的辅助复位,和常规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因此,该辅助复位技术简化了A3型肱骨干骨折复位过程,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在尺桡骨干骨折复位时实施。

笔者认为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轴向钢丝环形聚拢和克氏针临时固定比较具有可靠性和便利性;(2)断端两侧钻孔不要求严格在同一水平面;(3)能够通过钢丝环聚进行加压;(4)在钢丝逐渐加压收拢过程中,可以调整断端对位对线,和其他辅助复位方法相比,能解决控制A3型骨折临时固定最困难的旋转移位问题;(5)和其他复位器械相比,具有器械简单,操作便利的优势。当然,这一简单技术术中仍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克氏针钻孔应距离骨折断端2~3 cm,术前及术中应仔细观察骨折线走向,若骨折两端存在隐匿性纵向骨折线,应注意避免在邻近部位钻孔,可以向两端调整钻孔位置或者垂直纵向骨折线平面钻孔;采取2匝钢丝在骨折两端分别穿孔,在骨干两侧同时进行加压,使力的分布更加均匀,减少骨折的成角移位。

总之,本方法技术简单,骨折周围软组织剥离少,出血少,无需额外器械,复位及临时固定效率高,无手术并发症,是辅助A3型肱骨干骨折复位和临时固定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断端克氏钢丝
双侧肱骨近端骨折伴肱二头肌肌腱断裂1例
扭转角度对桥梁缆索钢丝组织的影响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一种低压钢丝编织蒸汽橡胶软管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