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扎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及iEMG的影响

2021-12-01陆博逊

河北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肩袖活动度肌力

陆博逊,万 鹏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 100038 2.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16)

肩袖损伤主要与肩袖血供不足、创伤、肩部慢性撞击有关,多表现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调查显示,临床约70%肩关节疼痛因肩袖损伤所致,若未及时处理,可影响其正常生活与工作,从而降低其生活质量[1,2]。目前,轻中度肩袖损伤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其中以康复训练应用居多,等速肌力训练涉及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等速离心肌力训练2种模式,其目的在于改善肌力,恢复肢体功能。肌内效贴扎技术为新型康复技术,可通过持续性牵拉达到缓解疼痛,减轻肌痉挛的目的[3]。现有资料证实,等速肌力训练及肌内效贴扎技术在运动训练、康复医学领域中均取得较好效果[4],但专门针对肩袖损伤患者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拟应用等速肌力损伤联合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肩袖损伤进行干预,并分析其对肩关节活动度、肩袖肌积分肌电值(iEMG)、肌肉萎缩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我院119肩袖损伤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外科学》诊断标准[5],表现为患肩疼痛、活动受限、力弱,外旋抗阻试验呈阳性,结合MRI检查结果确诊轻中度肩袖损伤(斜冠状位上撕裂短距离<30mm);②年龄18~70岁;③均为单侧病变;④患者及家属知晓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肩部疾病;②其他疾病所致颈肩部疼痛;③肝、心等功能异常;④患侧肩关节手术史;⑤近期注射皮质醇类物质;⑥临床资料欠缺,依从性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60)。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患侧、损伤原因、临床表现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急性期以制动为主,涉及握拳、屈肘活动、摆钟、划圈、等长收缩;缓解期以被动训练为主,涉及肩关节外旋、内收;康复期以主动训练为主,如平面运动、肩袖稳定性训练(肩梯、肩滑轮)、牵拉与抗阻训练等,注意循序渐进训练。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取等速肌力训练+肌内效贴扎技术,①等速肌力训练步骤:应用HUMAC2009NORM多关节等速测试与训练系统,a CPM持续被动运动:涉及关节冠状面外展内收、水平面外旋内旋和矢状面后伸前屈,角速度15度/s,5min为1组,共3组,组间休息1min,每做完一组重新设置肩关节活动度,以患者耐受为宜;b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涉及肩关节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和后伸前屈,速度分别为120度/s、90度/s、60度/s,10次为1组,共3组,组间休息1min,1次/d,训练结束后冰敷15min;②肌内效贴扎技术步骤:应用东莞市欧纳克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肌内效贴,取坐位,患肩自然下垂,第一条采用X型贴布,中间痛点为锚,向两端延展,如图1所示;第二条选择I型贴布,自然拉力,以肱骨大结节为锚,沿冈上肌延展止于肩胛骨冈上窝,如图2所示;第三条采用灯笼型贴布,以中度拉力沿上臂纵轴固定包覆盂肱关节,两端分别固定于锁骨中段上方和三角肌粗隆下方;另一条贴布沿矢状面方向,中间包覆肩峰周围,两端分别固定于胸与背部,如图3所示。第四条采用Y型贴布,以肱骨大结节为锚,用自然拉力分别向肩胛骨冈下窝方向和肩胛骨外侧缘上部方向贴起,如图4所示。注意同时使用贴布,按照顺序贴扎,12h/次,1次/d,6d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1d。两组连续干预4个疗程。

图1 X型贴布

图2 I型贴布

图3 灯笼型贴布

图4 Y型贴布

1.3观察指标:①疼痛程度: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个疗程后、4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估,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②肩关节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个疗程后,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7]从功能活动(10分)、前屈肌力(5分)、前屈活动度(5分)、满意度(5分)等4个维度评估,分值越高肩关节功能越好。③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个疗程后,采用量角器测定肩关节前屈、内旋、外旋、后伸4个方向的主动活动度,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④肩袖肌iEMG: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个疗程后,应用德国Biovision表面肌电图仪,测试肌肉为三角肌前束、中束、后束,于肩外展时记录iEMG。⑤肌肉萎缩程度:干预4个疗程后,应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3.0 T Prisma超导型MRI扫描仪进行检查,采用Wamer分类法评估肌肉萎缩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或重度,或采用冈上切线征评估肌肉萎缩程度,即冈上切线征阳性提示肌肉萎缩,对应Wamer分类法中度或重度萎缩[8]。⑥生活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个疗程后,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2 结 果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2个疗程后、4个疗程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干预前两组UCL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4个疗程后观察组功能活动、前屈肌力、前屈活动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干预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4个疗程后观察组前屈、内旋、外旋、后伸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干预前两组肩袖肌iEM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4个疗程后观察组角速度60度、120度外展时三角肌后束、中束、前束iEMG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干预4个疗程后观察组肌肉萎缩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6。干预前、干预4个疗程后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4个疗程后两组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7。

表2 两组VAS评分分)

表3 两组UCLA评分分)

表4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度)

表5 两组肩袖肌

表6 两组肌肉萎缩程度n(%)

表7 两组SF-36评分分)

3 讨 论

肩袖损伤是50岁以上人群中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据统计,60岁人群中肩袖损伤发病率达54%,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9]。肩关节为复杂球窝关节,其周围肌肉(三角肌、冈下肌、小圆肌)多且薄弱,一旦遭受创伤、运动损伤时,极易导致肩部疼痛,因此将肩关节肌力训练纳入肩袖损伤康复治疗中尤为必要。

等速肌力训练属于特殊运动形式,在特定仪器上,通过感应系统获取有关肌力变化的各种力学参数,可客观量化评定肌肉运动功能,为患者提供最佳肌力训练计划。目前,等速肌力训练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肩关节功能方面已得到临床学者肯定[10]。肌内效贴扎技术是近年新应用于临床的康复手段,以生物力学及结构解剖学为基础,通过持续性牵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王巍等[11]报道,肌内效贴扎技术可缓解肩袖损伤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首次尝试将等速肌力训练及肌内效贴扎技术联合应用于肩袖损伤患者,发现干预后观察组VAS、UCLA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归因于2点:①等速肌力训练可帮助肩关节主动肌和拮抗肌相继收缩、牵伸,使肩袖肌群肌肉、韧带、关节囊松弛、软化,进而消除周围组织黏连,扩大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功能,同时肩关节肌肉收缩和放松可加快肌肉自身血液循环,促使无菌炎症消退,从而减轻疼痛;②肌内效贴扎技术选用多种贴扎方法,如X型贴扎可改善颈肩部疼痛部位血液循环,发挥止痛作用,灯笼型贴扎可作用于皮肤,刺激皮肤机械感受器,改善本体感觉,恢复肩部功能。常规训练虽具有一定适用性,但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康复效果难以满足临床预期。

本研究还发现,干预4个疗程后观察组角速度60度、120度外展时肩袖肌iEMG及肌肉萎缩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肩袖损伤后,绝大多数患者因疼痛导致肩部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长期制动可降低肩周软组织弹性,甚至挛缩,进而降低肩周肌肉力量,加速肩部肌肉萎缩。等速肌力训练期间,运动角度大小恒定,无论患者用多大力量,训练系统都可产生同等阻力,使患者在任何时候、任何角度都能发出极限力量,持续最大强度训练,不断增强肌肉力量,加以处理系统可获得即时反馈,并记录完整训练结果,提供不同运动速度,可最大限度提高肩袖损伤患者肌力,预防肌肉萎缩;而肌内效贴扎技术拉力及压力可刺激肩关节本体感受器的位置觉和运动觉,促进局部肌肉血循环,加快组织清除代谢产物,增加肌肉力量,促使肩袖肌iEMG改变,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肌内效贴扎技术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有利于减轻肩袖损伤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恢复肩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但肌内效贴生产厂家众多,各品牌间存在力学特性差异,加以纳入研究对象差异,可能会对研究结果带来一定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肩袖活动度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影响关节镜术后肩袖愈合因素研究进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