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牛眼病的诊治报告
2021-12-01高巧梅
高巧梅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内官营畜牧兽医站 743000)
牛眼病是肉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之一,致病因素较多比如放牧时间过长、饮水不够,过度劳役,有异物刺伤眼部及寄生虫入侵等,病牛症状表现较多,如眼结膜充血、红肿流泪、视物模糊或完全消失等,影响病牛正常睡眠、饮食活动等,降低健康水平,导致部分养殖户难以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等[1,2]。因此,积极探究牛眼病的兽医诊断、治疗方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诊断与治疗
1.1 发病情况
2016 年9 月27 日有一养殖户来兽医站问诊,主诉自养5头肉牛,近1 周内观察到肉牛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睛潮红、流眼泪、眼睛很难全睁开等情况。笔者随后同养殖户来到牛场,认真检查了病牛状况,观察其症状体征。发现有2 头病牛水样分泌物与泪液共同流出,局部聚集在眼内角,结膜明显充血、肿胀。2 头病牛流出脓性分泌物,角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糜烂与溃疡。1 头病牛角膜出现白色或淡蓝色云雾状浑浊情况,与正常牛只相比,其角膜厚度明显增厚,呈现出点、斑、条样态,边界清晰,有部分新生血管伸进而形成带有血管枝的白色不透明瘢痕。以上患病牛只表现出十分明显的躁动不安,把眼部向其他物体上摩擦,晃头,食欲减退,且兽医检测后发现其眼球表明存在活动的虫体。
1.2 诊断方法
当在患病牛只眼球上发现有虫体时,便可确定牛患了牛眼虫病,业内也将其叫作吸吮线虫病。虫体呈乳白色,虫体角质层存在肉眼清晰可见的横纹。雄、雌虫体长分别为9.2~13.0mm、14.4~17.6mm。
吸吮线虫是胎生,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有中间宿主的参与,中间宿主通常是牛圈内的各种蝇类。在结膜囊、第三眼睑中磁虫也可能繁衍出幼虫,蝇类吸吮牛眼分泌物时,幼虫伴随眼分泌物被吞食,而后在蝇的卵滤泡中发育,大概历经1 个月后长成感染性幼虫,其会穿越卵滤泡进入体腔,最后抵达蝇口腔。若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蝇类再对牛眼分泌物进行吸吮时,幼虫会进入牛眼,而后经20d 左右发育为成虫。
1.3 治疗方法
1.3.1 西药冲洗法
可以采用如下药物对病牛结膜囊和第三眼睑进行冲洗。采用敌百虫配制成0.5%~1.0%水溶液滴眼,其对牛眼虫体能起到较强的杀伤性,虫体死亡后能自然排出。利用无针头注射器抽吸适量3.0%硼酸溶液,随后冲洗结膜囊,对虫体冲出过程也起到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1.3.2 血穴位疗法
先使用1.0%淡盐水冲洗患侧眼,目的是洗去眼部眼眵,建议每日清洗3~4 次,直到症状整体消除。利用5ml 次性注射器(带有7 号针头),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快速抽取病牛颈部静脉血5ml,轻摇针管以规避发生凝血情况,而后直接注射在患眼睛明穴与滴进患眼。具体注射方法可以做出如下阐述:固定牛头,助手一只手捏牛鼻中隔,另一只手牢牢抓住患眼侧牛角,使患眼侧仰,用碘酒与酒精消毒患眼睛明穴,术者两手均要进行常规消毒,左手四指固定在牛患眼眶上额部,拇指指端掐稳睛明穴,同时对牛眼球做上推动作,右手拿住注射器,针头顺沿拇指指甲刺过皮肤,沿着眼球和泪骨之间斜向内下方刺进3~4﹍,而后边提插边推血液4ml,注射完成后再对穿刺周边区域进行消毒,剩余1ml 血液滴进患眼。病情相对较轻者治疗1 次即可,重症者建议治疗2~5 次,间隔时间设定为2~3d。
1.3.3 冰片侧柏液
取500g 新鲜扁柏的嫩枝和叶片,除杂,洗净并晒干明水,而后将其装入5L 饮用水的铁锅内大火煮沸,充分搅拌后,调整为文火慢熬,而后再进行搅拌。文火煎熬到30min 左右时撤除火源,用前期常规消毒处理过的10 层医用纱布连续过滤2次以去除药渣。在搅拌过程中把25g 冰片添加至滤液内,用文火继续煎煮以上混合物到总量500ml 时便制成冰片侧柏液。如果经检测发现添加冰片的药液总量少于500ml,可以通过添加蒸馏水或注射用水到500ml,候温,将其装进灭菌瓶内以备用。具体用法为每头病牛每次抽取20ml 冰片侧柏液(在低温季节用药时,建议把药剂加热到37~40℃),将其吸入无针头的注射器内,而后对准病牛眼睛快速挤出冰片侧柏液,数次冲洗,每天冲洗4~7 次,连续冲洗3~5d 通常能治愈。
1.4 疗效评价
(1)治愈:各种症状表现均消除,病眼视力恢复正常。
(2)好转: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减轻,患侧眼视力有很大改善。
(3)无效:治疗前后病眼症状等均无缓解,甚至加重。
2 结果
纳入本次治疗的5 头病牛历经1~4d 规范用药治疗后,疾病相关症状表现均完全消除,治愈率为100%(5/5),平均治愈时间为(2.07±0.47)d。
3 讨论
结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等均是牛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眼科疾病,其中结膜炎、角膜炎经常发生在夏秋两季之交,并且经常是传染性疾病,流泪、怕光、角膜混浊、结膜充血等均是病牛常见症状表现[3]。致病因素较多,如养殖场所内空气污浊、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卫生差及紫外线辐射等外界强烈刺激等,一般会有大约3d 的潜伏期,尽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消除病牛症状表现的关键。
血穴位疗法是通过抽取病畜动物自身的静脉血液,直接将其注射到病畜患病位置周围皮下或肌肉,用于医治一些疾病的方法。穴位注射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疗法,其有效结合了针刺与药物,较明显的延长了针刺的作用时间,利用经络传导功能,发挥调理气血,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止痛等作用。当下,国内关于血疗法联合抗生素等治疗牛的结膜炎、角膜炎等眼科疾患的报道较多。温伟等[4]选择20 头患有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奶牛,在西药注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柳枝穿插顺气穴加自家血穴位注射法,治愈率达到75%,有效率为90%。本次治疗中穴位注射选用了睛明穴,兽医临床经常采用该穴位治疗肝经风热型眼病,取得的效果也十分理想。
冰片侧柏液内主要含有5%冰片与一定量的侧柏挥发油、生物碱、树脂、VC等,性苦,微寒,入肝、脾、大肠经,作用以去翳明目、宣窍清肺、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为主,经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疮疡、咽喉肿痛与眼疾,对肉芽组织和表皮细胞再生过程能起到明显促进作用[5]。
在本次治疗中,5 头病牛经规范化用药治疗后,治愈率达到100%。基层兽医在治疗牛眼病时应抓住重点,对症下药,争取做到药到病除,提升疾病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