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纠纷处理与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研究进展分析

2021-12-01曾猛苗博

智慧健康 2021年9期
关键词:医方医疗事故差错

曾猛,苗博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海南 海口 570311)

0 引言

近些年,我国医疗机构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逐渐增多,很多医院都受到医疗纠纷事件的影响而无法开展正常的诊疗工作以及护理服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通常情况下,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在医患双方对于疾病原因以及医疗后果方面产生了认识上的分歧,或者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等与医护人员发生了争执,究其原因多与医疗行业风险性较高、社会诚信度降低以及医疗风险分担机制较为滞后等。本文分析了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以及处理策略,并就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进行了讨论。

1 医疗纠纷的内涵

医疗纠纷指的是医患之间由于患者对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表示不满意而与院方发生了争执。通常情况下,医方与患者双方对诊疗结果以及护理的后果有分歧,患者方面提出医方应赔偿损失或者追究责任,需要经过法律调节才能解决的医方、患方纠葛[1]。医疗纠纷的状况较为复杂,医疗纠纷不代表医疗事故,而医疗事故也并不一定构成医疗纠纷。将其详细划分大致分为以下几点:①医疗失误造成了不良后果;②非医疗失误造成的不良后果;③医疗失误没有直接导致不良后果;④医方与患方人为因素造成的纠纷。如果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大致分为刑事纠纷与民事纠纷。

2 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2.1 医方原因

①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由于失误造成了医疗事故导致患者出现了不良后果。②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误使患者增加了痛苦,延长了治疗的时间进而造成患者医疗费用增加等。③患者发生了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部分功能障碍,甚至患者死亡等,这些并不是医务人员造成的,但是在时间处理的过程中处理方法不妥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不满意[2]。④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缺乏对患者的同情心,患者在诉说需求时表现出了不耐烦,对患者交待病情时讲解不详细,对手术患者术后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讲解的不够详细等。⑤医务人员医德较差,职业素养较低,对患者或者家属收取贿赂等。⑥在与患者交流时用词不当、病案管理不严格,病例保管不当、医疗文件书写不及时或者不详细或者销毁、伪造病历等。

2.2 患者原因

因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事件大多数是患者或者家属缺乏医疗常识,对医疗工作的规章制度不了解,对于手术操作或者医疗意外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以及患者疾病可能发生的后遗症等缺乏认知。部分患者对医生嘱咐的检查不重视,认为有些检查以及抢救措施没必要,不能严格执行医生交待的事项[3]。

2.3 社会原因

一方面是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增加,物价上涨等原因造成医疗费用上涨,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对医院的好评度大大下降。“看病贵、看病难”是最常见的社会问题,也增加了医患双方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医疗过程是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性且不可预见结果的学科,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多,仍有很多医学难以攻克的疾病,加上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未知因素较多,难免出现个体之间的偏差,一旦患者或者家属对这种情况不理解就容易迁怒于医护人员进而发生医疗纠纷事件。此外,造成社会诚信度降低重要因素还有医疗收费不透明,患者对某些医疗项目的收费不清楚使得患者对医疗收费发生了曲解或者误解,进而降低了对医院的信任度。

医院方面,医疗纠纷事件严重的干扰医疗秩序的正常运作,给医院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多麻烦,使得医院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增加,相应的医疗机构经济负担加重,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也加大,医护人员会因此而畏手畏脚,产生恐惧、悲观的心理,还会担心未来的发展前途。在患者方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以及经济上都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在社会方面,不仅会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还加重了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负担[4]。

3 医疗纠纷防范策略

3.1 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医德教育

防范医疗纠纷事件的关键就是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医德教育,医德教育是医疗机构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强医护人员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注重文明行医,全面加强医疗结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于患者沟通时应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语言柔和,态度良好,让患者感受到亲切感。在诊疗以及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平等的对待任何一位患者。

3.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保证医疗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就是严格遵照医院的各项规章与制度,避免可能出现的差错,对各岗位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以及岗位职责制定标准,将职责落实到个人,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

3.3 加大对医护人员法律常识的培训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结合各自医院的具体情况,分析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原因,对于医疗纠纷事件的当事人明确其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等,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纠纷防范意识以及预防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4 加强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后的奖惩措施

出现医疗差错事件后医院方面与行政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检查扣分,给予患者经济补偿时院方负担10%,其余部分有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的当事人负责[5]。在评先进个人时将医疗差错事件作为其中的一项评定指标,发生过医疗事故或者重大医疗差错事件的负责人在一年内不可晋升或者参与年终考核。

3.5 建立医疗差错判定小组

由医院的院长、科室主任以及专家建立医疗差错判定小组,定期开展会议学习医疗事故处理的相关法规,对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评审,判断此医疗纠纷事件是否属于医疗事故或者医疗差错。并根据医疗事故或者医疗纠纷当事人责任的大小规定经济处罚的范围[6]。同时,发生过的医疗事故或者医疗差错进行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4 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策略

首先,应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立法保障,该机制必须是经过国家立法形式而建立的,包括风险分担机制与赔偿机制[7-8]。定制医疗责任险与第三方调解机构的法律法规,将权利与责任细化,增加其规范性与权威性。在建设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时需要结合多方面的职能,如结合医院质量管理部门、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义务人员的执业责任与水平以及劝着的权益等,进而有效的预防发生医疗纠纷事件。其次,利用三级评估区分医疗事故、医疗过失以及医疗风险,在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当下立即建立三级评估制度,对于临床医疗风险的发生启动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医疗风险的“医疗风险意外险”由多方面同时分担医疗风险。第三,完善医疗责任险的承包评估体制,在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中医疗责任险是重要的赔偿环节,针对医方建立承保评估体制,整体评估院方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综合实力,对医疗责任险进行分级承保,既将赔偿机制细致化又优化了承保的流程,促进了医护人员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9-10]。

综上所述,医疗过程是一项高风险的过程,医护人员与患者双方都不愿发生医疗纠纷事件,在医疗事件发生的当下应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从观念、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查找原因,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促进医疗事件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医方医疗事故差错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到私人诊所就医出现意外,算医疗事故吗
良医拒传方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良医拒传方
良医拒传方
哪些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
谈医史博物馆医方碑刻保护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