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4 例

2021-05-17林梅清杨燕霞古艳李冠芳姚静敏

智慧健康 2021年9期
关键词:浸润性肿块淋巴结

林梅清,杨燕霞,古艳,李冠芳,姚静敏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573)

0 引言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最常见恶性肿瘤,早发现、早诊断对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乳腺恶性肿瘤中,以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常见,占乳腺癌的75%左右,危害最大[1-3]。超声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乳腺癌的最简单方法,具有无创、经济、方便、安全等优势,可以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大小、边界、浸润、形态等情况,对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超声诊断应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实际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均为我院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间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病例,年龄均大于40 岁,平均48.5 岁,病灶均为单侧病变。

1.2 方法

采用东芝XARIO SSA-660A 型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10MHz,所有患者经由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生使用同一台超声检查设备进行。检查方法:受检者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窝,双手上举过头,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顺时针方向连续扫查,包括横切、纵切和斜切扫查,相邻两切面间应重叠扫查,尤其注意腺体的边缘和中央区,避免遗漏,并常规进行双侧腋窝淋巴结检查[4],观察腋窝和胸骨旁有无异常包块、淋巴结是否肿大,二维观察、记录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有无钙化等情况,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块内的血流丰富程度、分布情况及血流阻力等,并采用Adler 半定量法对血管信号进行分级:0 级为无血流;I 级为1~2 条血管的少量血流信号;II 级为1 条主血管和周围多条小血管的中等血流信号;III 级为超过4 条血管的丰富血流信号。

2 结果

在14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中,外上象限7 例,内上象限3 例,内下象限1 例,外下象限1 例,乳头旁2 例;14 例肿块边界均不清晰、形态均不规则;内部回声均为不均质低回声,有微小钙化斑2 例,余无钙化斑;血流信号为II 级、III 级,见表1。

表1 超声检查结果

3 讨论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延误诊治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加重患者心理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

临床上常见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多为中、晚期乳腺癌,是癌细胞穿破基底膜逐渐向间质浸润和扩散,以中、老年女性最多见,90%为40 岁以上。由于乳腺癌病理复杂多样,浸润性导管癌需镜下病理检查方能确定诊断。就目前超声仪的图像质量与分辨率对乳腺癌微细的病理结构尚难明确判断,仍以乳腺癌声像图的共同表现作为超声诊断的依据[5]。一般情况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多在外上象限及乳晕附近。肿块大小不等,癌组织向周围浸润出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缘毛刺征或蟹足征,毛刺征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最典型的超声特征,主要是周围正常组织被肿瘤浸润所致,通常由包块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伸展,表现为近端粗远端细。部分肿块边缘可见不规则的高回声晕包绕,高回声晕的出现,是由于癌细胞扩散浸润间质导致炎性反应、结缔组织反应等,往往伴随有新生血管或者周围组织血肿的现象,超声声像图上即表现为高回声晕。也有部分小病灶一开始边界清晰,但在肿块生长的过程中,也会随之向周围组织浸润,进而形态不规则,且与其周边腺体密度表现相似。肿块质地一般较硬,内部多呈不均质低回声,这是癌细胞比例大于间质比例所致,肿瘤内钙化、纤维化与肿瘤内间质胶原成分大于癌细胞数量亦会引起肿块后方回声衰减[6-8],乳腺肿块的微小钙化灶被普遍认为是乳腺癌的重要特征,大概有3%~5%的乳腺癌会出现微小钙化,微小钙化主要是病变引起营养不良性钙盐沉积。在乳腺肿块发生恶变的过程中,微小钙化较早出现,甚至在临床触诊尚未发现有病变之前就已表现出来,这时微小钙化可能是恶性病变的唯一征象。既有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中的微小钙化灶极其敏感,检出率高达97%。部分肿瘤会伴有后方回声减弱,这是因为肿瘤组织的间质含量比实质含量高,引起声能上的衰减,形成后方回声减弱的超声征象。另外,恶性肿瘤的增殖和侵袭离不开滋养血管,血供越丰富,肿块增长得越快,恶性程度也越高,一般来说肿瘤的滋养血管直接来自较大管径的宿主,当分流到分支的细小血管时血流速度会逐渐减小,阻力逐渐递增,因此,血流多呈穿入型、不规则型、分支状等,表现为高速高阻型,在平时的工作中,最大峰值流速的测量应该选择靠近宿主血管的起始部位,而最大阻力的测量应该选择血管的末梢部位。由此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也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重要特征之一,且以点状及肿块周边半环状血流为主。此次病例中,血流信号以II、III 级多见,当部分病灶密度与周围腺体相似时,用血流状况来进行鉴别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此次结果还发现肿块多伴有后方回声衰减,但不属于浸润性导管癌的疾病特征表现,而与肿块内部的成分有直接关系。在此基础上,浸润性导管癌还容易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表现为淋巴结门偏心或消失,血流信号丰富,且较乳腺肿瘤病灶的血流更易显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经淋巴结转移,比如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一般认为,肿块越大、恶性程度越高,淋巴结转移越早,正常淋巴结为椭圆形,皮质很薄,以髓质为主,内部见点条状血流信号,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时可出现淋巴结皮质增厚、血流信号丰富、髓质消失、形态不规则等现象。同时,当发生远处转移时可有相关器官的转移征象。腋下超声检查的淋巴结情况有助于临床上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制定和治疗方案上的选择。

由于诸多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现代女性患乳腺癌,且发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目前影像学仍然是检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近几年超声仪器分辨率的大幅提高,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得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有了明显提高,对于乳腺癌的超声检查,需要结合声像图的各种表现来综合判断,比如肿块的边缘、纵横比、钙化点等。超声和钼靶对其诊断各有优势,有学者认为对不伴有结节的微钙化钼靶明显优于超声检查,因为超声对微小钙化的敏感性较差,所以对于可疑病变需进一步做钼靶,另一方面,当乳房受检面积和活动度大时,容易出现漏诊,这时超声检查联合钼靶可排除早期恶性病变的可能,从而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有弹性成像条件的可应用乳腺弹性成像的检查方法,超声的优势还在于能在超声引导下对肿块进行穿刺活检,比如对于少数血流丰富的良性病变和血流信号不明显的恶性肿瘤,超声不易作出明确诊断,可结合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来确诊[9-10]。

除了设备和患者的影响因素外,超声医生的操作手法也极其重要,首先必须要细致耐心地扫查整个乳腺结构,扫查范围要有重叠、不能有空隙,检查速度不宜过快,探头压力不宜太轻或太重,双侧对应部位进行对比、分析,切勿将腺体组织内的脂肪组织当成肿物,必要时调整探头的角度,遇到较丰满的乳腺或乳腺松弛时,更要当心因扫查不充分而引起漏诊的发生,尤其要避免漏诊腺体的边缘和中央区的异常肿物。同时,检查时应适当调节仪器的深度、增益和聚焦,使图像质量达到最佳。仔细辨认良、恶性肿块的细微特征,注意鉴别方法。

综上所述,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虽然有乳腺小叶增生、超声医生操作技巧等因素影响,但超声对病灶的定位准确率较高且操作十分简单,可清晰显示肿块的相关征象,是诊断该疾病的首选方法。但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将二维超声和彩色超声技术相结合,尽量避免误诊与漏诊的发生。

猜你喜欢

浸润性肿块淋巴结
特殊浸润性表面构建及其抑制酸奶黏附的研究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
分层结构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