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分析

2021-12-01胡敏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5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岗位体系

胡敏

(娄底市康复医院,湖南 娄底 417000)

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着公立医院的不断发展,也要求其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问题就成了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公立医院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促进公立医院内部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更加有效地降低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未知风险,充分发挥公立医院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质。本文着重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尽力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意义及现状分析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意义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良好建设,有利于促进公立医院随着社会的发展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为医院的发展趋势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公立医院往往规模较大,业务活动较为复杂,因而必然存在着各种未知的风险,如何尽可能地降低这种未知的风险,使得医院运转正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建设则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关系着公立医院内部各项工作能否有序地展开,是医院内部形成良性循环的核心工作。

内部控制对医院资金的管理、预算的管控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公立医院在经营发展中,资金的收付以及医疗成本的预算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风险占比较大。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正确建设能够有效地对资金业务工作进行合理地规范,使得医院内部各个管理部门能够重视加强对资金流动风险管控以及医疗成本的控制,按照预算、计划等合理使用资金,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医疗政策的不断改革,公立医院内部的各种管理控制体系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此来提高公立医院经营发展过程中对未知风险有效防控的水平。然而,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

一是公立医院内部各层级岗位的组织架构、人事管理制度等方面均不完善,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及合理规范的组织架构,能够使公立医院内各个岗位的人员的工作有序地进行,实现公立医院管理层面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利于为医院储备一定的专业人才,提升医院医疗水平的权威性,推进医院医务工作的良性循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2]。

二是公立医院内部的管理监督方面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一方面是公立医院对内部各项工作及管理等方面的监督力度不够大,管理层之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无法做到互相监督,因此对于某些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无法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另一方面是内部岗位设置不合理,考核评价制度不够明晰、完善,导致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存在漏洞。

三是公立医院对风险评估不重视。一部分公立医院没有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致使管理层无法意识到在医院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重要的风险点,不能提前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四是公立医院一些控制措施实施不到位。具体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表现在人事管理以及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面的控制措施实施不到位,这是公立医院良好开展医疗服务工作的保障;其次是内部运行管理方面的控制措施无法全面深入正常的运行管理工作中;最后是没有针对运营管理控制方面可能存在的某些潜在风险做出应急处理的完善方案[3]。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策的研究应用

(一)依据岗位设置原则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完善组织架构的设置

公立医院内部人事管理制度的建设须得遵循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从根本上规范公立医院内部岗位设置的管控工作。根据公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需要以及相应岗位的特殊性,在进行岗位设置时,需要遵循人力资源配置管理方面的几项基本原则:

一是能位对应原则:医院应当按照员工不同的能力水平,合理地为其安排合适的职位,使得其工作能力与岗位需求实现高度匹配,并在一定程度上基于本岗位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

二是互补增值原则:医院在日常管理中,应当擅于发现员工的长处与短板,使得能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保证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工作结果高效的目的。

三是要素有用原则:医院内部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是有用之人,不存在无用之人,只有没有用好的员工。

四是弹性冗余原则:由于公立医院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医院内存在着人流量大、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等问题,为了使员工能够保证工作的最高效率和最佳状态,需要及时考虑到员工的身心健康,例如实行一定的倒班制度、调休制度等,促进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提高医院内部的内控意识,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加强内部监督工作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好坏对于医院的经营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影响。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整体的内控意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内控氛围,才能在根本上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才能促进公立医院的良性发展。可以通过开展以下工作来达到内控建设的目标:

依据职级的分层,从最高层的管理人员开始做起,提升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增强其内部控制的意识,为下级管理人员做好榜样;同时,不仅要求各个岗位的管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内控建设,还应该要求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参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并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管控制度,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各项工作展开监督,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个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对各项制度、决策进行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价以及统计分析,以便于能够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一次的改进完善,实现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彻底避免舞弊现象。以提高管理、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保证内部管理、决策方面的高效性及质量。

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并设定相对应的考核标准,及时对内部各项工作进行总结与考核,重视考核结果并给出反馈,最大程度发挥绩效考核的内部激励与惩罚制度的作用。

不断地修改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个流程,着重加强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各个职能部门、各个岗位必须一视同仁,严格做到按照内部控制体系的标准进行约束,绝对不允许出现差别对待的情况发生。内控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各个工作流程,一旦发现有任何问题应当及时与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沟通,还需要定期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内控工作的相关情况,做到将未知风险及时降到最低。

(三)做到公立医院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覆盖

在现在这样一个被计算机信息技术全面覆盖的时代,各种有针对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例如,信息资源共享、基于大数据相关信息的收集等,为我们的各项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目前,部分公立医院还存在着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不完善、不全面等问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受到限制,许多工作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这不利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建设,因此应当及时重视各项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搭建。

在公立医院内部的众多职能部门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全面覆盖,形成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大数据进行各种经济业务信息的收集、分析,搭建公立医院内部的专门数据库系统等等,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的双向沟通与联系,从而实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稳定发展,医院内部的管理控制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结束语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具有复杂、繁琐、系统性等特点,因此在整个构建过程当中,必须要考虑到公立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性质和职责范围,在遵循新医改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有序地建设,并专门设立相应的内部监督部门,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实时监督,达到尽可能将各种未知风险降到最低的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质量,实现公立医院内部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地正常运营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岗位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