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中舞蹈肢体表达的价值建构初探
——以《猫》《爱的接触》《西区故事》为例

2021-12-01满宁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音乐剧肢体舞台

满宁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多领域、泛元素、广背景的融合型舞台表演形式的需求愈发明显。音乐剧作为一种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表演方式的“沉浸传达式”舞台艺术,其受众接受度正逐渐提高,并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其创作质量和表演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给文化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舞蹈作为音乐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音乐剧的“第一视觉”,其与音乐结合形成了音乐剧的灵魂,也让音乐剧具有更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国际知名音乐剧《猫》《爱的接触》《西区故事》等作品中,出色的动作设计和肢体表达无疑是作品经久不衰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音乐剧中舞蹈肢体表达的经典案例剖析和普遍规律探索,对本土音乐剧的创作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音乐剧《猫》,其独特的舞蹈创意更值得作为经典个案进行鉴赏和分析。从音乐剧舞蹈肢体表达的特色和运用角度重新审视音乐剧,将使我们更加了解音乐剧的魅力所在。

一、音乐剧中舞蹈肢体表达的特色与运用

1.音乐剧中的舞蹈元素分析

音乐剧中的舞蹈不但具有强化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情感的作用,还能推动剧情的发展,好的音乐剧舞蹈比旁白甚至更具有说服力。舞蹈在音乐剧中是一种承载情绪的艺术表达形式,多元化舞种元素的展现、编排的风格、舞蹈队形的调度,都影响了一部音乐剧作品的整体风格和艺术表现。一部好的音乐剧是由故事表达、舞台氛围、音乐和场景渲染、节奏控制等影响因素共同构建的。[1]音乐剧中舞蹈的队形会影响音乐剧的画面感和情境感,能够直接对舞蹈深层含义的表达产生影响。如音乐剧《猫》,开场时伴随神秘音乐的逐渐深入,“猫儿们”粉墨登场,这一段的舞蹈队形乱中有序,不同的“猫”或直立行走,或贴地翻滚,或撒欢爬出的舞蹈动作,瞬间渲染出剧情的氛围,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在音乐剧舞蹈编排方面,要创造出符合音乐剧情节、人物特征、故事时代背景和地域特征的舞蹈,丰富的舞蹈动作反映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发挥以舞传神的作用,将音乐剧中喜怒哀乐的情感都通过不同的舞蹈肢体动作表达出来,这样舞蹈元素的呈现,使音乐剧更加异彩纷呈。

2.音乐剧中舞蹈肢体表达的特点

在音乐剧舞蹈肢体表达方面,根据其特点划分,主要将舞蹈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抒情性舞蹈,第二类是叙事性舞蹈,第三类是抒情和叙事并重的融合性舞蹈。抒情性舞蹈主要是在情节之下,通过舞蹈肢体动作烘托主题思想,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体现音乐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叙事性舞蹈主要是通过舞蹈肢体动作表达,进行音乐剧情节的推动和渲染,通过舞蹈动作,表达时间的流逝、气氛的缓和与紧张,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抒情与叙事并重的舞蹈肢体动作设计,打通情节与情绪之间的壁垒,进一步抒发音乐剧的中心主题,使音乐剧的整体效果获得升华。[2]在音乐剧《猫》中,摇滚猫动感十足的爵士舞让观众感受他的狂野,同时,摇滚猫矫健的动作和舞蹈爆发力,也让母猫们迷恋他的情节更顺理成章,这都是舞蹈在音乐剧中表达的作用。

3.音乐剧中舞蹈肢体动作的运用

音乐剧中舞蹈肢体动作的运用,视其表达的需求存在不同,但舞蹈动作主要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特点等等。再如音乐剧《猫》,其中活泼的踢踏舞体现了猫的风趣幽默,适度夸张和轻巧性感的舞蹈动作设计,也体现了猫的神秘感。除了《猫》,在音乐剧《西区故事》中,两伙人打群架的情节用爵士舞展现,使整部音乐剧画面在表面杂乱无章之下充满了节奏感,这都阐述了人物的情感,起到推进音乐剧的主题表达和情节的作用。[3]

二、音乐剧中舞蹈肢体表达的价值

在音乐剧中舞蹈肢体动作表达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对音乐剧人物塑造、剧情衔接、舞台氛围、画面构建和突出主题思想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从舞蹈肢体动作表达的构建角度,对以下舞蹈肢体表达和动作的价值进行分析。

1.塑造人物形象

音乐剧舞蹈肢体动作在塑造音乐剧人物形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通过语言描写来实现,而在音乐剧作品中,人物性格则主要通过音乐旋律和舞蹈动作的设计来体现。在艺术创作中,人物形象容易平面化,音乐剧中舞蹈的作用就是通过舞蹈动作设计,让人物更加丰富、立体。在柔美、铿锵的舞蹈动作中,人物的情感可以表现得更加立体。在音乐剧《猫》中,不同的舞蹈设计让每只猫都更具个性。“纯白猫”开场的芭蕾舞动作,通过舒展大方的动作呈现,不但在舞台上通过芭蕾舞演员柔韧的动作体现出最贴近猫的形象,而且这段舞蹈也通过舞蹈肢体动作表达出猫族晚辈天性纯真的一面,以及对猫族的依赖。[4]还有“魔术猫”在表演中结合爵士舞和芭蕾舞的特点,用高难度的大跳和旋转让观众感受到“猫”的魔力,也从舞技中体会到观赏音乐剧的愉悦。这都是舞蹈肢体动作表达在音乐剧人物塑造方面的价值和体现。

2.叙事衔接剧情

以舞叙事,是舞蹈肢体语言,在音乐剧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舞蹈肢体动作在音乐剧中很大程度地承担起剧情衔接、推进和叙事的作用。在文学语言中,不同视角的叙事可以用不同的“语式”体现,而在舞蹈中,舞蹈肢体动作的设计就充当了“式”的作用,音乐剧中舞蹈的叙事语式通过视角的转换,在全知内外视角下,将舞蹈动作转化为一种“符号”,进行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之间的多方面结构,完成借“式”寄情。在音乐剧舞蹈表演中,舞蹈的叙事语法和文学叙事有相似性,差异不过是音乐剧舞蹈叙事通过音乐、歌词、台词、舞美等,将这些舞蹈符号语言进行了一个空间上的归纳。舞蹈肢体动作作为一种舞蹈符号语言,通过伸、缩、转、挪、展、腾和上、下、左、右,以及高低不同的位移等,伴随着音乐剧演员的喜怒哀乐变化,用一套娴熟的动作和恰到好处的舞蹈调度,将整个音乐剧舞蹈片段表现得更加生动。在《猫》的“杰利柯歌颂杰利柯猫”这段舞蹈的开场设计中,有很多轻盈的步伐和跳跃向上的动作,也有很多大步往前迈进的动作,在设计上多是手臂向前伸展的。这些昂首挺胸、直率、热情的动作,表现出身为杰利柯猫族中一员的自豪、荣幸和骄傲。舞蹈动作配合一段“哈利路亚”唱段,这段双臂伸直在身前,右手掌在左手掌之上重重向下的动作,不但体现了杰利柯猫在猫儿们心中的神圣地位,也为下一段剧情的合理展开作出了情感上的铺垫。而年轻的纯白猫维克多利亚的独舞“请到杰利柯舞会来”之后,他又和台上的猫儿们共同步入舞会。在这段舞蹈中,众猫在猫族领袖老狄尤特洛诺米到来之前,用很多缓慢、延伸性强的动作表现出众猫对一个悠久神话的崇拜和尊敬,运用小字辈猫们的舞蹈动作反衬老狄尤特洛诺米,发挥了舞蹈在剧情深层次的推动和衔接的作用,让观众也开始情不自禁地期待“神话”的出现。[5]音乐剧中舞蹈动作的设计一步一跃都牵动着观众的情绪,带给人们审美上的满足,用舞蹈肢体动作语言让观众们领悟音乐剧的主题,衔接音乐剧的情感逻辑,产生层层递进的梯度,能更好地体现音乐剧每段情节的含义。

3.构建舞台氛围

音乐剧中舞蹈肢体表达的构建,还表现在其对舞台氛围的建构上。音乐剧的舞台氛围影响和决定着一部音乐剧的叙事基调,而舞蹈肢体语言和动作设计则是音乐剧舞蹈演员的语言表达。从舞蹈类型和动作特点来看,现代舞具有优美的线条,踢踏舞节奏多变,能体现欢快活泼的场景,爵士舞具有绅士风度,探戈性感而妩媚,华尔兹则将优雅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种舞蹈都起到丰富音乐剧舞台色彩的效果,形成不同的舞台气氛,用于渲染和推进剧情,将这些不同的舞蹈元素融入音乐剧,则能够在完成剧情转换的同时,做好渲染和抒情、叙事,使音乐剧的表现更具张力和节奏感。而且舞台氛围受到舞台画面的影响,音乐剧中舞蹈动作的多样化,能够丰富舞台的画面感,避免观众在音乐剧欣赏中出现审美疲劳的问题。[6]音乐剧《猫》将爵士舞、现代舞、英国民间舞蹈和“猫”的舞蹈动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尤其在全剧中心曲《回忆》表演的这一段,舞蹈作为辅助,加持了这段音乐剧剧情给观众的印象,在渲染舞台气氛的同时,舞蹈动作肢体语言配合音乐,将音乐剧渲染到情感的高潮,完美体现了音乐剧的活力。

4.强化主题思想

舞蹈作为音乐剧情感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能够突出音乐剧的主题思想。作为一部音乐剧的核心思想,音乐剧舞蹈有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在音乐剧中能展现出比语言更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音乐剧《猫》中,舞蹈动作的设计充分彰显了魅力猫情感细微的变化,而最后在《回忆》这段旋律的舞蹈中,芭蕾舞、现代舞等舞蹈动作的融合,推进舞蹈构成的画面感和情节,使音乐剧主题得以升华,让观众感受到宽容和爱的主题。同样的,在众多优秀音乐剧作品中,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音乐剧通过舞蹈肢体语言和动作来体现主题。如音乐剧《西区故事》用黑人曼博舞、双人舞、爵士舞等突出音乐剧的主题思想,在音乐剧全过程中,虽然舞蹈只占据一小段时间,却也完成了透过舞蹈演员肢体动作表现生命顽强,以及在节奏变化和舞蹈肢体语言的张弛中,展现了情节节奏上的紧张或舒缓,也有经典音乐剧通过舞蹈贯穿始终,将一种舞蹈动作作为主题表达的情况。[7]在《爱的接触》中,摇摆舞贯穿始终,即使有不同类型的舞蹈进行了不同故事的衔接,但是摇摆舞却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音乐剧中,使“爱”这一主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

三、音乐剧中舞蹈肢体表达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基于以上对音乐剧中舞蹈肢体表达和动作语言价值作用等一系列分析,在音乐剧剧本创作时就需要考虑舞蹈对剧情的特殊作用,尤其是舞蹈肢体表达在音乐剧中对作品人物的影响,在装饰舞台和丰富舞台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舞蹈的融入能够更好地起到渲染情感、烘托气氛、推动主题发展和塑造人物的作用。人物是音乐剧的重要载体,在音乐剧中舞蹈肢体表达价值的建构要关注人物塑造,多角度发挥好舞蹈肢体表达的作用。

第一,在音乐剧舞蹈肢体表达形式对人物塑造有深刻的影响。在音乐剧舞蹈肢体动作设计中,舞种、舞蹈风格都存在编排本身的差异,也就相应地影响了舞蹈人物塑造的性格、情感表达。如有的舞蹈风格在整体动作上都呈现“圆”的形式,肢体动作表达展现得柔和唯美,表演效果就相对温柔,而有些舞蹈风格和舞种标志性动作幅度大、力度强,则体现的音乐剧人物性格就更加坚韧。

第二,音乐剧中舞蹈肢体表达风格对人物塑造有很大的影响。如音乐剧中现代舞的空间感和叙事性更强,舞蹈动作更贴近生活,展现出轻灵的一面,而爵士舞则更能体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很多音乐剧中的舞蹈需要根据剧情变化进行动作和肢体步伐的编排,才能更好地展现音乐剧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同时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第三,音乐剧舞蹈肢体表达技巧对人物塑造也有较大影响。舞蹈动作技巧能够展现人物情绪和内心活动,通过舞蹈肢体动作舒展、连续、冲击性等不同动作的设计,能够更好地体现音乐剧所要表现的情感。要想实现音乐剧情感迸发,用表演的方式比较难以掌控,但是在舞蹈动作中,空中、地面的连贯性动作给予观众强烈的画面感知和内心冲击,这些舞蹈动作其实也是一种“情感技巧”,使音乐剧具备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综上所述,如何挖掘音乐剧中舞蹈肢体表达的作用和价值,当舞种设定、舞蹈风格、舞蹈动作设计编排成为音乐剧艺术魅力的加持,提高音乐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是加深音乐剧这门艺术形式、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更多音乐剧舞蹈肢体表达的深入探究,需要我们用心去解读更多更优秀的音乐剧作品。

猜你喜欢

音乐剧肢体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肢体语言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肢体写作漫谈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