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致病”理论指导下的女性失眠症的 辨证治疗思路分析
2021-12-01侯淑峰高瑞雪张毅奎
侯淑峰,高瑞雪,张毅奎,冯 罡
(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1.中医科;2.普外科;3.内分泌科,山东 青岛 266500)
失眠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心神失养或不安,从而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早醒或惊醒等,进而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在中医学上,失眠称为“不寐”,其病机主要在于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而七情太过皆可内伤五脏[2]。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失眠人群逐渐增多,但治疗较为困难,西医主要使用催眠类药物治疗,其具有起效快、作用强的优势,但长时间用药存在临床局限性;而中医治疗能够调节机体的脏腑功能,改善睡眠质量。本文根据“七情致病”理论对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失眠症进行辨证治疗,现总结如下。
1 中医“七情”理论
“七情”指人类的七种情志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在中医学中,“情志”代表现代心理学中的情绪。情动于外而志存于内,人有五脏生五志,五志是情的原生态前体,七情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不同情绪反应,是思维活动的外象表露[3-4]。
“七情”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五脏化生的气血阴阳,脏腑贮藏的精气能量是产生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强调:“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其还强调:“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可以说,七情与五脏是对应关系,具体为:心在志为喜,喜伤心;肝在志为怒,怒伤肝;脾在志为思,思伤脾;肺在志为忧(悲),忧伤肺;肾在志为恐(惊),恐伤肾。
2 七情致病的基本特点
“七情”致病的根本特征是脏腑的气机失调。 《素问· 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机失调可波及不同的脏腑,例如可出现肝脾同病、肝肺同病、心肝同病、心肾同病等。宋代陈无铎说:“七情,人之常情,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现于肢体,为内所伤”。正常且节制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需要,其有利于脏腑功能活动,畅达气机,进而可防御疾病,维持健康。《脾胃盛衰论》言:“皆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可见,情志病与脾胃功能息息相关。清代医家费伯雄亦言:“七情之伤,虽分属五脏而必本于心”。可见,情志病与心主神明亦相关[5-6]。此外因“七情之病皆由肝起”,国医大师张震教授曾提出应用“疏调气机”法治疗现代心身疾病,这是将中医情志理论应用于现代临床实际的积极探索。可以说,七情致病与五脏的气机失调密不可分,在治疗情志病时,应遵循脏腑辨证的治疗原则。
3 女性失眠症的情志因素与病机分析
3.1 青年女性失眠的情志因素与病机分析 青年女性心火亢旺和肝气郁结是其失眠症的主要病机。从七情层面分析,心火亢旺者易怒、焦虑,多伴口苦、口渴;肝气郁结者多情绪不舒、抑郁寡欢,多伴纳呆、食少。由于五志化火,或过食辛辣热食,过服辛燥药品,均可导致心火亢盛,心阳浮动,心神被扰,进而引起失眠,多表现为多梦、易惊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等。肝主藏血,亦主疏泄,女性天性敏感细腻,情绪易波动,易发生肝气郁结。《素问·刺热论》中记载:“肝藏魂,其魂随寐而出入游返于内外,如肝被邪热所扰,气机不发,则魂不入肝,反张于外,神不安居而致不寐”。肝脏体阴用阳,肝气郁结日久化火,伤及肝之阴血,导致阴虚阳亢,阴阳失交,引起 失眠。
3.2 更年期女性失眠的情志因素与病机分析 更年期女性通常处于事业爬坡期,加上赡养年迈老人及抚养青少年子女的压力,若个人调节情绪和压力的能力有限,则极易出现烦躁、肝气郁结、肝不藏血、肝郁肾虚、心肾不交等脏腑兼证。而此时期的女性大多处于“七七”之年周围,肾气不充,天癸、肾精精血不足,阴液难充,常见肾阴虚证、肾气虚证、肾阴阳俱虚证。肾阴虚证者肾水不足,阴液不能上济,肾阴虚出现内热,虚火扰神可致不寐,表现为心烦不寐、入睡困难。肾阳虚证者四肢畏寒,小腹寒甚,腰痛绵绵,喜温喜按,睡眠时常表现为睡眠深度不足、多梦易醒。肾气虚者多面色黧黑,神疲倦怠,腰酸膝软,月经量少或逐渐停经,睡眠时常出现辗转反侧、入睡困难。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上述生理机能的减退亦有其内分泌系统相关激素释放减少的物质基础,其中肝郁肾虚证的比例占临床辨证分析的三分之二[7-8]。
3.3 老年女性失眠的情志因素与病机分析 与青年和更年期女性相比,老年女性脏腑功能虚损,气血精津液亏耗,阴阳俱衰,其对于衰老在生理和心理上均需缓慢适应。在临床门诊实践中,老年女性对于衰老引起的全身不适症状的恐惧和焦虑十分严重,且多见于受过高等教育、修养较好的女性,此所谓“恐则伤肾”。由于肾为一身阴阳之根本,所以老年女性的失眠主要与肾之阴阳的不足有关。 《灵枢·本神》曰:“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清代医家冯兆张在《冯氏锦囊秘录·卷十二》中云:“壮年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阴气衰弱,则睡轻而短”。 《医法圆通》中亦指出:“不卧一证,因内伤而致者,由素秉阳衰,有因肾阳衰而不能启真水上升以交于心,心气即不得下降,故不卧”。肾阳不足,阳损及阴,肾阴亦亏,形成阴阳俱损,肾精不充之候。可以说,肾精盛衰影响睡眠,年龄渐长,肾精亏虚,终致不寐。
4 女性失眠症的情志干预与辨证治疗
《寿世青编》中引用养生专家明太祖第十七子臞仙之言道:“古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至于有疾。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而逐末也。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安可得乎?”由此可见,情志的干预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4.1 心火亢旺型 女性失眠症根据其发病年龄的差别及不同年龄段情志因素的侧重点不同,其证候表现也有所不同。青年女性参与现代经济社会工作活跃,精神高度集中,心多焦虑,心火上炎常见。亢旺之心火不能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阳亦不能上济于心,使心神不定,于是乎阴阳失交,心神不安,发为不寐。针对心火亢旺型失眠症,情志干预应以“清心”为要务。 《性命真源直指》中曰:“清谓清其心源,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事不能扰,性定而神明”。所以青年女性在情志方面宜多加保养心性,减少欲念对心神的干扰,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澄其心而神自清”。从中药的辨证使用角度看,黄连与阿胶的配伍既可清心火也可温肾水,使心肾相交,心神 得宁[9]。
4.2 肝气郁结型 《血证论》言:“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返于肝”。而肝藏血,主气机的疏泄是肝藏魂的物质基础。若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则神魂不藏,日久肝郁化火,热扰心神或气滞血瘀,心营虚耗,亦可出现胆热痰扰,肝阳上亢或肝胃不和之证,均致不寐。因此疏肝解郁是治疗肝气郁结型失眠症的第一要务。晋代养生家葛洪曰:“凡妇人病,兼治其忧恚,令宽其思虑,则疾无不愈矣”。女性情志多感性,遇事多愁闷或怨怼,所以疏肝理气、养血安神是治疗该证型失眠症的原则。柴胡配郁金、佛手配香橼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却不伤阴液;合欢皮配夜交藤养心安神定志;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与柴胡相配,一散一敛,相反相成,使肝不横逆,疏泄条达[10]。
4.3 肝郁肾虚型 更年期女性失眠症的常见证候是肝郁肾虚,论治的关键在于疏肝补肾。张介宾说“肝肾为子母,其气相通也”。《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春脉如弦,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弦为肝脉,故肝气太过或肝阳上亢,可致气血上逆,扰乱神明而健忘失眠。肝郁血虚者失眠多梦、胁肋隐痛、头晕眼花、食少体倦、妇女月经量少、面舌爪甲色淡、脉弦细,应以养肝补血安神为治疗原则,常用酸枣仁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肾虚者参照《伤寒论》中“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取黄连以清心,白芍以养肝,阿胶、鸡子黄滋肾水,心肾交通,肝肾精血充足,心烦得去,则夜寐可安[11]。
4.4 肾精亏虚型 老年女性机能的衰退以肾虚天癸竭为首要表现,进而虚及五脏,而五脏之虚又“穷必及肾”。《寿世青编》有言:“安睡以培元气,先睡心,后睡眼,惟以一善为念,则怪梦不生,如此御气调神,方为自爱其宝”。可见老年人应以少思、心存善念为调整情志得以安睡之法宝。老年女性本就肾精不足,元气不足,气虚无力行血而致血瘀,气不化津,则为痰浊,痰瘀互阻,心神失养,此为老年女性失眠的病机所在。根据老年女性失眠患者肾虚精亏、痰瘀互阻的特点,应以补肾活血、化痰宁神为治疗原则。制首乌、熟地黄补肾填精,三七粉活血通络,石菖蒲、远志化痰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填精,活血化痰,安神宁心之功[12]。
5 小结
七情不节,脏腑功能失调,引发不寐,而不寐亦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引起七情病,不寐与七情存在相互致病、相互治病的关系。因而在不寐的治疗中,七情的调制很重要。基于此,针对各年龄段不同症型的女性失眠症患者,中医实施相应的辨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