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怒伤肝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2017-05-22王一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七情临床应用

王一丹

[摘要] 情志不畅对脏腑有不同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怒伤肝”,怒伤肝使肝气上逆,血随气涌,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血压升高,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上可以将调畅情志作为脑血管疾病恢复期的治疗方法之一,配合中医针刺、调摄饮食与起居、出院后跟踪随访和及时心理疏导等,均可增强药物的疗效;通过医患之间的交流,使患者正确认识人生,认识自我,舒畅胸怀,情感通达,有益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关键词] 七情;致病特点;怒伤肝;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0-0131-03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ger impairing liver theory in TCM

WANG Yidan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Jilin Neuropsychiatric Hospital,Siping 136000,China

[Abstract] Emotional distress exerts different effects to internal organs. According to the Dissertation on Yin and Yang Classification of Natural Phenomena, Plain Questions, “the anger impairs liver”, the anger impairs the liver and the liver Qi retrogrades upward, and the blood surges with the Qi to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ause hypertension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emotional adjustment is available as one of the treatment method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clinical, supported with TCM acupuncture, diet and living recuperation, follow-up after discharge and timel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tc, which can all increase the efficacy of drug therapy; through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hysician and patient, the patient is abl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life and himself/herself, have broad mind and generous sentiments,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the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Seven human emotions;Characteristics of pathopoiesis;Anger impairing liver; Clinical application

情志不暢易导致疾病是中医经典理论,其中,怒伤肝,肝气郁结,气郁血逆,日久,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目前,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脑血管疾病的死亡和致残率已上升至第一位,且正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增长[1];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在我国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2],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临床或公共卫生干预,尤为重要。

1 怒伤肝致病的理论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即怒、喜、忧、思、悲、恐、惊七情[3],七情不畅可导致疾病。

1.1 情志致病的特点

中医七情学说形成萌芽于春秋战国,发展于明清时期[4];七情是人体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当突然、强烈、持久的刺激超过了人体自身的生理活动调节范围,或正气虚弱、脏腑机能衰退,对情志刺激的调节能力下降,都会引发疾病[5];不同的情志变化伤及不同的脏腑,引起不同的病理反应,“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胃,悲伤肺,恐伤肾”;但总的来说,情志致病是破坏了脏腑间的平衡协调关系,使机体气血津液代谢功能异常而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只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血调畅,人的精神情志才正常。

1.2 怒伤肝的原因

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为全身气机的枢纽[6],对全身气血运行、津液代谢起重要调节作用;是非常“辛苦”的一个器官,白天活动时,提供全身需要的血液,夜晚亦不停地补充血液,同时进行排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肝在志为怒,怒伤肝”[7]。

怒是一种强烈的不快或敌视的情绪,是人对某种需求、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早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对“怒”有了深刻认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里阐明了“怒”由肝所生,以肝脏精气为物质基础,所伤之脏,亦为肝,即怒伤肝。剧烈、持久的不良生活事件可成为致怒因素。

1.3 肝气上逆,血随气涌引发脑血管疾病

“怒则气上”[8]指暴怒而至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血随气涌,是怒致病的关键。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必然条达有致,升降有序;若在盛怒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升降失衡,肝气上逆,从而引发各种病症。如腹胀、腹泻、糖尿病、肿瘤及筋脉弛缓无力等,暴怒伤肝,重则可见头胀、头痛、呕血、昏厥等脑血管疾病,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9]。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亦指出“多怒则百脉不定”[10],可见,怒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是“人身上的定时炸弹”。

1.4 正确的精神内涵是健康的基础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形与神的和谐统一;“形乃神之宅,神为形之主”[11],即人的形体及有形物质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精神意识是生命的统帅,对健康具有主宰作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一生成果辉煌,活到100岁以上,他在《千金药方·大医精诚》中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现实生活里,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生集浩然正气自强不息,且淡泊名利,品行端正,德行高远,正如孔子云:“大德必得其寿”;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拥有正确的精神内涵和奋斗目标,努力行为,情感通达,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2 典型病例

2.1病例1

孙某某,男,64岁,农民。于2015年12月,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头晕,伴有视物模糊入院治疗。头MRI示:(1)延髓急性脑梗死;(2)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软化灶及缺血灶。查体:左上、下肢肌力3+,肌张力低;心电图:心肌缺血;入院时血压:160/90 mmHg,血脂(总胆固醇7.34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5.99 mmol/L),频繁呃逆;既往史: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达190/110 mmHg,平时服用降压药控制在150/80 mmHg左右;饮酒40余年,每天约1斤,最高量2斤/次。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该患者平时性格急躁,易怒,肝气郁结,气郁血逆,使血压升高,郁久化热,耗伤肝阴,导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日久,阳热动风,血随气逆,血随风涌[12],鼓动血脉亦出现血压升高。该患者长期以酒为乐,时有大量饮酒,伤及脾胃、心脏及肝脏,已形成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发病前2 h情绪波动(恼怒),身心疲劳,使血压骤升而发病。临床诊断:(1)多發性脑梗死;(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3)高脂血症。治疗:(1)药物治疗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降脂等对症治疗。(2)入院第2天,开始针刺治疗,辨证选穴,随症加减,一个疗程为10次,以心、肝、脾、胃等经脉穴位为主。目的是调畅情致,疏通经络,理气降逆止嗝。(3)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耐心告诫患者调整心态,遇事冷静;戒酒、饮食清淡等。治疗6 d,呃逆症状基本缓解,为巩固疗效,又连续针刺3 d,呃逆未复发。出院时,患侧上下肢肌力为4+,略有头晕,左手精细动作稍差。血压140/80 mmHg。

经过半年多的跟踪随访,患者状态良好,心态平和,视物清晰,偶尔饮酒,约2两/次,能够做简单农活,家庭和睦;叮嘱其劳逸结合,及时检测血压、血脂等。

2.2 病例2

刘某某,男,45岁,经商。于2016年4月因头痛 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入院治疗。头CT: 右侧基底节区见不规则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同侧侧脑室受压,鞍上池及右侧外侧裂池密度增高。查体:BP:189/118 mmHg,左侧肢体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1级,左侧肌张力低,项强两横指;患者脑出血量约20 mL;血糖 18.4 mmol/L、总胆固醇 8.54 mmol/L、甘油三酯 22.5 mmol/L。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90/100 mmHg,未系统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史10年,应用胰岛素治疗。吸烟20余年,现每日约10支,饮酒30多年,量多时白酒1斤/d。

患者每天不能按时休息,时常恼怒,日久气郁血逆,血压升高;平时吸烟、饮酒、饱食油腻,这些不良嗜好导致人体气血津液代谢功能异常,血糖、血脂升高;发病前因疲劳过度,酒后血压骤升而发病。临床诊断:(1)脑出血(右侧基底节 破入脑室系统);(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3)2型糖尿病。治疗:(1)药物治疗以止血、营养神经,降血压、降血糖等对症治疗。(2)入院1周开始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饮食、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等。经过身心全方位调节治疗,患者出院时,饮食、睡眠良好,神清语利,左侧轻度面舌肢体瘫,左侧肢体肌力2级,无项强。

7月中旬,针刺治疗10 d后,在搀扶下能站立行走。跟踪随访6个月,该患者心态良好,已戒烟酒,每天坚持适当的功能锻炼,能够独立行走,血压、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叮嘱及时检测血脂,注意休息。

2.3 病例3

孟某某,女,66岁,退休。于2016年7月因吐字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无力入院。头MRI显示:脑干、右丘脑见点片状长T1/T2信号,FIair像为高信号,DWI像脑干病灶呈高信号。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查体:血压180/90 mmHg,吐字不清,右侧肢体肌力3级,右手指鼻不能,昂白氏症(+)。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脑干);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险组)。治疗原则:给予改善脑血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营养神经,调控血压等对症治疗。住院3 d 后,病情稳定,开始针灸康复,10次为一个疗程,辨证取穴,随症加减,目的是调畅情志,疏通经络,促进肢体康复。

经过19 d 的针刺及身心的综合调理治疗,出院时,言语基本流利,肢体活动较前灵活,持物有力,精细动作略笨拙,行走时,右下肢略无力,右足偶尔外翻。查体:血压:130/80 mmHg,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4+,肌张力略低。

跟踪随访6个月,状态良好,心态平和言语清晰;每天坚持1 h 左右的老年健身操,行走自如,饮食睡眠好,叮嘱其饮食清淡,及时检测血压、血脂。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健康内涵在不断延伸。1978年WHO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1989 年又增加了道德健康[13]。心理健康、躯体健康和道德健康共同构成健康的整体内容。

WHO曾指出,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 取决于自己,15% 取决于遗传因素,10% 取决于社会因素,8% 取决于医疗条件,7% 取决于气候因素,多项研究也证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卒中发病率下降75%,糖尿病发病率下降50%,癌症发病率下降33%,自身因素往往是决定健康的最关键因素[14]。

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平时性格急躁易怒,易致血压升高,引发脑血管疾病。上述病例也提示,不良情绪、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在制约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临床或公共卫生干预,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尤为重要,调畅情志、调摄饮食与起居,对出院患者跟踪随访,及时心理疏导等对疾病的预防、康复有重要意义。

情志致病理论,被誉为“中医学的精华和灵魂”[15]。情志活动从心而发,直接伤及脏腑,使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发生病变,怒是最常见的不良情志因素,与人生观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缺乏正确认识,一旦遇到挫折,便迁怒他人或自责,日久,肝气郁结,气郁血逆,可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消化及内分泌系统紊乱等。

中医关于疾病的最基本的理论是阴阳失调,当病邪作用于人体,正邪相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面对疾病、坎坷、不顺,正确的选择是:(1)遇事冷静沉着,找正确方法解决,而不怨恨、自责。如听轻音乐、跳舞、游泳、跑步、爬山等。(2)严谨自律,树立正确人生观是制怒的关键。做人最基本的要求是仁爱之心 [16];孔子云:“德润身,仁出寿”,“大德必得其寿”,可见,健康与道德修养,人生观密不可分。(3)情志相胜法是根据五志之间的制约关系,以一种情志克制另一种过激情志的方法,用悲伤可克制怒气。药物治疗方面,可采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舒肝方,及针灸推拿按摩肝胆经都有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身心全方位调节,情感通达,有益于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参考文献]

[1] 马福辉,杨会会,何雄伟,等.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率[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3):18.

[2] 路文杰,路文军,齐志伟,等. 围场县居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产业,2016,(18):96.

[3] 黄蕊. 中医七情之“怒”与疾病[J].现代养生,2015,(12):233.

[4] 邢玉瑞. 七情学说的发生学研究述评[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 (4):1.

[5] 周少林.“七情致病”说[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12(10):71.

[6] 胡静平,周晓丽,孟飞. 怒伤肝在指导肝病治疗中的作用与疗效[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12):301.

[7] 刘自健,李敬林. 浅谈“怒”与消渴病[J].河南中醫杂志,2014,30(1):103.

[8] 郭霞珍. 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4.

[9] 尹巧,张伟,杨蕻. 中医制怒刍议[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1):110.

[10] 扶舆. 漫谈孙思邈的养生学[J].文史杂志,2013,(5):73.

[11] 呼睿,李翠娟. 中医形神一体观与心理问题防治[J].内蒙古中医药,2015,(11):163.

[12] 刘志远. 情志失调与高血压辨析[J]. 黑龙江省中医药,2015,(3):7.

[13] 范振英. 健康新定义的提出[J].医学争鸣,2014,(6):9.

[14] 张琪. 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中医健康管理在血脂异常中的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5] 张慧,柳红良,赵志付,等. 古代情志致病理论在中医心身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2015,30(3):654.

[16] 陈仃,田蓉,樊一华,等. 浅谈孔子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6,(2):154.

(收稿日期:2017-01-12)

猜你喜欢

七情临床应用
左权将军的“七情”
北海之殇
韩儒金昌协的四端七情论与“性情经纬说”
四端之纯善与七情之无有不善
——李退溪四端七情论中的“两情二善”
浅析涌泉穴
中医学治未病养生理论运用于七情发生学的研究探讨
七情皆听命于心